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天氣轉涼,老蛋雞進入產蛋后期,新蛋雞陸續產蛋,此時,加強飼養管理才能更好的把老雞的生產性能發揮到最佳水平,對于剛開產的新母雞則需要預防發病概率,提高經濟效益。需要關注以下幾點: 一、增加飼料營養:經過漫長的產蛋期和炎熱的夏季,老蛋雞已經很疲勞,夏天天氣熱,雞群采食量較低,營養方面沒有及時補充,所以對蛋雞體質的消耗是相當大的,入秋后應在飼料里添加蛋白質飼料和多種維生素,促使蛋雞盡早恢復產蛋。蛋雞產蛋率在70%~90%時,日糧中應含蛋白質17%~19%,每千克飼料含2700~2750千卡熱量,含鈣3%~4%。春天飼養的新蛋雞也必須供給營養比較豐富的飼料,剛開產雞群要提前在飼料里添加石粉,使雞群儲備更多的鈣質,為產蛋做準備,夏季育青年雞,由于雞群采食量不高,使雞群整體發育都不怎么達標,夏季光照時間又相對來說較長,使雞群開產早,開產雞群體重不達標,造成秋季開產雞群特別易感染以憋蛋、半夜死雞為主要癥狀的新母雞病發生,該病主要是上高峰雞群常見,死亡率在10%左右,給養殖戶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加強秋季產蛋雞群的管理尤其是加強雞舍的通風,提高雞群營養水平。 二、淘汰老弱母雞:蛋雞一般飼養1-2年為好,超過2年應淘汰。調整雞群:對體質差的、產蛋少的應及時挑出分圈飼養,淘汰產蛋少的雞、停產雞、弱雞、僵雞、有嚴重惡癖的雞、產蛋高峰期短的雞、過肥或過瘦的雞和無治療價值的病雞。淘汰出的蛋雞應多喂高熱量飼料,如玉米、油脂、糠麩等,促使母雞增膘,養肥后及時上市。另外,新老蛋雞應分開飼養,使新蛋雞逐漸由產前飼養過渡到產蛋飼養。 三、人工控制換羽:實行人工控制飼養條件,促使蛋雞同步換羽。為使蛋雞同步換羽,可將光照時間由原來的16小時減為8小時,將強光改為弱光,將配合飼料改為谷糠、秸糠,并在飼料中加拌1%-1.5%的生石膏代替礦物質,這樣7-10天就可換羽。換羽后在日糧中添加適量的南瓜、蔬菜等青飼料,將光照恢復到12-16小時,4-5周后蛋雞即可長出新羽,7-8周雞群可產蛋。在日糧中添加氧化鋅也能促進蛋雞換羽并縮短換羽時間,提前產蛋,可采取以下方法:在蛋雞的日糧中加入2.5%氧化鋅或4%硫酸鋅。喂高鋅日糧期間不停水,光照可降至每天6-8小時。7-8天后,雞體重下降25%左右(如體重下降不足25%,繼續飼喂高鋅日糧),并停產,此時改喂蛋雞前期料,第一天每只雞喂30-40克,然后每天增加10克,增至每天100克后即可讓蛋雞自由采食。恢復正常飼喂時開始逐漸增加光照時間至每天16小時。 四、適時驅蟲:秋季是蛋雞驅蟲的最佳時期,可選用以下藥物進行驅蟲:⑴鹽酸左旋咪唑。每公斤雞體重用25毫克拌飼料或加入飲水中,讓雞自由采食或飲用。⑵驅蛔靈(枸櫞酸哌嗪)。每公斤雞體重用0.2-0.25克,拌飼料喂給或直接投喂。(3)吡喹酮。目前用來治療絳蟲效果最好的絳蟲藥。 五、增加光照時間:入秋后自然日光照時間逐漸縮短,蛋雞產蛋期間應適度補充光照。補充光照時,地面光照強度以3勒克斯為宜。每天開燈2次,第一次凌晨4-5時開燈至天亮,第二次天黑時開燈至20-21時,陰天白天也要開燈。光照能刺激排卵,增加產蛋量。蛋雞開始產蛋時每周增加光照半小時,以后每兩周增加半小時,直到每天光照時間達到16小時。每天天亮前人工補充光照效果最好。補充光照時,舍內每平方米地面3-5瓦為宜。燈距地面2米左右,并要有燈罩聚光,燈與燈之間為3米,且光線照射要均勻。 六、保持環境安靜:雞群產蛋達到高峰期時,必須創造一切條件來保障雞群的健康和高產穩產,并想辦法延長產蛋高峰期。因此,要保持周圍環境安靜,嚴禁驚嚇、喧鬧。飼養人員工作時手腳要輕,生人不要隨便進入雞舍。特別要防止狗、貓等動物的騷擾,以免雞群受驚。 七、加強衛生防疫:早秋雨水多、濕度大,天氣悶熱,舍內潮濕,使雞易患雞瘟、球蟲病、新母雞病、減蛋綜合癥等。因此,加強衛生防疫是保證蛋雞高產穩產的又一重要環節。應做到以下幾點: 1.對雞舍、運動場要經常打掃,食槽、水槽等食具應定期消毒,以減少雞病的發生。 2.結合秋防,給雞注射新城疫、新流感H9滅活油苗和新城疫凍干水苗飲水,一個禮拜后再注射新流感H5Re-4+Re-6油苗各1次,秋季也是流感的高發季節,并驅除雞體內蛔蟲和絳蟲,每千克雞體重用0.15-0.25克驅蟲靈拌料喂服,7天后清掃消毒1次。 3.經常觀察雞的精神、采食、行動、排便等情況,發現病雞要及時隔離治療,以防蔓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