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東飼料》消息,我國飼料工業伴隨改革開放和國民經濟發展而崛起,在促進養殖業和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已成為國民經濟中一個舉足輕重的基礎產業,成為衡量現代農牧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
(一)飼料總產量持續穩步增長,產品結構快速調整。從2001年到2011年的10年間,全國飼料總產量由7806萬噸增長至1.81億噸,年均增長1026萬噸。2011年全國飼料工業總產值6348億元,是2001年的3.9倍,年均增長470億。
表1:1990年-2011年不同階段產值產量增長率及年均增長
表1:1990年-2011年不同階段產值產量增長率及年均增長
數據來源:中國飼料工業協會信息中心
在飼料產品結構方面,據統計,配合飼料的比重由2001年的78%提高到2011年的83%,而濃縮飼料由18%降至14%,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由4%降至3%。隨著畜禽養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加速發展,飼料原料供應約束趨緊、市場波動頻繁加劇,配合飼料將成為我國飼料工業的主要增長點。
(二)我國飼料行業發展集中度逐年提高,飼料產業區域帶分布特點明顯。預計2012年將有7個省產量超過千萬噸,分別是廣東、山東、河南、遼寧、河北、湖南和四川。這7省產量預計達10528萬噸,約占全國總產量55.0%。從飼料主產區分布情況看,我國飼料產業已形成了以沿海區域為主要走向,以華南(廣東、廣西、湖南為主要省份)和華北(河南、山東、河北、遼寧為主要省份)為中心區域的飼料產業帶。南以廣東為核心,北以山東為核心。其中有6個產量千萬噸以上的省份集中在華南、華北兩個中心區域,并且中心的每個區域省區飼料產量均為各自相鄰區域省區飼料產量的2倍以上。
siliao.jpg (121.81 KB,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7-1 10:14 上傳
圖12012年飼料產量分布圖
(三)我國飼料企業實現了由作坊式生產到現代企業的歷史性跨越。全球飼料業正向現代化、機械化的方向發展,中國也不例外。據統計,1997年我國時產10噸以上的機械設備僅有62臺套。2011年達到869臺套,是1997年的14倍。2010年以來,有飼料機械企業已經研發出時產50萬噸、100萬噸機器設備。1991年全國飼料企業年平均產量規模僅0.29萬噸,2011年為1.65萬噸,提升了469%。截至2011年,全國年產10萬噸以上的企業為360家,平均產量規模近17萬噸,產量6171萬噸,占全國三分之一。
表2 2011年全球配合飼料產量超過100萬噸的飼料公司
數據來源:《全球飼料企業2011年排行榜》
注:原文共列出了排名前63位的飼料公司,但由于本刊版面有限,因此僅列出了年飼料產量在500萬噸以上的飼料公司。
(四)飼料工業快速發展與原料供應趨緊矛盾日益凸顯。隨著我國飼料行業的快速發展,企業的不斷壯大,對飼料原料的需求也呈現剛性增長。2012年我國進口大豆5800萬噸,豆粕對進口的依存度超過75%;飼料工業的魚粉需求超過140萬噸,但國產魚粉僅有30多萬噸;玉米方面,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12年玉米的飼料消費達到12000萬噸,玉米進口量約521萬噸,但2005年以前我國玉米進口量幾乎為零。飼料原料資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劇,給飼料企業的經營帶來巨大的成本壓力,同時制約我國飼料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五)食品安全與飼料質量安全關聯度日益緊密。食品安全已經成為政府、生產企業、消費者共同關注的頭等大事。近年來,比利時“二?英”事件、河北“三鹿奶粉”事件、河南“健美豬”以及“速成雞”等涉及食品安全的事件先后發生,社會在呼吁食品安全的同時,有時也將矛頭指向飼料業,認為飼料養出來的畜禽就是不安全的,引起飼料消費和畜禽養殖的大幅度波動,這給飼料產品質量安全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也直接或間接地沖擊飼料市場的正常運作。隨著社會關注度和媒體聚焦度不斷加大,消費者越發重視食品安全,關心動物所吃的飼料,并在出現安全事故時會主動對飼料企業進行問責。這將促使飼料企業積極提升管理和技術水平,來降低飼料產品質量安全風險。
(六)飼料行業法制化管理日臻完善。2011年10月26日國務院第177次常務會議再次通過了《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的修訂,有效完善和補充了對飼料行業管理的法律框架。配合新修訂《條例》的頒布,農業部先后出臺了《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產許可管理辦法》、《飼料添加劑和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產品批準文號管理辦法》、《新飼料和新飼料添加劑管理辦法》、《進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登記管理辦法》,制定發布了《飼料原料目錄》、《飼料生產企業許可條件》和《混合型飼料添加劑生產企業許可條件》。《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雖未正式發布,但已選擇部分企業試點運行,將成為飼料行業管理體系上的重大調整和新規,使飼料法律法規更加完善。各地方飼料管理部門以此為基礎,相應制定了管理規章和制度審查辦法等,對國家及農業部出臺的相關法規等文件進行補充。與此同時,繼1986年我國飼料工業標準化工作開始起步,國家相繼制定和修訂了包括《飼料衛生標準》、《飼料標簽標準》、《飼料工業術語》等基礎性標準和飼料產品、飼料原料、飼料添加劑、飼料機械的質量技術和飼料檢測方法標準等共520項。目前,我國初步形成了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為核心,相關管理規定和規范性文件為輔助,地方性管理規定為補充三位一體的較為完善的飼料行政法規體系。這也意味著,我國飼料行業法制化管理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對推動行業規范化發展將起到了至關重要作用。(來源于:廣東飼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