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則研究生畢業找不到工作回家務農,父親嫌丟人欲自殺的消息引起熱議,而在哈市巴彥縣流傳著一個與此相反的故事——
“我們村大學生董彥龍畢業后,放棄北京工作,回村辦起了養豬場,不僅自己富了,還帶動村里人發家致富……”近日,筆者接到來自巴彥縣宏光鄉新富村農民的爆料電話。什么樣的一位大學生有這樣的勇氣和實力?
盡孝,從北京回家鄉小村的理由
“父母年邁,身體不好,我就是想回到他們身邊照顧他們……”談及當初回家養豬的初衷,董彥龍覺得很正常,是必須的孝心選擇。
2007年,他從北京科技大學畢業。學建筑專業的他很快通過一家國企的考試被錄用。單位分房子,月薪過萬,讓很多同學羨慕。
當董彥龍突然決定放棄北京的生活和工作,回老家農村時,周圍人疑惑不解。董彥龍說,當時母親身體不好,每次打電話都哭,讓他心里很難受。他想,還是回家吧,自己從村里走出來,再走回去,用所學的知識干出一份事業,同時盡一份孝心,兩全其美。
2007年冬天,帶著簡單的行李,董彥龍從北京回到了新富村。
“子承父業”,創新養豬模式
父親靠養豬供自己和哥哥姐姐上了學,董彥龍琢磨,如果自己把養豬當成事業經營,一定可以闖出一番天地。
得知兒子要養豬,父親直搖頭,這哪是你大學生干的活兒?
小董還是堅持住了。借錢、抵押貸款,董彥龍白天忙乎籌錢,晚上在網上學習養豬知識。
村里人以為董彥龍要籌錢買豬,沒想到,董彥龍投資百萬開始建設豬舍,將豬舍擴建成1000平方米一間,共建了十幾間,裝暖氣、上保溫板、消毒、增掛溫度計和濕度計……
看著偌大的豬舍裝扮得比人住的屋子都高級,村民們議論紛紛,“這小子要干啥?這不是糟蹋錢嗎?”
“我們是開著消毒車給豬消毒,豬渴的時候,輕輕一碰按鈕,自來水就出來了……”董彥龍告訴筆者,他的豬舍里面,有音樂、有香氣,技術人員每天要上報報表,報表記錄豬每天的精神狀態、食量,豬舍的溫度和濕度等。根據報表的內容,董彥龍進行各種調配。他的科學管理帶來效益,他育出的肥豬每頭利潤都在150~190元。
回鄉村,還收獲愛情,大學生媳婦也被“勾回來”
董彥龍回鄉也收獲了美好的愛情。妻子是他的初中同學,畢業于上海外國語學院,原來在哈爾濱有一份很好的翻譯工作。妻子欣賞他的膽識,倆人結婚后,妻子也放棄了本行工作,幫他管理豬場。
目前,董彥龍的豬舍面積達17000多平方米,年出欄萬余頭豬,每一周都有出欄豬、產仔豬,形成良性循環。
當豬倌5年掙了多少錢?董彥龍沒有正面回答筆者問題,“為了建養豬場,我投資過千萬,這些錢都掙回來了……”
來源:農村報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