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內容摘要: 昨天,《復旦學者揭H7N9病毒起源:來自華東禽鳥而非“韓流”》的新聞,讓我省特別是淮安百姓吃驚不少――文中說,“H7N9禽流感病毒的最重要蛋白NA(N9基因),來源于中國江蘇洪澤湖花臉鴨(即H11N9病毒株)。 | 中國江蘇網5月23日訊 昨天,《復旦學者揭H7N9病毒起源:來自華東禽鳥而非“韓流”》的新聞,讓我省特別是淮安百姓吃驚不少――文中說,“H7N9禽流感病毒的最重要蛋白NA(N9基因),來源于中國江蘇洪澤湖花臉鴨(即H11N9病毒株)。”有“京劇臉譜”之譽的花臉鴨,真的是病毒元兇?
昨晚,記者剛撥通論文作者之一、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微生物學教研室教師熊成龍(另一作者張志杰出國)手機,對方聽記者操江蘇口音,便連忙寬慰:“別多慮,這只是一項研究成果。”
“我們研究的病毒數據,均來自全球共享的流感數據庫,而其中洪澤湖花臉鴨的數據,正是由南京農業大學提供的。”熊成龍耐心向記者釋疑。
十多年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中心建立了全球流感數據庫,這是一個開放性的數據平臺。2005年2月,南京農業大學研究人員在洪澤湖采樣花臉鴨,發現其攜帶H11N9禽流感病毒。4年后,即2009年5月21日,南農大研究人員將采自花臉鴨身上的H11N9病毒數據,歸入全球流感數據庫。
今年2月中旬起,華東地區陸續出現系列流感樣病例,3月31日,國家衛生計生委通報確認感染病原為新型H7N9亞型禽流感病毒。“當時,科研人員也是利用全球流感數據庫,進行禽流感病毒的起源分析。他們根據數據庫中1株來源于中國杭州的杭州鴨H7亞型(即H7N3病毒)的HA,以及7株來源于韓國的N9亞型NA(即H7N9病毒)基因數據同源性分析,最終得出新型H7N9亞型禽流感病毒來自中韓禽類的結論。”
“我們的研究方法則與他們不同。”熊成龍解密道,他們做了大量的搜索數據分析,采集了大量比較完整片斷的病毒基因序列,再反復到全球流感數據庫中比對,首次發現該病毒的2個最重要蛋白HA和NA,并非此前中外專家所認為的“分別來源于中國和韓國禽類”,而是起源于中國華東地區的家禽或野鳥。而H7N9禽流感病毒中最重要的蛋白NA(N9基因),來源于中國江蘇洪澤湖花臉鴨(即H11N9病毒株)。
5月6日,他們的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傳染病領域著名期刊美國《臨床感染病》上,該雜志的權威指數達到9.2。“今天上海報紙登了,全國才擴散開來。”
“盡管如此,這還是一項純粹的科學研究發現,一個理論的東西,并不代表洪澤湖周邊乃至江蘇人更容易得禽流感,或患病風險會增大。”熊成龍反復強調。
為什么?一是2005年2月,洪澤湖花臉鴨攜帶H11N9禽流感病毒,那么現在攜不攜帶還沒有研究數據。二是即便洪澤湖花臉鴨攜帶該病毒,但至今無大規模死亡的報道,說明只是低致病病毒,而非高致病病毒。三是H11N9禽流感病毒尚無禽傳染人的先例,關鍵是,淮安地區至今尚未發現H7N9禽流感患者。
“我們的研究不是定論,歡迎爭鳴。”熊成龍最后說。
|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