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選擇優良品種
品種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養豬經濟效益的高低,與普通品種相比,優良品種的飼料消耗要低15%左右。優良品種豬的產仔率、成活率、生長速度、飼料利用率也都比較高。選種時要根據品種的特性進行選擇,如外形特征,背膘厚度,瘦肉率的高低,單位增重飼料消耗率等。長白、大約克夏、杜洛克、皮特蘭等都是優良的品種,也是開展經濟雜交的優秀父本。
二、 經濟雜交
進行經濟雜交,充分利用雜種優勢,是生產瘦肉型商品豬的主要手段。常見的雜交組合有杜 長 大或杜 大 長經濟雜交。用良種豬與當地品種豬進行經濟雜交,是改良當地豬種的很好手段,可以明顯地提高豬的瘦肉率,降低飼料的消耗,縮短出欄時間,提高經濟效益。
三、 科學的飼養管理
豬的生長發育過程基本上分為“小豬長骨、中豬長肉、大豬長膘”幾個階段,在飼料營養方面必須進行科學的配比,為豬的不同生長階段提供合理而充足的營養,保證豬的正常生長發育的需要。
為了使瘦肉型豬充分發揮其優良的生產性能,還要為豬提供良好的飼養管理條件。規范的飼養管理,可以大幅度的降低飼料的消耗,降低飼養成本。經濟效益好的豬場,其飼料消耗下降的26%歸于飼養管理的改進。
要養好商品瘦肉豬先要養好仔豬。仔豬的飼養關鍵在于抓好“三食”,過好“三關”,即抓“乳食”過好“初生關”,抓“開食”過好“補料”關,抓“旺食”過好“斷奶”關。在飼養方式上一般采用一條龍法。為了提高豬的瘦肉率,也可以實行前期自由采食,后期定時定量的飼喂方法,以減少脂肪的沉積。
瘦肉型豬要喂干料或濕拌料。試驗證明,干料或濕拌料比湯料容易被豬消化吸收,符合豬的生理要求,也便于飼喂;濕拌料的料與水的比例大約為1:1.25-1.5,以手握指縫不滴水為宜。小豬階段日喂4次,50公斤體重以后3次,飲水不限,供給清潔、溫度適宜的飲水。
四、做好疫病防治
豬病的發生、蔓延嚴重危害養豬業的發展,疾病或是死亡,都會給養豬生產者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特別是采用傳統方法養豬,受疫病的威脅更大,必須建立規范完善的防疫免疫程序,堅持做好春秋兩季定期和不定期的防疫、驅蟲工作,并搞好環境衛生及消毒工作。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