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豬產仔數是衡量母豬生產力的重要指標,是決定豬場經濟效益的關鍵因素之一。如何提高母豬繁殖效率進而提高產仔數,已成為廣大養殖戶共同關注的焦點。那么在日常豬場生產管理中應該如何著手呢?
【多樂豬仙子】為您支招:
1.重視使用年限,關注母豬一生的綜合貢獻
目前國內大多豬場關注點集中在生長速度、瘦肉率、料肉比等,但實際上使用年限和繁殖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現在瘦肉型豬的生產性能很難有較大突破,各個性狀之間互相制約,如瘦肉率過高,影響繁殖性能,生產速度過快,影響肉的品質等。母豬一生的綜合貢獻顯得很重要,所以種豬的使用年限是育種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
2.將第一次配種的日齡提前
留種母豬的標準都在150日齡,體重90公斤,而至少在8月齡240天,體重達130公斤前就已經有第二次或第三次發情。 如何使留種母豬提前在8月齡之前就要配種,就應該在母豬選種時,其體重達70公斤,而且需要10頭母豬群養,再利用成熟公豬每天10-20分鐘與母豬接觸作激情,母豬在2周內就有第一次發情,再根據發情母豬群養情況引入公豬激情,使母豬第二次發情,則可依體重和需要配種。
3.縮短兩次分娩的日數
斷乳再配種的天數是提高母豬繁殖效率的重點。具體是,一是斷乳后母豬可數頭移置一欄,并有機會接觸成熟公豬,以提早發情再配種。二是泌乳期間增加飼料喂量或任食,以及在母豬乳房消腫后于配種前加料刺激,使提早母豬發情和增加排卵數,提高繁殖效率和產仔數。
4.飼養管理的配合
母豬的生理狀況,將可分為配種前、中、后及分娩等四個階段,懷孕是母豬營養的儲存、分泌和泌乳則是母豬營養的輸出。故母豬在懷孕階段的營養應配合母豬的生理狀況和飼養的基本準則,使其有適當的胚胎發育和體重增加。飼養管理要點,懷孕母豬飼養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母豬本身的健康和胚胎的發育。
5.同一種豬場,品種不要多
建議專門的一個品種、一個品系比較好。例如,定位是丹系長白豬,那么豬場就應該主要飼養丹系的長白豬。一個豬場有太多品種或品系,對育種工作不一定有利。這樣有什么好處呢?有利于育種管理,有利于種豬生產性狀的穩定,有利于種豬的一致性,有利于培育有自己特色的種豬。通過不斷的選種,適應引種,堅持幾年,最終就能培育出有自己特色的一個品系。
6.豬人工授精技術的成熟與工具的應用,提高母豬繁殖效率事半功倍
目前,人工授精技術和精液配送都比較成熟,如何提高設備及耗材工具的利用率:【豬用B超】精準測孕,避免空懷;【深部輸精管】防止豬精倒流,提高配種率。借助工具及豬場管理軟件,可以監控及統計一個種豬場的真實育種水平,確保數據真實、連續,可以幫助種豬場制定選種和選配計劃提供可靠依據。
沒有精品就無法立足種豬市場
國外養殖整體水平比較高,種豬質量好、營養水平合理、環境跟得上。而我們國內有些豬場,國外引種回來后,剛開始這些種豬是很不錯的。但時間長了,肯定會退化,種豬生產水平退化既有育種因素,又有環境因素。大多數豬場不重視育種,也沒辦法改變養豬大環境,當種豬生產水平退化時只能再引種。引種——退化——再引種的怪圈由此而來。
未來的種豬市場競爭會越來越激烈,這對于行業而言是個好事,因為這樣能優勝劣汰,推動種豬企業科技創新,做好育種,才能根源上解決母豬繁殖率的問題。一定要讓國外種豬本土化,或者培育出適合我們的品系,甚至要形成有我國特色的品系,讓我國種豬國際化,有這樣的夢想,就是為推動我國從“養豬大國”走向“養豬強國”而努力,為“華系豬”的國際化而努力!
種強企強,企強國才強!
如需了解更多關于提高母豬繁殖率的技術及應用產品,詳情可:
直接致電:400-0077-619
親,動動您的小指,關注豬仙子微信:【多樂豬仙子】,即可獲取豬仙子10元豬幣哦!
更專業的技術培訓,只為回報您的每一次真心關注與支持!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