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鴨瘟又叫鴨病毒性腸炎,是鴨、鵝、天鵝、雁等水禽的-種急性、高度死亡率的傳染病。是危害養鴨業最為嚴重的一種傳染病,所以都把鴨瘟視為養鴨業的大敵。
發病原因 鴨瘟是由一種皰疹病毒引起的。各種年齡和品種的鴨均可感染。但以番鴨、麻鴨、綿鴨最易感染發病,北京鴨敏感性較差。在鴨瘟流行時,成年鴨發病與死亡較為嚴重,1月齡以下的小鴨發病較少,但人工感染時,小鴨較成年鴨易感,死亡率亦高。鵝雖然亦能感染發病,但很少廣泛流行。
鴨瘟的發生土要是購入病鴨或病鴨群中帶毒的鴨,其排出病毒傳染健康鴨群,或者是由于健康鴨群與病鴨群同群放牧,經感染的水源與食物而傳染。亦可能是由于使用被病鴨排泄物如糞便污染的用具,運輸工具。裝過病鴨毛的口袋,與疫區或疫場人員的往來等都可能造成鴨瘟的傳播。鴨子食入或飲入被污染的飼料或飲水經口感染,也可能經呼吸道吸入污染的空氣感染發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春夏之交和秋季養鴨相運銷旺季時易流行,尤其是水網地區。
癥 狀 潛伏期 般為2-4天,病初體溫急劇升高到43℃以上,這時病鴨表現精神不佳,頭頸縮起,食欲減少或停食,但想喝水,喜臥不愿走動。病鴨不愿游水,漂浮水而并掙扎回岸。流淚、眼周圍羽毛沾濕,甚至有膿性分泌物將眼瞼粘連。鼻腔亦有分泌物,部分鴨頭頸部腫大,俗稱"人頭瘟"。 病鴨下痢,呈綠色或灰白色稀糞。病后期體溫下降,精神極度不好,一般病程為2-5天,慢性病例可拖至l周以上,消瘦,生長發育不良,體重輕飄。
剖 檢 解剖病死鴨,病變主要在;消化道,即口腔咽喉頭周圍可能有壞死灶,食道內有條紋狀的潰瘍,在泄殖腔粘漠(即肛門內側)有出血或潰瘍,小腸有出血環,這些都是鴨瘟的特征病變。此外,肝臟徽腫脹,瘀血和出血斑點,心臟有出血點等。
防 治 不從鴨瘟疫區進鴨,如果必須引進時,一定要經過嚴格檢疫,經隔離飼養兩周以上證明健康后,方能與原來鴨群合群養。同時注意不要到鴨瘟疫區水域放牧,平時嚴格執行對鴨舍、運動場、管理用具、運鴨車輛和鴨籠等消毒。可用0.3%的過氧乙酸或0.2%的火堿水或用5%的漂白粉液消毒。 對受鴨瘟威脅的鴨群,可注射北京國浩高科鴨瘟血清抗體鴨毒抗進行免疫,鴨毒抗是用引起鴨瘟、鴨流感、鴨副粘、番鴨細小病毒等病毒病原濃縮精制疫苗免疫健康鴨群,產生高效價抗體后,收集血清,采用酶切技術提取IgG、IgM、IgA Fab片段加保護劑制備而成。IgG是血清中最主要的抗體蛋白,占總免疫球蛋白量的75%,能夠促進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調理作用),中和細菌毒素的毒性(中和毒素)以及與病毒抗原結合使病毒失去感染宿主細胞的能力(中和病毒);IgM在抗感染免疫的早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血清型IgA可介導調理吞噬ADCC 作用,分泌型IgA是機體粘膜防御系統的主要成分,是防止病原體入侵機體的第一道防線。 一個地區,一旦發生鴨瘟,必須對鴨群進行全面檢疫,并采取嚴格封鎖措施,進行隔離消毒和緊急預防接種,每只鴨注射l毫升疫苗。此時禁止病鴨外調或出售,停止放牧,病死鴨深埋或焚燒。糞便、羽毛、污水須經消毒,墊草宜燒掉,不再重復使用。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