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20 年來,我國以養豬、養雞為代表的集約化養殖業得到了迅猛發展,目前已能滿足國內需求,并且走向一定量的出口。2001年以來母豬的飼養量增加更加迅速。在2010年以前,畜牧養殖業疾病防治的市場需求特征即為常見疾病控制難度有所上升,畜禽養殖領域產生的疾病急需有效原料上市的矛盾。基于這一目的雙鏈聚肌胞的開發成為迫不及待的事。
未來15年內,隨著我國加人VVTO過渡期的完成,屆時我國將在知識產權保護和藥品、動物源食品標準與世界接軌,由于公共衛生要求我國畜牧業從數量型進人質量型的轉變,國內動物生產將進人到全面提升產品質量的時期。主要表現在動物性食品品質的提高、動物食品中獸藥殘留的嚴格控制、獸藥對環境和生態影響的重視加強,同時由于普通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認識的提高,市場主要表現為對安全、低毒、低殘留、高效和天然來源藥物的需求。由于國際上可能有更多的國家和組織加人到禁用抗生素類飼料添加劑的行列,同時由于一些現階段廣泛使用的結構藥物(如喳諾酮類)因與人用藥物交叉將被禁止使用,新的動物專用結構藥物的研究開發將顯得更加迫切。本階段生化藥物的開發將以動物專用為特征,主要表現為對新的化學實體結構藥物的篩選、以天然植物有效成分為先導化合物的結構修飾、新抗生素的發現以及對抗生素產生菌進行人工突變、基因修飾等方法篩選有效藥物、獸藥新劑型和給藥新技術的開發。從市場對藥物臨床用途來看,對獸用抗病毒藥物的需求將會進一步增長。
本階段正是我國畜牧業發展的一個新時期,動物性食品的出口量將得到較大幅度的增加,安全、高效、低毒和動物專用生化藥物雙鏈聚肌胞在養殖業上的需求得到進一步加強。同時,我國獸藥產品的出口將有望取得突破。為了搶占國內市場和開拓國際市場,我們加強技術創新,研制開發出一批抗病毒雙鏈聚肌胞、抗菌和抗寄生蟲的天然藥物、化學合成藥物、抗生素和生物藥品在國際市場的同類產品中更具有竟爭力,樹立我國獸藥產品的國際形象,使更多的獸藥產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1、國內外獸用生化藥物開發現狀比較
通過多年的研究,我國在生化藥物的研制方面有了很大的發展,陸續合成了大量的抗菌藥物如磺胺類、吠喃類、抗菌增效劑等藥物。但我國獸用生化藥物研制開發的整體水平仍然非常低,獸藥的專業研究所很少,而且大部分以制劑開發為主。建國以來,我國自行研制開發的一類新獸藥共有4個,即甲基ps哩、已酞甲喳、海南霉素和喳烯酮,尤其是新型抗菌獸藥“痢菌凈”的合成和大面積推廣應用,對我國治療豬痢疾以及其他動物腹瀉病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但總體而言,我國的獸藥研制與開發,與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國外發展概況
世界動物保健品行業近十年來持續發展。發達國家投人巨資研究和開發新產品,不斷以新產品和高科技產品占領市場,保持銷售的穩定增長并不斷開拓新的市場,帶動和促進了全球動物保健品市場的持續發展。近10年來世界動物保健品銷售總量逐年上升,其中化學治療藥物的銷售額占動物保健品銷售總額的近半成,占主導地位。企業通過兼并來壯大自身在資金、技術和市場等方面的競爭力,動物保健品行業也不例外,出現了國際大公司間的聯合或兼并。
投入巨資研究和開發獸藥化學原料藥和獸藥新制劑一直是國際獸藥生產廠家占領市場和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
從這幾年開發上市的獸藥品種來看,仍然是以抗生素最多。如近些年來相繼開發上市的動物專用抗生素有伊維菌素、阿布拉霉素、多拉菌素、磷酸替米考星、頭抱噬峽等,化學合成的動物專用抗菌藥物有恩諾沙星、沙拉沙星、二氟沙星、達諾沙星、氟苯尼考等。抗寄生蟲藥物在上市的獸藥中占居了重要位置,如伊維菌素(抗體內外寄生蟲藥)、氯芬新(寵物用殺外寄生蟲藥)、莫能菌素(抗球蟲藥、牛用促生長劑)和妥曲球利(抗球蟲藥),獸用廣譜抗病毒原料雙鏈聚肌胞等。
國內現狀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獸藥開發和生產的產業化仍比較落后,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一是生產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生產條件簡陋、技術水平差。二是原料藥緊缺,原料藥與制劑生產比例失調。大部分獸藥企業都是制劑廠,原料來源依靠人藥廠或進口,企業缺乏自主開發生產獸用原料藥的技術和能力。近年來,有一批新藥相繼上市,但均為仿制藥物,自主開發的產品寥寥無幾,國內獸用原料藥與制劑的比例為1:2一1:3,而國外則為1:5一1:7。近年來,部分獸藥生產企業開始認識到發展原料藥生產的重要性,應加大發展獸用原料藥生產,以滿足獸藥發展的需要。三是新獸藥研究開發能力比較弱,與人藥廠或國外同行業比較,差距較大。我國近巧年來除了使用傳統抗生素產品外,主要依賴仿制國外開發的喳諾酮類藥物,自主開發的創新獸藥仍為空白。
2、現階段獸用生化藥物開發主要技術制約因素我國最早進行獸藥研究并在多年來保持領先地位的中科院和與中科院有著緊密聯系的保定卓越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機構,先后開展了新獸藥的創制研究,有幾個一類新獸藥先后推向市場并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近年來也相繼有一些其他地方和企業的研究所成立,尤其近10年來,一些醫藥企業迅速加入到獸藥的開發中,產品主要以仿制和引進國外技術為主。但現階段仍然有諸多的技術問題制約著國內獸藥產業的發展。
1 藥物生產技術缺乏,創新水平嚴重不足
長期以來,國內獸藥主要以仿制為主。“九五”和“十五”國家攻關計劃中,2個飼料添加藥物“哇塞多”和“喳胺醇”,屬于喳呢琳類化合物母核結構,但目前還沒有形成結構創制專利,正在自主開發的其他創制獸藥還沒有。在國內,與人藥研究水平相比,獸用化學結構藥物的研究水平相差很大,而國內醫藥創新研究技術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也在30年以上。
2 獸用生化藥物開發專業化程度低
國內的獸藥研究主要分布在幾個研究所和一部分高校中,在研究機構內學科的綜合優勢不強,很難形成研發綜合實力。高校教學人員往往身兼數職,擔任繁重的教學任務,獸藥科研很難作為第一重任去完成。影響了所承擔任務的實施和實際結果。在新藥臨床各期評價上,缺乏專業的、高水平的、具備公認權威的研究機構。
3 制藥設備性能較差,國產化程度低
國內的制藥設備,尤其是高性能的設備主要依賴進口,國產化程度低。而相關的獸藥研制實驗和測試儀器基本依靠國外,制約了研究工作的開展。由于進口儀器的高昂費用所限,對研究試驗設施的改善帶來很大困難,國內相關獸藥研發機構的設施配置普遍滿足不了要求。
4 獸藥新制劑研制技術不足
獸醫藥劑學是一門科學,獸藥新制劑研制需要具備專門的基礎理論并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獸用化學原料藥的研制開發是根本,但最終臨床使用則是以制劑的形式實現的,理想的藥物制劑可使藥物的臨床效果和生產效益實現最大化。
我國獸藥新制劑的研制水平目前還比較落后,在制劑開發應用中,存在“大處方”、盲目配伍的現象,甚至存在藥物使用的違規現象,結果造成藥物資源的浪費和臨床治療效果下降。在國內獸藥研究機構和相關教學單位中,獸醫藥劑學至今還沒有作為一門學科進行專門的教學和講授。
3、未來獸用生化藥物優先發展領域、發展重點及關鍵技術
1 動物專用生化藥物的合成和結構修飾,創制新獸藥發展重點:動物專用原料藥。獸用原料藥的研究開發仍以抗菌藥和抗寄生蟲藥物為主,同時進行抗病毒藥物篩選。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開發新型抗病毒原料,通過激活放線菌沉默基因生產新的抗生素,通拉改善原有抗生素的結構開發新的半合成抗生素。
由于微生物耐藥性對公共衛生存在潛在的危害,出于對公共衛生的考慮,獸藥的研究開發正在迅速走向動物專用化,尤其是動物專用化學合成抗菌藥物。長期以來,獸藥的研究往往是仿造人用藥或直接使用人藥產品,這對公共衛生是十分不利的,諸如耐藥性的產生和傳播,往往造成人類疾病治療失敗、過敏反應等危害十分普遍。今后對獸藥的研究與使用必須是動物專用的,對于一些藥物甚至從母核上就應嚴格地進行劃分。
關鍵技術:完善新藥創制過程中的各個技術環節,按國家規范化標準建設我國的新藥篩選研究機構、新藥安全評價研究機構(GLP)和新藥臨床試驗研究機構(GCP),形成創新藥物研究體系。加強藥物制劑關鍵技術與藥物新劑型的研究,帶動緩釋制劑、透皮吸收制劑和靶向給藥系統等關鍵技術的發展。靶向給藥和定位給藥制劑(如脂質體、激素、毫微囊)等具有導向和延緩作用的藥物劑型將被開發用于治療動物寄生蟲病和某些感染性疾病。在普通劑型的開發和應用方面,將重視藥物的生物利用度。
發展目標:研制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物,并實現產業化;實現醫藥產業產品結構由原料向制劑的戰略性轉移,提高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
2 藥物基因組學
發展重點:從基因水平發現和篩選新藥。
關鍵技術:應用現代生物技術(如生物芯片技術)開發新型動物專用抗生素、抗寄生蟲藥物、抗病毒藥物;利用基因組學的研究成果,確定與疾病相關的基因,從基因水平選擇藥物作用靶,包括靶核酸和靶蛋白,研究靶位的初級及高級結構,用于篩選新的化學合成藥物以及利用前體藥物進行結構改造和創新。
發展目標:利用基因組科學研究成果,確定與疾病相關的基因,從基因和表達水平選擇藥物作用靶,研制創新生化藥物和進行結構改造。
3 建立新獸藥研究開發體系,加強抗生素的基礎和應用研究
發展重點:針對創新藥物研究開發中的技術關鍵和薄弱環節進行重點攻關,擇優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物并籌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時啟動獸藥技術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利用基因工程改進抗生素生產工藝,改良抗生素生產菌種、提高菌種生產能力和性能、提高有效組分含量、簡化工藝、提高收率和提取等后處理工藝。對傳統抗生素進行結構修飾改造,增強其藥效和用途是近年來抗生素研究的一個重要特點。或者通過人工誘變使抗生素生產菌產生突變,使其代謝途徑發生變化,從而產生新的抗生素,這在近年獸藥的開發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青霉素類和阿維菌素類等。
關鍵技術: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借鑒國外先進的制藥技術及經驗,提高我們自主開發獸用抗生素的能力,打破某些獸用原料藥完全依靠進口的局面。借鑒國外同行業成功的經驗,研究開發適合我國國情的獸用抗生素,應用納米技術改造藥物劑型,提高生物學利用度和藥物作用效果,使獸藥新劑型的開發朝著科學性和實用性發展。
發展目標:研究和開發一批具有知識產權保護的創新藥物,為防治重大疾病提供新藥,并推動我國獸藥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全面國際化。
4 加強科技基礎性研究
加強我國新藥安全和臨床評價研究,為維護人類用藥安全并為我國創新藥物走向世界奠定良好基礎;完善創新藥物研究中的薄弱環節,加強藥效學評價、藥代動力學平臺技術研究。在傳統的篩選技術基礎上,應用先進的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計算機、自動化控制等高新技術,建立的一套更適合于藥物篩選的高通量藥物篩選技術體系。
4、 加強社會公益性研究
獸藥的研究開發最終是為人類的發展服務的,因此,在進行獸藥的研究開發中,公益性研究也不可偏頗。包括進行獸藥殘留檢測的研究,獸藥殘留對人體的危害,對環境、植物以及水生物的影響等。同時還必須研究獸藥的使用對公共衛生的影響等。在今后的獸藥產業發展中,這些方面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5、 獸用生化藥物開發科技發展展望
21世紀是世界高技術研究和產業化進程迅猛發展的時期,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特別是中國作為WTO成員國,傳統的獸藥產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更加突出了新獸藥開發科技在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國家經濟實力中的作用。隨著國際獸藥產業的發展,獸藥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中國作為國際獸藥市場的一部分,必須提出我們自己的新時期創新藥物發展戰略。吸隨著我國獸用生化藥物科技開發的發展,創新藥物品種的產業孵化器的逐步形成,必將推進獸藥雙鏈聚肌胞研究技術成果的產業化。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物,促進獸藥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改善,將增強我國獸藥的國際競爭力,基本實現我國獸用生化藥物由以仿制為主向創新為主的轉軌,為獸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最終提高我國創新藥物研究與開發的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為國內畜牧業的可持續和健康發展服務。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