為了適應現代集約化養豬模式,滿足市場供應和節約成本, 適當提高母豬的生產效率,實行仔豬早期或超早期斷奶,從而導致斷奶仔豬應激、腹瀉和生長率低等問題頻繁出現在日常生產中,如何使仔豬順利度過斷奶應激階段,已成為大家關注并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飼料中添加酸化劑成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應激的手段。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對綠色食品有更高的追求,酸化劑因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抗生素,在仔豬料中廣泛應用。 1 斷奶仔豬生理特點 1.1 斷奶仔豬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機能發育不完善 通常來說,仔豬的消化系統在14 日齡時才逐漸發育完全,3 ~ 4周齡是消化酶迅速形成的時期,5 ~ 6 周齡趨于完善。不同消化酶形成的時期與仔豬飲食有關,哺乳期因為母乳中乳糖發酵供能的原因,乳糖酶最先成熟,而蛋白酶則最晚。仔豬出生時,胃液的p H 可以達到2 ~ 4,但在20 日齡前因為胃底腺發育不全,分泌鹽酸的能力很差,其分泌的少量鹽酸也很快與黏液中的有機物結合,游離鹽酸極少。20 日齡后游離鹽酸逐漸增加,直到4 月齡時才達到成年豬的水平。 1.2 斷奶仔豬消化吸收能力和免疫力低下 初生仔豬沒有主動免疫,通過吸食初乳從母體中獲得被動免疫,而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少。仔豬的免疫系統在21 日齡時才開始逐漸形成,到4 ~ 5 周齡才具有一定數量的抗體,能夠起到一定的主動免疫能力,而這個過程速度緩慢。對于3 周齡左右斷奶的仔豬,免疫系統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又無法從母乳中獲得免疫球蛋白,此時免疫能力空缺。 從吸食液體母乳到采食固體飼料,對斷奶仔豬產生了強烈的應激。由于飼料堅硬和機械外力作用,對小腸絨毛產生機械摩擦,導致小腸絨毛變短、平滑, 使絨毛萎縮。此外,飼料中的蛋白質可能作為抗原物質,引起仔豬的超敏反應,造成腸道損傷,打亂微生物區系,使有害菌大量繁殖,發生腹瀉。 1.3 斷奶仔豬消化道酸度的研究與調控 消化道酸度對消化酶、微生物區系等有很大的影響。仔豬消化道內的酸度是維持仔豬消化酶分泌和有效活性的重要因素。仔豬消化道內部分泌的消化酶只有在酸性條件下才能維持較高活性,以胃蛋白酶為例,當p H 在2 ~ 3.5 之間時才會發揮最佳酶活性,一旦pH 高于4,活性減弱甚至消失。研究表明,胃內容物p H 越低,胃蛋白酶原激活越快,激活率越高。 仔豬消化道內能夠幫助消化的乳酸桿菌等比較適合于酸性環境,少量適合于堿性環境,但是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葡萄球菌等有害菌在中性環境中比較活躍。有研究發現,消化道酸度對腸道內定植的微生物類型影響很大,以pH=4 為界限,當消化道內pH < 4 時,有利于有益菌的定植,抑制有害菌的生長;當pH > 4 時則相反。 消化道酸度還能反饋性地抑制消化運動,使食糜得到更充分的消化。一定的酸度可以刺激消化器官( 如胰腺、膽囊等) 的發育,并有效刺激這些器官分泌消化液。 仔豬斷奶和日糧酸度( 即系酸力) 是影響消化道酸度的主要因素。其中,仔豬斷奶所產生的連鎖應激反應是主要的內在因素,而日糧酸度則是外在因素。 2 酸化劑的概述 早在1960 年,國外就開始對酸化劑進行研究,通過近50 年的不斷實踐,酸化劑從最初原始的無機酸發展到有機酸,漸漸衍生出復合酸化劑,到現在開始對酸化劑進行包被或者包埋載體等特殊處理,使酸化劑在飼料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從最初的階段性試驗到現在的廣泛生產,酸化劑已經變成了一種高效、無污染、無殘留的綠色環保型飼料添加劑,也可以代替飼料中抗生素使用,得到很好的效果。 2.1 酸化劑的作用及機理 2.1.1 抗氧化作用,防止飼料腐敗酸化處理,即加入酸化劑的飼料p H會有所下降,酸度增加,進而降低飼料的酸結合力,減少飼料原料中所含的油脂類物質的氧化酸敗,抑制細菌和霉菌的生長。 2.1.2 降低胃腸道pH,刺激消化酶的分泌和活性 降低動物胃腸道pH,刺激消化酶的分泌,提高酶活性。其中胃蛋白酶原Ⅰ激活最佳pH為2,胃蛋白酶原Ⅱ激活最佳pH 為3.5,當pH > 3.6 時,其活化程度會降低,當pH 高于6.0 時,則無法激活失去活性。 2.1.3 改善胃腸道微生物區系酸化劑在胃腸道中,降低消化道p H,創造酸性環境,可以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生長繁殖,提高有益菌的數量和活性來調節微生物菌群的平衡,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益菌是乳酸菌。乳酸菌能在p H 為3.5 的條件下很好的繁殖生長,而大量增殖的乳酸菌在生長以及物質交換的過程中釋放大量乳酸,使微生物生存環境的酸度繼續下降,而有害菌在p H 降至4.2 時生長會受到嚴重抑制,這樣的良性循環能夠促進腸道的健康和腸道微生物區系的穩定。 2.1.4 增強抗應激能力 在畜禽生產中,生產、分群、早期斷奶、轉運和疫苗接種等應激條件帶來的不良反應,都可以通過適當添加特定的酸化劑來緩解。例如有機酸延胡索酸,其在進入三羧酸循環產生A T P的過程中,途徑比葡萄糖短,可以作為應激物質在特殊的情況下集中供給。而且延胡索酸有良好的鎮靜功能,能夠很好地應對熱應激反應。 2.1.5 減緩胃排空速度,增加適口性酸度對胃排空的速度有較顯著的影響,當胃內食糜進入小腸后,若酸度較大,則控制胃排空的胃幽門和十二指腸前端的壓力差在酸性條件下受到抑制,從而降低胃排空的速度,增加營養物質在胃內存留的時間,提高消化吸收率。外加飼料的酸度可以刺激口腔中唾液的分泌,從而反射性的刺激胃中消化酶的分泌,提高飼料的消化率。 2.1.6 參與體內能量代謝,促進微量元素的吸收 一些有機酸化劑的活性成分參與動物體的能量轉換,可以充當其中間產物,也可以直接參與代謝;而具有特殊生化效應的有機酸活性成分則可以參與機體特定的能量代謝或者基團轉換反應,增進動物對蛋白質、能量等的利用率。有些常量元素或者微量元素易在堿性環境中形成不溶性鹽而無法吸收,酸化劑在降低胃腸道酸度的同時也可以減少這些微量元素的浪費,例如,延胡索酸和檸檬酸可以與礦物質鈣、鎂、鋅等形成高生物效價螯合物,容易被機體利用。 2.2 酸化劑在斷奶仔豬生產上的應用 2.2.1 有效防止仔豬腹瀉,提高飼料消化利用率,促進仔豬生長發育 在3 周齡左右斷奶期間,因為消化酶分泌量少,游離鹽酸量少,使得僅有的消化酶活性受到嚴重影響,對飼料中的營養物質,特別是蛋白質,消化不完全,未消化的蛋白質進入大腸后作為營養物質使得大量有害細菌繁殖,而胃酸分泌不足,對有害菌的抑制作用很差,直接影響仔豬的生長發育,導致消化機能紊亂,甚至腹瀉。 酸化劑添加到飼料中進入仔豬消化道后,可有效降低消化道酸度,促進消化酶的分泌和活性的提高,使仔豬能更好地消化吸收飼料中的各種營養物質,特別是蛋白質,滿足斷奶仔豬的生長需求。并且降低了消化道p H 以后,使得有害菌的生長繁殖受阻,從而減少仔豬腹瀉,提高生長性能。 2.2.2 緩解斷奶應激 仔豬斷奶后會迅速發生一系列連鎖的應激反應,使仔豬胃酸的分泌受到很大的抑制,并且失去了母乳中乳糖這一刺激,會使斷奶仔豬消化道內由乳糖發酵而來的乳酸的分泌量瞬間降低,胃內pH 迅速升高,酸度下降,從而導致消化道消化酶分泌量和活性降低,以斷奶第2d 最為明顯( 耿忠誠,2000)。 2.2.3 增強免疫力 仔豬斷奶前,從母乳中可以獲得被動免疫,一旦斷奶,便中斷了這種被動免疫,而自身的免疫器官發育不完全,不能在短時間內產生免疫球蛋白來完成主動免疫。因此斷奶仔豬發病率高,特別是腹瀉。研究發現,檸檬酸可以作為促進C3b受體這種糖蛋白合成的能源物質,而C3b 是紅細胞發揮免疫功能的核心物質,間接使斷奶仔豬獲得一定的免疫能力(Pluske,1996)。 2.2.4 替代抗生素 在畜禽的飼養過程中,濫用抗生素的問題已經日益突出,大量應用抗生素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破壞仔豬腸道微生物平衡,對機體有很大傷害。酸化劑不僅可以調節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的生長,還可以直接或者間接參與機體代謝,可以很好地被機體利用,無殘留,同時又可以促進采食量,提高飼料消化率,是替代抗生素的理想選擇之一。 2.2.5 降低飼料酸結合力,增加仔豬胃腸道酸度 飼料酸結合力是衡量飼料酸緩沖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又稱日糧系酸力。對于仔豬,即能使100g 飼料的p H 降低至仔豬胃內最適范圍(3.0 ~ 4.0) 的毫克當量(。當仔豬采食的飼料酸結合力越高時,飼料與仔豬胃腸道中游離酸的結合能力越強,消化道酸度越高,反之則消化道酸度越小。 仔豬的胃腸道發育不完善,胃酸分泌不足,游離酸含量很少。因此這個酸度不足以維持胃蛋白酶原被激活的最佳p H,而配合飼料中的一些原料有很強的吸附游離酸的能力,具有很強的酸緩沖能力,因此飼料酸度是影響仔豬胃腸道酸度的主要外在因素。改變飼料的酸結合力,通過調節消化道酸度來有效改善胃腸道內環境,促進消化酶的分泌和活性,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減少斷奶應激,使早期斷奶的仔豬也可以安全度過關鍵期。 3 結語 酸化劑作為一種新型的綠色飼料添加劑,以無毒副作用、無殘留的優點在飼料加工生產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別是在斷奶仔豬料中添加效果尤為明顯,顯著提高仔豬斷奶后的生長性能,降低腹瀉率。 因為不同的酸化劑有不同的結構和化學組成,從而理化性質和生物學效價也不盡相同,不同飼料原料的酸結合力不同,其中礦物質和高蛋白含量的原料酸結合力較大,谷物等能量原料則相對小些,不同的動物生理階段,不同性別等對飼料中酸結合力的接受能力不同,以仔豬特別是斷奶仔豬最為敏感。因此,在實際生產中,要綜合飼料類型、成分含量、動物種類以及所處生理階段來進行選擇。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不斷提高,我國養殖業現狀與環境、資源等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國的養殖業也逐漸在向集約化、規模化轉變。酸化劑在飼料和養殖行業中也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和廣泛的應用。盡管如此,酸化劑在使用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弊端和問題。 為了達到酸化劑的預期效果,添加量一般都比較大,成本較高;并且酸化劑本身的化學性質,屬酸性物質,會與飼料中偏堿性的物質中和,降低飼料中預期的酸化劑含量;一般酸化劑在胃中消化較快,不能有效地到達消化道后端,對微生物群系起到良好的作用。隨著加工和研發的不斷進步,現有的包被等技術會很快普及,更多有利的加工工藝會出現;在酸化劑的儲存加工過程中,會出現腐蝕儀器設備及運輸裝置等情況。目前,已經可以采用脂質保護膜來應對這些問題。 在今后的研究中, 需要對酸化劑的加工工藝、原料等做出更多的改善, 以降低成本, 提高生產質量。
該貼已經同步到 綠色華瑞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