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讀《畜牧法》對養豬業的影響 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司長張喜武先生在會上講話重點內容摘要
原發表日期: 2006-05-22 原作者: 《豬業科學》張晶整理 文章來源: 中國獸藥網
豬肉產量5010萬噸(2005年),5年來的平均增長速度7.4%,畜牧業收入占到農民收入的30%。
1、當前養豬業的基本特點
農村養豬比例減少,規模豬場增加,生豬產業結構發生明顯變化。豬肉在肉類總比重已經下降到65%以下。優勢產區基本形成,長江中下游和華北17個省對全國生豬出欄都起到決定性作用。生豬生產方式變化加快,養殖小區和規?;i場發展對穩定生豬供應和價格作用明顯。2005年畜產品出口55.8億,進口75.7億,2005年豬肉出口25.1萬噸,雖然還是貿易逆差,但是豬肉的出口是順差。
2、新問題及原因
從2005年9月生豬價格下降。2006年第一季度豬肉產量1719萬噸,同比增長4.6%,生豬出欄2.26億頭,同比增長3.8%,存欄4.68億頭,同比增長2.2%。
是近5年來,生豬出欄數量下降速度對快的時期,這對整個養豬產業產生很大的震動。目前生豬的散養戶飼養一頭豬虧50元,規模化豬場虧損在100元左右。散養與規模場同時虧孫的情況這是多年來的首次。河南省1季度母豬存欄減少97萬頭,黑龍江省的空欄率達18%。
目前,母豬存欄占存欄豬的比例達到11%,正常在7%~8%,母豬年產活仔只有13頭,說明疫病的影響還非常嚴重,母豬生產能力的降低對生豬產業的影響是需要我們研究的問題。
產業利潤分配不合理。加工和流通環節在產業中處于強勢地位,他們連手壓低生豬的價格,這是我們很多地區調查都存在的現象。2005年活豬價格與豬肉價格的比率為1:1.66,目前已經增加到1:1.79??墒歉奈诔龅牟牧现芯谷徽f生豬的價格沒有變化,因為超市的豬肉價格沒有降低,說明肉品終端市場價格給政府有些部門提供了片面的信息。信息反映不準確、不全面在很多政府機關都存在,使出臺的政策沒有真正解決問題。
政府對活體儲備基地的調控也沒有起到作用,我們需要在這方面研究合理的方法,保證種豬的供應,對改良給予補貼,另外對飼料要盡量降低飼料的成本,疫病防治也要加大管理力度,目前依然 有禁用的藥物在生產中使用。
3、《畜牧法》對發展養豬業的重要作用
今年7月1日,《畜牧法》將正式實施,所以目前我們目前在集中精力指定配套法規。共10個配套法規,將在6月正式公布。涉及的范圍是從畜禽資源到飼養管理到進入屠宰廠的過程,包括運輸,進入屠宰場就不是《畜牧法》的管理范疇了。對養豬業的影響有什么呢?
第一,國家支持對環境、設施的改善。
第二,支持農民合作組織,發展集中飼養,改變生產方式落后的方式。
第三,用地需要符合地區用地規定。
第四,提高良種化水平,對地方豬種要建立保種場,提高利用效率。
第五,鼓勵發展種豬性能測定和拍賣。
第六,加強動物防疫和檢疫。在策略和方針上會有新的規定。對種豬場的疾病凈化會給予支持。
第七,完善生產企業與加工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
第八,豬場和養豬小區必須建立生豬生產的可追溯制度,建立檔案,并對檔案內容做了詳細明確的規定,耳標必須使用。但是對散養戶沒有規定必須執行。
第九,動物福利不做強制性規定。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