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瘟病毒生態學是?
在急性期,牛瘟病毒廣泛分布于宿主全身,肉尸、內臟林巴結、消化道粘膜、脾臟和肺中的病毒滴度很高。
在病畜發熱期間,病毒也發現于所有分泌物和排泄物中。鼻分泌液可能是病毒的主要排出途徑,特別在體溫升高以前的2天時間內。眼、口分泌物也具有傳染性,但病毒滴度沒有鼻分泌物高。尿液中的病毒量似乎不高,但糞便中病毒濃度卻可高達10??6?ID??50?/g,因此總量是驚人的。
盡管如此,污染青草、土壤、飼料和飲水在疾病散布中都不甚重要,因為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不強。被病畜排泄物污染的建筑物在2~4天內有感染性,糞便中的病毒在土壤中的活存時間不超過36小時。?病畜與易感動物密切接觸,才能傳播疾病。病毒通過呼吸道粘膜侵入,在局部淋巴結引起原發病灶,隨后迅速通過淋巴和血流成為全身性感染。滴眼、滴鼻、皮下或其它途徑注射都易引起實驗感染。灌服含毒病料常不引起發病;應用公共水槽也極少傳播疾病。距離數米以外就不能通過空氣傳播。蠅、蚊、蜱等昆蟲在病毒散布中似無重要作用。
因此疾病傳遞可能主要在于直接接觸,簡單的隔離措施就足以限制本病的擴散。?野獸是牛瘟流行的重要因素。流行地區內先天性免疫堅強的野獸,可以成為帶毒者或病毒儲主。
牛瘟病毒生態學更多詳情可以在‘禽畜網’在線提問。(本文摘自:中國禽畜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