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票區暖池塘鎮政府所在地,共有3個自然屯,460戶,1850人。全村耕地1447畝。由于交通便利,水資源豐富,土壤肥沃,該村有著悠久的蔬菜、葡萄種植歷史。近幾年,暖西村大力發展養殖業,目前已初具規模,成為村民增收的有力支撐。
2.jpg (145.46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9-12 08:38 上傳
9月7日,本報科技興農百村行采訪組來到南票區暖池塘鎮。之前盡管聽暖池塘鎮的宣傳委員張虹反復說生態養豬園如何如何好,可是當記者走進暖池塘鎮暖西村代鐵鋼的“四位一體”生態養豬園時,還是被“鎮住”了,怎么沒有一點兒養豬場特有的“氣味”?
生態園內不僅有大片的裸地向日葵和葡萄,連日光溫室大棚也在這里“駐足”;飼養的動物以豬為主,雞、鴨、鵝一應俱全,這里儼然成了農作物和畜禽匯集的“大觀園”。
這個生態養豬園是在一片廢墟上建起來的。2011年,代鐵鋼參加了鎮里組織的外出參觀學習團,“取經”回來后,他決定在這里打造一個大規模、高標準的生 態園。當年5月,他就購進挖掘機、鏟車,硬是把450畝的廢墟變成了一片良田。那邊造地,這邊建房,占地30畝的現代化養豬場在當年10月竣工。今年春節 前,代鐵鋼養的第一批豬出欄了,40萬元的收益讓他底氣更足了,如今沼氣池已規劃完畢,不久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生態園的中心毋庸置疑,自然是豬。代鐵鋼在豬身上可是費盡了心思,不僅建了現代化的豬舍,還請來專業技術員管理。“這里的豬睡‘地熱’、吹‘空調’,別提多享福了。”技術員王曉斌半開玩笑地說。“地熱、空調?”記者提出進一趟豬舍。
進豬舍要經過嚴格的“安檢”。不單單是換套工作服的事,必須先洗澡沖去身上的病菌,然后換上工作服,用紫外線燈再次殺菌方可進入,記者不禁感嘆,真嚴啊!
豬舍內幾乎聞不到糞便的味道,也見不到糞便的影子,豬身上也是干干凈凈。“我們采用的是水泡糞的處理方法,糞便排泄到水里本身就降低了氣味兒,水再及時將糞沖走,更保證了豬舍的清潔。沖出的糞水,都是上等肥料。”技術員王曉斌指著裝糞的水槽解釋道。
“往這兒看,這就是‘空調’!”技術員李東澤指著由波浪形鋼筋組成的酷似方便面塊形狀的“墻”說,“鋼筋之間有一定的縫隙,可以通風,鋼筋頂部接著水管 兒,豬舍內溫度高時,打開水閥,浸濕鋼筋,啟動對面的排風扇,形成內壓力,便可將水蒸氣抽進豬舍,降溫效果非常明顯。夏天降溫有‘空調’,冬天取暖有‘地 熱’。豬舍的‘床’都是與門口的爐灶相通的,天兒冷了,生上火,從地上散熱,豬躺在‘床上’越睡越香,長肉那是自然的了。”
這茬兒豬又要出欄了,園內種植的農作物也豐收在望,生態養豬園將迎來一個金色的秋天。
圖為技術員王曉斌查看、記錄豬舍內溫度。【記者感言】
2010年這里還是一片廢墟,可如今“四位一體”的生態養豬園已初步形成。生態園打出的是“組合拳”,講究綜合效益,成片的農作物為豬提供了“天然氧 吧”,豬排泄的糞便為農作物補充“養料”,科學的養殖和管理,讓豬也告別了傳統的生活方式,過上了睡“地熱”、吹“空調”的現代幸福生活。這種養豬新模 式,不僅讓人耳目一新,而且對于探索養殖業、種植業有效結合的方式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
來源:葫蘆島日報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