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著冬暖夏涼的房子,享受高級營養師配餐,借助進口軟件尋找“郎君”……這是欽州一個養豬場的豬所享受的“待遇”。10月25日,記者走進欽州市五祥種豬總場,了解到不少高科技養豬的趣聞。
穿著白大褂進入“豬社區”
五祥種豬總場位于欽南區久隆鎮。25日下午,記者一行來到養豬場,經過鞋底消毒、紫色消毒水洗手消毒后,還要穿上白色高筒膠鞋和白大褂,又穿過一個五六米長的噴霧消毒通道,經過全方位立體消毒,才得以進入養豬場內。由于養豬場實行的是全封閉管理,生產區與外界完全隔離,外來人員無法直接進入豬舍參觀。
“這是防疫需要。”養豬場總經理黃國寧解釋說,養豬最怕疫病,而豬一旦感染病毒,往往是傳染性的,作為一家養殖規模達數萬頭的大型養豬場,他們不得不謹慎行事。據黃國寧介紹,對生產區的員工要求更嚴,外出后返回,除上述消毒措施外,還要在門口沖涼房里沖澡,換上備用的干凈衣服,然后再在隔離區住上兩天三夜,到第四天早上才能進入生產區上班。
用進口軟件為豬“相親”
五祥種豬總場是自治區級重點種豬場,因養殖科技含量高,曾被農業部授予“生豬標準化示范場”稱號,還曾獲得由自治區科技廳頒發的“科技種養大王”稱號。科技手段在養豬的過程中究竟發揮了哪些作用?
黃國寧說,豬的育種重在發揮雜交優勢,優生優育。傳統的養殖方法靠目測為豬配對,但生出來的后代長得快不快、繁殖能力強不強,都無法評估,也不可控制。為了準確地給每一頭母豬找到最適合的“郎君”,培育出最優秀的后代,五祥種豬場從美國引進了一種遺傳育種評估軟件。
“這種軟件可以將豬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祖宗三代的遺傳數據都輸入電腦里進行配對,鼠標一點,只需3秒鐘就可以計算出哪頭公豬與哪頭母豬是"黃金搭檔",從而實現"高富帥"與"白富美"的強強結合。”黃國寧說。
從小到大享受“特殊待遇”
在五祥種豬場,從母豬懷孕到小豬長成出欄的整個過程,都跟高科技分不開。
配種之后25天,工作人員會使用B超檢測儀,為母豬們驗孕。如果懷上了,就相應地調整飲食母豬在懷孕前期不能吃得太好,否則產崽的數量和質量都會下降。
小豬生下來以后,16到18天就要斷奶,它們的一日三餐都由兩名畜牧營養師“伺候”。
種豬場所有的豬舍都采用熱鍍鋅鋼構材料組成,冬暖夏涼,室內還裝有全自動的溫控系統,保證豬們生活在最舒適的環境里。
小豬長大后,有一部分要留下來做種豬。豬場會用一種來自丹麥的背膘測定儀測母豬的瘦肉率,從而選定那些最能產瘦肉的母豬留下來繁殖后代。
高科技帶來高回報
從豬舍到軟件,都貴得令人咂舌。為了養豬這樣砸錢,值得嗎?
黃國寧說,高投入帶來的是高回報。科學育種以后,一頭母豬一年能多產出兩頭商品豬。他們場養有3000頭母豬,一年可多產6000頭小豬。以目前的市場價,一頭商品豬長成出欄值1700元左右,6000頭豬就有1000多萬元。此外,科學養殖一頭豬,至少可以提前7天出欄,按一頭豬每天吃3公斤飼料,每公斤飼料3元算,可節約飼料費63元。他們場每年有5萬頭豬上市,飼料費就可以節約300多萬元。
黃國寧稱,高科技養出來的豬,肉的品質會更好,安全衛生方面也更有保障。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隨著農業科技化的發展和農業部門的不斷努力,越來越多有實力的養殖戶開始選擇科技養殖,利用高科技提高效益。像五祥種豬總場這樣的自治區級重點種豬場,在全區共有16家。這些企業不僅各有高招,還充分發揮龍頭作用,帶動周圍的養殖戶一起走科技致富的道路。
來源:南國早報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