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年人视频_国产一区欧美二区_色悠久久久久综合先锋影音下载_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查看: 3413|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言論] 大北農的眼珠子與腳后跟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4-7-10 16:51: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大北農的眼珠子與腳后跟
2014-07-10 彭進 農財寶典畜牧版




大北農的眼珠子與腳后跟
——對大北農“竊種”事件的輿情分析


媒體人 彭進,本文僅代表個人立場。

7月2日,美聯社爆出,大北農集團董事長邵根伙的妻子莫云涉嫌偷竊玉米種,在美國被捕。
此事經國內媒體轉載后,舉國嘩然,爭議沸騰至今。

我一直密切關注此事,關注媒體的報道、大北農的反應與行業人的評論。原因無它,這是我的工作。

個人以為,這是近年來兇猛擴張的大北農遭遇的一道坎。這道坎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大北農終究會爬起來往前繼續走的。但竊種事件引發的喧囂輿論場,卻是一個炫麗的多棱鏡,折射出眾多怪現狀和常識的缺位。從此事的發酵中,我們可以窺見很多東西,關乎大北農這家在豬預混料行業領風騷多年的知名企業,更關乎中國農業的生態環境。

為不浪費讀者時間,先提出我的個人觀點:
1.大北農需要反思企業文化與危機公關技能,該企業的澄清公告是公而不告澄而不清。
2.中國人仍需普及市場觀念與科研精神,遠離山寨,否則國內企業仍只能被人抓小辮子。
3.民族主義大旗為商業背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消費者與投資者的心理已日趨全球化。
4.媒體與商業力量的雜糅生出了許多怪胎,行業媒體的專業素質亟需提高。

一、媒體視角:為何行業媒體偏離了核心問題?

媒體的嗅覺遠比企業想象的靈敏。7月2日的美聯社報道之后,國內類媒體很快跟進。在迄今為止的一周之內,媒體的跟進大致分為三波節奏。

財經類網絡媒體是首先捕捉到這一新聞的,以轉載為主;財經類紙媒接力第二波,紛紛撰寫調查文章,追蹤其“竊種”的原因、影響、疏漏;行業媒體引爆第三波,爭論大北農的是是非非。

據我個人的觀察,大智慧通訊社、搜狐財經、騰訊財經等是第一波率先報道的媒體。報道很簡單,即翻譯或摘錄外媒的新聞。這批轉載非常重要,雖然存在翻譯上的個別錯誤,但猶如放了一顆深水炸彈,立刻在國內引起輿論的熱潮。

隨即,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等眾多財經媒體一擁而上,而各大都市類媒體的財經記者也毫不留情,以各種調查和分析解剖了大北農與國內種業研發,至今不衰。

財經類媒體的報道視角大致側重于幾個方向:
第一, 大北農為什么要竊種?因為可以省下3000-4000萬美元的研發費用;
第二, 國內的研發狀態與種業現狀;
第三, 第三,大北農的高管信息與回應。

可以看到,在公共類媒體的報道中,大北農的“竊種”形象基本被敲定了,人們甚至不去理睬外媒所用的“涉嫌”字樣。在新聞的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三者中,大眾媒體更多偏向了研究為什么和怎么辦,因為是什么已經由美國本土媒體美聯社鎖定,國內媒體鞭長莫及。當然,也有人執拗地追問大北農,大北農對此并無確切回應。

在城市類媒體瘋狂報道的前一兩天,大多數行業媒體奇怪地保持了沉默。最早轉載的只有新牧網等寥寥可數的幾家媒體。一些行業媒體甚至采用了匿名報道的方式。可以看出,由于行業媒體牽扯到更多的切身利益關系,報道要謹慎甚至拘謹得多。

不過,三四天后,行業網站上突然如趕集一般熱鬧了起來。各種犀利的觀點迭出,互相之間也有了PK。其中,遠方中匯的《大北農模式已走到盡頭》一文傳播尤為快速,更引來多家行業網站的多篇文章批駁。它既是行業討論的焦點,也是行業批評的主要靶子。

就公開的行業媒體評論而言,主要有三種視角:
1.借題發揮,從竊種事件談起,引申到大北農紅紅火火的發展模式,認為模式已到盡頭。
2.替大北農喊冤,認為既然是涉嫌,外界不可一棍子打死。
3.認為大北農正在遭遇非理性批判,有人渾水摸魚夾帶私貨。

多年以來,行業媒體往往淪為行業企業的代言人,在公共事件中沉默或跑偏,失卻媒體的獨立追求,為世人所詬病。行業媒體往往只敢說企業的好話,不敢說半句不字,生怕人家把它怎么樣。在這次事件中,不管怎樣,行業媒體七嘴八舌地吵開了,哪怕各自的觀點并不一致,我以為終究是好事。這就是網絡時代的好處,因為你總可以找到一家媒體愿意發表你的文章。實在不行,發自媒體也可以。

我堅持認為,在一個言論自由的互聯網時代,任何作者都有發表其觀點的權利。君不見,對華為、小米乃至格力,五花八門的批評文章不是更多么?若批評無自由,則贊美無意義。

但令人驚訝的是,無論是遠方中匯的文章,還是后來的諸多行業媒體的批評,焦點議題都遠離了事件的核心——大北農高管到底有沒有偷人家的玉米種子?

我不知道這種偏離中心問題是有意還是無意?

須知,這個問題才是事件的根源和關鍵所在,它涉及到世人對大北農的品格與戰略的判斷。偷了,那就是賊(哪怕你以所謂民族利益為大旗,那也是賊);沒偷,那就是被冤枉的(那就該發動輿論與企業力量找回面子和場子)。至于大北農模式是否走到盡頭,那是另一個問題,我覺得確實扯得遠了,邏輯有點不靠譜。


行業評論:更復雜的輿論生態凸顯常識的缺位

眾所周知,存在多個輿論場。除了公開的媒體評論輿論場,以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甚至茶余飯后為代表的輿論場也頗為活躍,它們代表了更豐富更復雜的行業生態,體現普通人的心態與聲音。

我很少見到一件事像大北農“竊種”事件一樣引發如此激烈的觀點對峙。總結了一下,無外乎如下觀點。

1. 有人說,大北農就是敢做不敢當的小偷,是中國人的恥辱,”就差沒否定莫云是邵博士的老婆了“。(這是批判派)

2. 有人說,竊種事件更是中國企業科研實力低下熱衷山寨的象征。除了它在偷,很多企業也在偷,大家心照不宣而已。(這是吐槽派)

3. 有人說,大北農是民族英雄,他們為提高民族產品的實力付出了慘痛代價。勝者王侯敗者寇,它只不過盜術不精,被抓住了而已。(這是同情派)

4. 有人說,大北農企圖偷東西回來賺老百姓的錢,根本談不上是什么英雄,這就是赤裸裸的商業間諜案。(這是免費派)

5. 有人說,人家是董事長太太,怎么可能親自冒險偷種子呢?這事不靠譜。(這是懷疑派)

6. 有人說,大北農偷的是轉基因玉米種子,那可不是什么好東西。拿回來危害中國人嗎?(這是反轉派)

7. 有人說,大北農是一場陰謀的受害者。外資企業擔心中國企業崛起,故意找茬,希望遏制大北農的勢頭。正如華為在美國遭遇調查卻傲立群雄,大北農被調查之后也必將突飛猛進。(這是民族派)

8. 有人說,不管大北農偷不偷,我身邊的朋友在用它的飼料,感覺挺好,所以支持大北農。(這是友情派)

9. 有人說,邵博士帶領這么多人創業致富,即使犯點小錯誤,仍然是位牛叉的企業家。支持!(這是偶像派)

10. 有人說,媒體就是搞事,你不報道,不就皆大歡喜了嘛。(這是幻想派)
……
我們梳理關鍵詞,不難發現,為何大北農事件引起了全民聚焦乃至全民“狂歡”。事件中不乏引爆媒體眼球的引爆點:大北農、董事長妻子、竊種被捕、轉基因、中美之爭……這天然就是一個曲折的電影故事。無論是八卦還是求真,世人都免不了要談論一番,更何況以報道為天職的媒體。

而從上述觀點的羅列,我們也可以驚訝地發現,常識是多么的需要普及。人們更多地憑借情感而非事實做出判斷。什么是常識?我以為,尊重知識產權,崇尚科研原創,這就是市場經濟的常識。無論是支持大北農還是反對大北農,許多人人并不依據市場經濟的商業邏輯行事,要么為民族面子,要么為朋友而點贊,要么為利益而吆喝……

一個調研足以解釋:

新牧網微信做了一個簡單的調研,研究網友的態度。調研內容為:對“竊種”的做法你怎么看。結果顯示:2673人參與了調研。1658人選擇了“干得好!師夷長技以制夷”,占62%;679人選擇了“該抓!丟中國人的臉。”占25%。336人選擇了“關我何事?我是養豬的”,占12%。

農財寶典微信也做了一個類似調研,調研數據非常相似。

如果不去研究參與調研的都是哪些人,這樣的數據是不是很讓人震驚?

無論大北農是否真的竊種,竊種行為本身顯然不值得提倡。在一個市場經濟很發達的國家,人們不會認為偷盜是道德的。如果山寨精神不被鄙視,那么中國企業被外企抓小辮子鄙視的事情還會屢屢發生。

企業反應:大北農的澄清公告是公而不告澄而不清

談完外部的紛擾,我們回到大北農身上。大北農為何會遭遇如此眾多的非議?

我們當然可以一概而論,大談“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競爭對手無所不用其極”、“大北農被美國鬼子陰了”之類的言論,貌似深刻實際憤激。它當然也可以俘獲部分人心,但恐怕難以服眾,尤其是難以說服畜牧業之外的投資者。

反過來講,有人也可以用同一種貌似深刻實而偏激的邏輯追問,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大北農是否真有毛病?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大北農無法回避這種簡單直接的追問。

第一, 它是中國市值排名前列的農牧上市企業,目標大。既為利用公眾資源的公眾企業,自然免不了要過公眾監督、掃描甚至雞蛋里挑骨頭這一關。

第二, 大北農長期以來以“報國興農”、“大北農的事業就是大家的事業”等為口號,其企業文化充滿了道德感,一旦人們感覺事實出現偏差,就會有心理上的反彈。

自從7月2日的報道出來之后,我一直在觀察甚至等待大北農的公開回應。但是說實話,7月7日大北農的澄清公告出來,令人相當失望。在我個人看來,這是一份公而不告澄而不清的所謂澄清公告。

我們來看看這份名為《關于媒體報道的澄清公告》說了什么。

1、報道所稱莫云系本公司董事長邵根伙之妻,經了解莫云于 2014 年 7 月 2日在美國旅行期間被拘押。莫云曾于 2001 年至 2008 年在本公司任職,自 2008年 10 月離職后,未在本公司擔任任何職務。
2、本公司 2013 年度共實現營業總收入 166.61 億元,其中飼料業務占比為94.55%,種子業務占比 2.63%;目前公司一切經營管理活動正常。
3、本公司將密切關注事態進展,按規定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基本上,除了媒體公開報道的內容和年報早已公布的數據,大北農沒有告訴我們任何新東西。這份公報貌似更多在履行信息披露的義務,走一個形式主義的過場,而不是真的想回應任何問題。對于投資者與記者,它已經有了公告這塊擋箭牌,自然不必費心思去回應了——一切以公告為準嘛。

當然,我們也可以想,大北農那么龐大的企業,想必不缺高人,這份公告說不定是春秋筆法,讓我們自己去揣測其暗含的用意呢?

我們來大膽猜一猜。

第一段, 它肯定了莫云是邵根伙的妻子,也肯定了莫云被拘押的事實。同時,它表示,莫云早已于2008年離職。這意味著,莫云的被拘押不會影響公司的正常運營或業務,即使莫云女士有什么舉動,也與本公司無關。

第二段, 它透露大北農營業收入高達166.61億元,而種子業務占比僅僅2.63%,這暗示投資者,它犯不著為這小小的業務去冒險。所以盜種事件純屬陰謀。
一句話,公告可能希望想撇清竊種事件與大北農的關系。

但是,且慢,媒體記者們也可能都是些不懂暗示的二傻子,媒體就希望得到正面的直截了當的回應。請問,莫云女士到底偷了玉米種沒有?大北農打算如何應對?

對不起,這份公告沒有告訴我們。

“本公司將密切關注事態進展,按規定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這種姿態,顯得從容(從語氣看,似乎這不是大北農的董事長夫人正在遭遇不幸一樣),也顯得傲慢(你們不是想知道嗎?我就不告訴你,咋的?)。我們可以說它高明如同外交部辭令,也可以說它弱智如同剛剛進城的土老帽。

為什么?

因為大部分讀者或投資者還可以有另一種猜測——大北農果然在避重就輕,它沒有否認董事長夫人被捕了,當然更沒有否認董事長夫人是因為竊種被捕了!公司掌握的信息,絕對遠比媒體與投資者豐富。它絕不是如公告所說,“近日,有媒體報道本公司董事長之妻莫云在美國洛杉磯被拘押的新聞,”好似消息來自媒體一樣。

大北農也許確實存在難言之隱。

在網上,還出現了一篇呼吁為民族企業大北農吶喊的文章,把大北農看做中美貿易爭斗的犧牲品。

在我看來,這種民粹主義的陰謀論言論宣傳,還是趁早放棄為好。這早已不是宗慶后與達能爭奪哇哈哈的年代了,至少稍微有點獨立判斷的人,都不會再因為你是個中國人中國企業無條件支持你。是非曲直,還是要拿事實說話。大部分人,肯定選擇相信權威市場化媒體的調查,而不是大北農的沉默是金或粉絲吶喊。

我以為,大北農的危機公關技巧仍需提升。

前幾個月,在某行業網站署名批評大北農三高政策時,大北農公關人員急匆匆發布了一篇駁斥文章,稱“別有用心的人在挑撥養殖戶情緒。”

看到那篇文章我就忍不住笑了,這是一家大型上市企業媒體高手的文章嗎?要知道,大北農是中國最早參與建設互聯網網站的農牧企業之一,大北農的老師們可是一直以自己擁有媒體而自豪。

我個人以為,大北農的高管們,對飼料的營銷很精通,但對傳播的根本需求和內在規律,基本不太在行。

未來走勢:大北農的老師文化仍需加強

我一直在琢磨,假如我是大北農的媒體負責人或企業高管,我該如何應對此事?
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姑且不在這里展開。

大北農有一個著名的文化現象,員工習慣互稱老師,大約有互相學習互相尊重的意思。不過,就我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大北農的“老師文化”如果真的需要深入,還需要徹底的加強一番。

一種最簡單的直觀感受是,大北農以邵根伙為代表的一批高管,素質非常高,但大北農中層乃至基層員工的傲慢,在這個行業恐怕也是出了名的(對于這一點,大北農的高管們或許尚未意識到),這個企業已經不可避免誕生了許多大企業病。這不但令其無端端迎來許多不懷好意的競爭環境,也讓其刻意打造的平等、謙卑的企業形象大打折扣。人們會懷疑,一個時時刻刻稱呼彼此為老師但骨子里官腔文化十足的大北農老師,是真的銳意進取嗎?是真的在與養豬人共同謀劃所謂的財富共同體嗎?

大北農不但需要以自己人為師,更需要徹底洗髓,以外人為師,引入外界的資源與智力,才能爬過一個又一個坎。不然,它會遭遇更多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我建議,大北農不妨多請教幾家專業的危機公關公司,虛心問問該怎么辦。在危機公關這方面,老是自己人琢磨來琢磨去,始終逃不掉自我的利益與虛榮藩籬局限。跳出廬山方能看見真面目,有人是專家,老老實實做學生,事半功倍。

既然美方已經抓人,既然媒體已經關注,既然無數消費者乃至競爭者盯著,竊種事件遲早還會發酵。它影響的不僅僅是企業形象,更影響消費者的信心。后勢如何走,關鍵還看大北農如何應對。商海波詭云橘,眼下,誰也不知道局勢如何發展。

大北農在眼高于頂喊口號往前沖的同時,請莫忘記了腳下的路其實并不平坦。

眼珠子死盯著遠方,千萬別忘記了你的腳后跟。

哪怕是巨人阿喀琉斯,忽略了保護腳踝,也有可能轟然倒地。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來自 2樓
發表于 2014-7-10 23:50:57 | 只看該作者
第11種觀點
那些大的跨國公司,那個發跡史上沒有盜竊技術?
沒啥大不了的,大北農挺過去就是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表于 2014-7-10 18:28:59 | 只看該作者
要慢慢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6 03:46,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