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養殖以追求動物高生產性能為目標,而保持動物健康是獲得生產效益的基礎。動物腸道不但是營養物質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還是機體內防御的第一道屏障,其健康水平關系著動物整體健康和生產水平與效率。 腸道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在腸道,食糜中的各種營養物質被分解成各種小分子物質,經腸道絨毛吸收進入血液和淋巴,供機體各部分利用。另外,在機體的防御過程中,腸道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1形態結構 腸壁由內向外可分為4層,即黏膜層、黏膜下層、肌層和漿膜層。成年豬的小腸長度為15~20m,為體長的11-12倍。在小腸黏膜層表面存在大量的皺褶、絨毛和微絨毛等功能性結構,這些結構可進一步增加腸內總的表面積。 2代謝特點 腸道是一個具有高分泌性和高增殖能力的組織。大量研究表明,盡管豬的腸道僅占機體重量的3%-6%,但是其所消耗的營養大約占動物采食養分的40%-60%,其氧氣消耗占機體消耗量的20%-35%,其能量消耗約占機體消耗量的25%,而腸道組織的蛋白質周轉率約占全身周轉率的20%-35%,這遠遠高于腸外組織。 3能量來源 Burrin等通過同位素示蹤技術,測定豬體內葡萄糖、氨基酸等底物的平衡,定量估測腸道營養物質利用及其對動物整體營養需要影響。研究結果揭示了腸道組織利用營養物質模式的不一致性,有些營養物質會被作為腸道所需能量來源優先代謝。氨基酸是腸道優先利用的重要營養物質。研究表明,日糧谷氨酰胺、谷氨酸和天門冬氨酸的90%為腸道所利用,其中50%-70%用于氧化供能。同時,日糧中部分必需氨基酸(如賴氨酸、蘇氨酸、蛋氨酸、支鏈氨基酸和苯丙氨酸)也有30%~60%被腸道所利用,而氧化量占其中的20%~30%。葡萄糖、丁酸是另外兩種種重要的腸道氧化供能物質。 4腸道微生物 棲居在腸道內的微生物種類繁多,數量龐大。Mackie等研究發現,豬腸道內大約有14個屬的400~600種微生物,數量達1014個微生物,是體細胞數的10倍,且它們廣泛分布于各段腸道當中,其中以盲腸和結腸中微生物數量最多。腸道菌群是微生物與其宿主在共同的歷史進化過程中所形成的生態系,對動物是有益的、必要的和不可缺少的。因此,菌群與菌群之間和微生物與宿主之間以共生拮抗關系構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微生態系統。維持腸道微生態的動態平衡對于豬的消化、免疫和物質能量代謝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旦在某種條件下(如應激)機體這種動態平衡遭到破壞就會引起微生態失調,致使機體產生疾病。 5腸道的屏障功能 腸道的功能不僅在于消化吸收營養物質,它還可分隔腸腔內物質、防止致病性抗原侵入,起到防御的作用。腸道黏膜屏障功能由特異性免疫效應和非特異性屏障機制組成。一方面,腸道黏膜含有一種與其他組織不同的高度特異性免疫系統。研究表明,動物機體內60%以上的免疫胞和70%-80%的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A)合成細胞聚集在腸道內。另一方面,腸道黏膜還具有由黏膜上皮強大的增殖能力、上皮細胞間的緊密連接和黏液蛋白層組成的非特異性屏障機制。動物腸道黏膜的這些非特異性屏障作用可以有效防止諸多抗原物質的滲透和侵入,并有利于將這些物質排出體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