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晚上在群里有一個養豬老板提了一個問題:懷孕前期母豬,在定位欄里,病有一周有余,體溫偏低(低于38度),不吃食,大便干,糞球量少,外面附一層白色的東西,眼睛半閉半睜,眼睛上眼皮有出血點,眼圈發青,身上顏色有點白,一直站著,無精打采,前期用過磺胺類藥2天,沒有效果。
有人說可能是血蟲病,有人說輸液頭孢和雙黃連,有人說喂白菜等等。
我講主要是讓豬出來運動一下,喂點雞蛋(或灌服),補點維生素,葡萄糖,不要老用藥解決問題,用藥多了不是什么好事。好多病都是飼養管理不當引起的,藥物解決不了,藥物是治療疾病的,不是解決問題的。
結果引來反對,其中兩個呼聲最大,一個是在豬場的技術的,一個是執業獸醫師,他們拿增生性腸炎和感冒了有肺炎,不用藥光運動怎么能解決問題,豬有問題了必須用藥物解決。
我一看無語了。
今天我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藥物真的有那么神奇嗎,藥物到底是治病的還是救命還是解決問題的?我迷糊。
我從事養豬和豬病防治多年,為從2003年就認識到,豬場里發生問題時,用藥物只是其中一方面,關鍵是必須結合管理、營養等方面,全面的給出一個方案,不是光靠藥物,因為現在好多疾病只要飼養管理改善了不用藥照樣能好!
個人認為現在從事臨床的獸醫工作者,獸醫全科技術必須要精,但是還必須懂飼養管理,如果不懂飼養管理,光會看病賣藥,那是一個傳統獸醫(老獸醫)或者那只能算是一個賣藥的,而不是一個合格的當代獸醫!
現在集約化程度越來越高,我們要不斷學習,做好當代獸醫,而不要用“傳統獸醫思維”去指導現在的養豬生產,那樣會害死很多豬的!
以上只是個人的一個想法,不知對錯,望指教!
該貼已經同步到 紀明科的微博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