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糧開始引資養豬啦!
時間進入6月,在畜牧行業,除了詭異的“豬周期”始終占據著人們的視野之外,6日,另一則重磅新聞開始吸引大眾的眼球,并迅速成為行業焦點,引發了人們的熱烈討論。這則新聞的主要內容是:中糧集團旗下中糧肉食投資有限公司宣布引入KKR、霸菱亞洲、厚樸基金和博裕資本聯合組成的財團,該財團將與中糧肉食的現有股東共同對公司進行投資,在華建設并管理大型現代化生豬養殖場及肉食品加工廠。
此新聞一出,不禁令眾多養殖戶唏噓不已。自2014年春節以來,除了5月份不合情理的豬肉大漲之外,豬價持續走低,旺季不旺,淡季愈淡,打破了豬市10多年的常規走勢,大有豬市變熊市之姿態。隨之而來的,是各種悲觀論調的甚囂塵上,毫無疑問,今年將會是養豬虧損最嚴重的一年。孰料在養殖戶們正悲嘆時運不齊、命途多舛,苦苦掙扎在生死存亡線上之時,人家中糧完全無視行情規律等一干阻礙,已經逆流而上,繼續搶占本已過度飽和的豬市,掀起層層巨浪,將一眾小散戶拍死在了海平面上。面對這無可奈何的場景,養殖戶們除了感慨中糧的“闊綽”,發出“人家拔根毫毛都比自己的腰粗”的感嘆之外,只能是繼續苦心經營自己的血汗豬場,苦熬等待,掰著手指算著豬價出頭的日子。
2014年是養殖業 “去產能化”的一年,同時也是行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之年。這一年里,眾多養殖企業開始思索規模化、技術化的行業發展;開始投身于電子商務的全新營銷模式;開始由追求生豬數量轉向于生豬質量,以便滿足越來越挑剔的消費者對于豬肉口感、營養等多方面因素的追求。既然沒辦法改變產能過剩的客觀事實,那就從提高自身行業競爭力上著手吧。從大方向上來講,這對于養豬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不無裨益,但有競爭便會有淘汰,再加上最近政府宣布不再直接調控豬價,進行所謂的“休克”療法,放任市場自由,這對于廣大中小養殖戶,尤其是那些不論是在技術環節、人力資源、養殖條件等要素中均處于劣勢的小散戶來講,無異于一場屠殺。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大戰之中,小散戶們的處境顯得越來越尷尬。
最近,越來越多的行業有識之士開始關注小散戶們的命運,他們綜合分析當前行業形勢與未來養殖發展的出路,提出了小散戶不會消亡的樂觀預測,以期給作為中國養殖模式主力軍的小散戶們打上一劑強心劑。事實上,“小散戶會不會消亡”這一命題的提出,本身就表明了當下小散們所面臨的極端惡劣形勢,就像一頭健康活潑的豬不會有人詢問其有沒有身染瘟疫一樣。而且,作為一個涵蓋命題龐大的概念,小散戶們這一群體當然不會消亡,事實上,我們所關注的,是龐大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小散戶個體所面臨的命運。
的確,小散戶們的日子真的是愈來愈難過了,一方面,是飼料行業的“壓榨”,一方面,是“屠宰”小刀的“剝削”,加之遇上這么一個豬價“纖細骨感”的年份,而今,又遭遇行業巨頭的“擠兌”,廣大小散們只能是呼天搶地,一頭撞死在豬上的想法都有了。行業巨頭的加入,自然有其深層次的考慮,譬如中糧此次的行為,就有完善自身產業結構的考慮,力圖打造一個集養殖、屠宰、肉食加工等多個結點所形成的產業鏈的商業帝國,而且,其也看準了中國規模養殖模式的勢在必行。大企業尚且在求生存發展,小散戶們當然也不能坐以待斃,那么,面對嚴峻形勢,我們究竟能做些什么呢?
一位業內人士說的好:“我們左右不了局勢,掌控不了行情,安撫不了人心,但可以改變自己,加強自身能力把豬養好才有希望。”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專心養好豬,才是小散戶們的上上選擇。
加強自身能力建設,首要的便是提高養豬技術水平。有消息稱:6月10日、11日,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新塍鎮社教中心在富園村文化活動中心開展了一期“生豬退養轉產轉業”的理論培訓,眾多養殖戶們積極參與。這對于廣大散養戶們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榜樣。同樣的,面對風險,有人提出聚合散養戶的能力,建設養豬合作社等等。至于更多應對危機的方法,散養戶們還需要積極思考,廣泛取經。
今年養豬行情的衰敗讓大批的散戶們紛紛退出了這個行業,有人戲稱散戶們在豬市的進出行為已經成為了反映行業行情發展的晴雨表。事實上,養豬賺錢,需要有好的養殖方法,但更需要有好的養殖態度。凡事唯有堅持,方能成功,養豬亦是如此。
“熬吧!”這是一位養豬多年的老豬農在面對行業窘態,抽著香煙,向記者說出的一句無奈但卻堅定的話。
來源于:豬E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