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RIS
題記:豬價低迷,行業人士的心情誰也不會好到哪里去,最近的文章總是說:散養戶撤出是大趨勢,淘汰是最終結果。其實每一頭豬都猶如嬰兒,辛苦將其養大,是非常不容易的,甚至牽涉到農民的幸福,從大體來說,散戶經濟可以反映國民的幸福指數的,有許多散戶養出來的豬甚至比規模化豬場質量要好,筆者認為國家之所以不動,是因為我們業內人士沒有從絕大多數人的利益角度給予很好的建議。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取利益的,筆者認為無論是散戶也好,還是規模也好,還是大企業也好,都需要精簡,提升效率,只有從自己出發,本著為大多數人謀取利益的角度出發,發展更適合自己的道路。簡要的說,要淘汰全民一起行動,我們要GPI,更要基尼系數,更要國民幸福指數。本文筆者主要是為行業變化提倡一個方向,期盼行業發展的更平衡,更和睦。
22.jpg (18.29 KB, 下載次數: 3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4-4-14 10:39 上傳
從2013年12月末到現在,豬價一直在地位飄蕩, 養豬人的心情也是灰蒙蒙一片。很多文章也順勢而生,仔細掰掰,有討伐進口肉的,有抱怨收儲不力的,有期望再次收儲的,有點撥迷霧催促養豬戶淘汰母豬的,還有同情養豬戶,甚至還有借助時下最火“文章體”感概的,在這里,筆者也來探討一下中國的豬價,說說自己的看法,不喜歡可以拍磚。
表1 中國近30年豬價變化情況
11.jpg (432.14 KB, 下載次數: 6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4-4-11 16:44 上傳
之前專家給出的“豬周期”表明豬價一直是“一年漲一年平一年跌”,在實際運作中,國家的政策變化、天氣變化、疾病變化、農民收入變化、原料價格變化均可影響豬周期。除此之外,政府收儲干預變化也會改變豬周期,同時國家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的生活水準和購買力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豬價。現在豬價一直處于低迷狀態,各方人士不再相信“豬周期“據有關網站調查,62%的業內人士認為周周期拉長了,25%認為豬周期變短了,還有12%的人認為豬周期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也有很多人認為此次豬價下跌,是由于中國市場要與國際接軌,是全球市場倒逼中國市場,所以一定要站在國際角度上看此次行情低迷,這是養殖業的拐點,未來豬價還會繼續回升。 淘汰母豬是產能過剩必須要面對的結果,但是,農戶辛勤飼養的“母豬”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而是農民從牙縫中擠出來的“資金”,面對必須要淘汰的趨勢,很顯然是珍惜,等待別人先去淘汰,這也就是所謂的“惜售”心態,再者規模化程度高的養殖者對于此更是不屑一顧,因為它后面比較強大的資金鏈支撐,所以淘汰的進程自然是保持在低水位。還有很多人抱怨的能繁母豬補貼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母豬淘汰的進程。 筆者認為:要想解決一件事情,就要先分析原因,經過。筆者曾經在畜牧人網站進行了一個小調查,向業內人士征集對此次豬價低迷的原因分析,所備用選項共有15條,其中34%的人認為是“供大于求,”;22%認為“產能過剩”;還有18%的認為國家政策不力。很顯然這三者是最主要的原因,的確,市場是最主要的調節者,也是劊子手,在中國當今6萬的養豬戶,必須要面對“供大于求“的局面,弱者必須要被淘汰,強者才能生存得更好,生產力才能不斷發展。很多業內人士認為要淘汰母豬,降低產能,可是誰都知道:母豬也是養豬戶一把 飼料一把辛酸地養大,淘汰談何容易,那么能否全部吸收呢,現在我們回過頭在分析養豬業這一完整的產業鏈,我們可以想到上游是養豬戶,中游有飼料商參與,下游是收購商和屠宰商,最后是冷鮮肉收購。我們將這一完整產業鏈看成一個完整的機體,現在屬于“過肥胖”體態,套用中醫的一句話說“痛則不通,通則不通。”我們要想把那點疼痛解決,只有從上面向下面疏通,在這個產業鏈找到突破口。這樣筆者就看到了下游的屠宰和收購,試問當今的屠宰和收購機制完善嗎?我們來看看:一下紅色字體內容摘自國際畜牧網《豬業科學》 1計劃經濟階段(解放后至改革開放前) 計劃經濟體制下,大豬內銷分級辦法: 1.1按出肉率定等,毛重計價 即按豬宰殺后肉重占活重的多少,確定等級和單價。 出肉率=生豬肉重/生豬活重×100% 生豬肉重=生豬活重-副產品重量-食口重量 副產品重量=頭重+爪重+尾重 食口重量,即胃腸內容物。食口越大,出肉率越低。按食口可將豬分成大肚、平肚、小肚、癟肚四類。 1.2按毛重定等,毛斤計價 即按豬活重大小,劃分等級。方法簡便易行,但對飽食、大肚豬就難以估量。 2經營體制改革轉型階段(上世紀80年代至今) 2.1外銷生豬活體分級 2.1.1供港活大豬標準(外經貿部1983年制定) 1)等級評定 一級(良種豬):到港體重80-90kg,四腿瘦肉率27%以上(30%左右); 二級(改良豬):到港體重70-80kg,四腿瘦肉率25%以上(25%-27%)。 2)質量標準 品種:外國良種豬、純雜、四元、三元雜交豬、國內培育的良種豬。 體型:頭小,頰輕,拱腰,吊肚,尾根粗,腰背平,前后腿豐滿結實。 瘦肉率:良種豬30%左右,改良豬25%以上。 體重和日齡:良種豬到港體重180-210日齡體重80-90kg;改良豬180-210日齡體重70-80kg。 2.1.2供港中豬的規格和分級(上海市食品進出口公司1986年制定) 品種:二洋一上(上海白豬)、一洋一上。 體型:頭小,嘴短,頰輕,身材矮短,腳骨細而結實,肩胛肌肉豐滿,背腰直而腹小(吊肚),體質結實,毛色為白色。 瘦肉率:良種豬甲的四腿瘦肉率27%以上,良種豬乙25%以上,普通豬20%以上;低于20%的不收購。 體重和日齡:良種豬到港體重90-120日齡為35-40kg。 2.1.3供港乳豬的規格和分級 品種:小型早熟種、二元雜交豬 要求:健康無病,皮毛光滑,皮無傷痕,體型飽滿,毛白色。 體重和日齡:35日齡為7-8kg(酒席上用6.06kg,中乳豬8.48kg,大乳豬8.48-12.12kg)。 2.2內銷生豬收購分級(上海市食品公司1989年制定、1993年作了調整) 一等:體重75-80kg的價格,123元/50kg; 二等:體重65-75kg的價格,121元/50kg; 三等:體重85-95kg的價格,119元/50kg。 實行季節差價,上下幅度掌握在15%。 2.3內銷瘦肉型豬的活體分級 一級:國外引進的瘦肉豬品種、國外良種與國內良種的二元、三元雜交豬;體重90-100kg,膘厚1.8cm以下。 二級:國外良種純雜、國內培育品種、三元雜交豬;體重80-90kg或101-110kg;膘厚1.9-2.5cm。 三級:達不到一、二級的國外良種、地方良種豬;體重80kg以下、110kg以上;膘厚2.6cm以上。 3豬胴體分級國家標準的出臺 1988年,制定了《帶皮鮮、凍片豬肉》(GB/T9959.1-1988)和《無皮鮮、凍片豬肉》(GB/T9959.2-1988)國家標準。 2001年進行了修訂,將這兩項國家標準合并為《鮮凍片豬肉》(GB9959.1-2001) 上述標準設了兩個指標:背膘厚度(即脂肪厚度)和半胴體重量(帶皮、無皮)。建議今后再修訂時增設一項,改為胴體重、背膘厚度、瘦肉率3項。科學試驗時,再增設顏色、保水性、大理石花紋、嫩度和風味(主要測核苷酸和谷氨酸鈉含量)等5項,共8項。
總體來說,現在國標對胴體的分級還是按照“第六、第七肋骨中間平行至第六胸椎棘突前下方,除皮后的脂肪層厚度”來分的,事實上,不同品種的豬,即使6,7肋骨部位的背膘厚度一樣,但其他部位的肥膘厚度差異會很大。收購商收貨時候都拿著尺子一片片量的,還是會被賣場投訴,因為其他部位膘很厚。筆者在這里暫且不談我們國家是否合理,先看看加拿大的豬肉收購制度,加拿大的絕大部分肉豬是根據胴體的價值付款的。這樣,在屠宰前生產商對肉豬加以鑒別,以保證屠宰合格肉豬取得收入,就是非常必要的了。分級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脂肪含量,極大地減少了飼料糧的用量,為生豬生產者節省了數百萬加元,也為豬肉加工商節省了清除和提取多余脂肪的成本。2014年加拿大官方豬肉質量標準(CPQS) 中的肉色,脂肪顏色和大理石紋(肌內脂肪)標準已經由加拿大豬肉國際組織(CPI)公布。該標準包含6種肉色水平,4個脂肪顏色評分以及6個大理石評分,這種分類代表了不同水平的肉質屬性。另外據稱,加拿大將于2014年1月1日起執行生豬溯源項目。這樣就可以從豬肉分級標準和溯源兩個方面將生豬收購更加細分,如果不符合這兩個項目的生豬將會以降價或者淘汰處理。這樣淘汰就減少了很大一部分,也疏通了行業的商品流動鏈。也許很多人會說“中國飼喂的豬品種不同,無法以一個標準來決定,但收購多年的人都知道里面的差別其實不大。如果豬肉的分級也如同牛肉那么比較完善的話,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產能過大,也會從經濟利益和收購標準上倒逼養豬戶真正去琢磨將豬養到“最佳質量“,鼓勵生產瘦肉率最高、質量最高的豬肉,也專注包括飼料,環境,甚至還有疾病預防的投入,這樣養豬戶的心不再隨著“豬價”而忽上忽下,潛心養豬,整個行業也將更加穩定前行。 再看看最近BPEX做出的努力,他們計算出了在不同的飼料價格基礎上,胴體重每增加5kg所獲得的超出飼料成本的利潤(歐元/豬)(下圖),目的是為生產商提供一種資金流動的計算,制作資金流動模型,這樣在生豬達到與去年上市重相似的重量時,再關注豬價變化動態,然后制定自己的流動計劃。看似是沒有成果的勞動,但是筆者認為,這正好可以省去中國養豬人時時刻刻關注豬價的心態。
11.jpg (214.55 KB, 下載次數: 1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4-4-11 16:47 上傳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國家的生豬在面臨當前如此長的低迷時期時,是否該靜下心反思究竟問題出現在什么地方,國家當如此,我們每一個行業人士包括養豬人是否都應該反思呢?希望在“淘汰”到最后時刻,我們依然有資本可以絕地反擊。
“我們的困境在于我們討厭變化,同時卻又熱愛變化;我們想一切如故,但又要變得更好。”——Sidney Harris
該貼已經同步到 007畜牧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