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東坎鎮三有村李春梅,2007年,她在村里第一個試辦養鴿場,通過外出學習和比較,引進活動能力強、易飼養的美國白羽王種鴿200對。由于她善于鉆研和探索,幾年下來,她的養鴿場發展到有肉鴿4000余羽。 不斷嘗試才能不斷創新。李春梅從報刊中得知禽類糞中有許多糧食沒被完全消化掉,于是同家人商量,拉長生物鏈,用糧食喂鴿子,再用鴿糞養豬。是否可行?只有試了才能知道。李春梅頂著壓力從集市上挑選了10 只子豬,開始了她的“生物鏈工程”。剛開始時,她喂的豬出現消化不良,甚至拒食。家人沉不住氣了,要她賣掉子豬。 為了養好豬,李春梅面對困難,拿出當年養鴿子的勁頭來,為每頭豬編上號,建立檔案,每隔幾個時辰查看1次,并把查看的內容登記上卡。她還從鴿糞的處理上進行改進,把直接投喂改為消毒、曬干、挑雜、粉碎后再作 飼料喂養,終于取得成功。1個月下來,她養的10頭子豬,每頭平均日增重600多克,出售時,頭頭養得膘肥體壯,3個月凈賺了8000多元。鴿糞養豬獲得成功,李春梅又擴大了飼養規模,丈夫、孩子也積極加入進來。通過大量的實踐,掌握了一套鴿糞無害化養豬法。 她根據豬齡調配鴿糞的稀稠,1天只需喂2頓,子豬肯吃肯睡,平均100天就出欄1批肥豬。據李春梅介紹,200羽鴿子不另用糧食年可養12頭~15頭豬,她養的4000余羽鴿子的鴿糞年可育肥豬125公斤重的豬。用鴿糞養豬給她的養鴿場年額外增加純收入11萬多元。李春梅算了一筆帳:1公斤糧2.4元,喂了鴿子可增值4元,鴿糞喂豬,再增值5.6元,2次共增值9.6元。她還準備再次拉長生物鏈,用豬糞養魚,以取得更高的生物鏈養殖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