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養殖業規模化、標準化和現代化似乎成了拯救養殖業的靈丹妙藥。專家高談大談,養殖集團積極發展,行業人士初步達成共識,積極發展設備現代化、數量規模化、技術標準化。但“三化”真的能解決中國養殖業疾病和效益的問題嗎?今天我想給養殖規模化潑盆冷水,讓大家清醒清醒,認清規模化的本質,以便適度發展規模化。
1、首先是養殖的經濟效益 數量多賺錢就多嗎?我看未必。在未建立規范的制度和技術規范(獎罰制度、激勵制度等),不能嚴格執行制度和技術規范,沒有一支責任心強的管理和技術團隊前。規模越大,賠錢卻多;投資越大,虧損越大。據我了解,肉雞10萬只以上規模不如5萬只賺錢。蛋雞和肉雞以3-5萬只的雞場盈利狀況和經濟效益最好。養殖集團自養場,單純的養殖,整體效益并不理想。
2、其次是疾病和成功率
設備標準化、技術規范化是養殖業規模化的前提條件,沒有這些做基礎,談規模化都不行。有了這些就談成功率和完全防控住疾病也很不現實。養殖業最根本的問題還是人和環境。
3、中國養殖業的根本問題在哪里?
很多專家喜歡用養殖業發達國家來思考和對比中國養殖業。這是一種形而上學,邯鄲學步的思想。中國養殖業有其獨特和先天性的問題和發展路徑。那么我們養殖業的根本問題在哪里呢?
首先是疾病。疾病的問題又來源于防控理念和飼養人的責任心、態度和職業素養。疾病的防控依靠的是產業鏈的健康,種源、飼料、空氣、水質、藥品等。而目前我們的種源質量堪憂,尤其是種畜禽技術管理人員素養普遍偏低,飼養管理、環境管理和疾病控制難以放心,導致遺傳性疾病嚴重。飼料的品質和衛生狀況也難以讓畜禽變得安全。生命健康的三大要素,空氣、食物和水,尤其是空氣的質量和畜禽每個階段的需氧量供給難以保證畜禽健康成長。飼養密度大,所帶來的需氧量不足,是當前肉雞、蛋雞規模化條件下,機體亞健康的根本原因。而防疫理念的偏離,疫苗企業的過度宣傳和疾病的夸大的商業化,以及頻繁的疫苗接種等,更是中國養殖業疾病難以控制的罪魁禍首。這些狀況得不到根本改善,就無法徹底放心的規模化,或者說數量的規模化、設備的現代化都是海市蜃樓。騙一點國家補貼而已。
而規模養殖場的管理人員和飼養員素養更是養殖成功的關鍵。我們的養殖業從業人員整體素養偏低。一人一個方法,一人一個理念正是中國養殖業的根本寫照。沒有經過專業的技能和技術的訓練,更沒有長期的實踐積累和規范的技術傳承培訓。通過觀察和簡單的課外培訓,未免把從事養殖業人員看得太聰明。缺乏責任心和事業心,精致的利己主義思想,才是規模養殖業發展的最大問題。
其次是市場價格頻繁波動。國外養殖業偷窺,圖謀全面控制中國養殖業是不爭的事實。控制食物才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點從轉基因糧食可見一斑。而國外養殖集團利用公權力的私欲和媒體私欲,一次次的宣傳造勢,給中國養殖業造成了極大打擊。而他們在中國的精心布局大跳步前進。可以預見,在中國養殖業沒有建立充分的市場調節機制和主動話語權之前,未來中國養殖業的價格波動周期仍舊頻繁。作為規模化、現代化的大規模投資,能經得起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價格低迷嗎?其投資價值在哪里?
結論:飼養數量的規模化、設備的現代化、技術的規范化是養殖業發展的終極之路和方向。但在目前的中國適度的規模化才可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在建立具有共同價值觀管理團隊,建立和執行良好的激勵機制和獎罰制度基礎上,通過長期的實踐和理論培訓,培養一批對現代化設備與動物成長充分熟知,嫻熟操作,負責任,有公心不私利的飼養管理人員之后,完全解決飼料和水質、空氣安全的前提下,規模化才可以成功。 適度規模化是一片陽光,而無限制無條件的規模化,將會讓投資者血本無歸,黑暗永遠伴隨。中國養殖業規模化路漫漫,路長長,路難難。
注:本文觀點只限于個人觀點,歡迎發表您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