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hmdchinaren 于 2012-7-6 10:03 編輯
動態病變喘氣病合理藥物防控研究進展 張明第 摘要:喘氣病是豬特征性疾病,隨著 養豬業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喘氣病愈加嚴重。動態病變的發展過程往往被養豬人忽視,造成的損失讓人觸目驚心,浪費的畜牧資源讓人心痛。筆者發現動態病變的發展過程還沒有得到業界關注或被誤導,因此可以說是喘氣病研究的新動向。筆者就其多年在實踐中的一些經驗歸結,奉獻給養豬者和中國學者,以引起社會的關注。 關鍵詞:動態病變 喘氣病 防控 研究 一、喘氣病概述和新流行特點 豬喘氣病又稱豬地方流行性肺炎、豬霉形體性肺炎,是由豬肺炎支原體引起的一種慢性高接觸性呼吸道性傳染病,以咳嗽、喘氣為主要癥狀。各種品種、性別、年齡的豬均可發生,特別3-10周齡和16周齡豬易感,哺乳仔豬、剛斷奶仔豬和妊娠后期及哺乳期的母豬更易發生,成年豬多呈慢性感染。如果遇到天氣變冷和環境惡劣時,經過治療臨床癥狀已消失的病豬,還會因此又表現出臨床癥狀。該病對規模化養豬場危害極大,造成的經濟損失嚴重。病變的特征是融合性支氣管肺炎,于心葉、尖葉、中間葉和膈葉前呈"肉樣"或"胰樣"實變。該病是豬在歷史的進化中用鼻子拱地的后遺癥,發病率幾乎100%,但是在規模化豬場表現的相當突出。 在現代規模化豬場新特點主要表現為:本病潛伏期長(一般17-18 天),特別規模化豬場表現尤為突出;本病一旦發生很難根治,復發性很強;主要引起生長速度下降, 飼料轉化率降低;本病可以母子垂直傳播;本病主要在肺上形成 “動態的不可修復性肉樣 ”實變;本病是誘發副豬嗜血桿菌病的主要因素;本病是提高“高熱病”死亡率主要因素;本病是加劇傳染性胸膜肺炎死亡的重要因素;本病是規模化豬場處于亞健康狀態重要表現;本病是規模化豬場經濟效益重要標志。 二、動態病變發展過程 豬肺炎支原體主要存在于感染豬的呼吸道、肺組織、肺門淋巴結和縱膈淋巴結中,病豬和帶菌豬是其主要傳染源。其傳播途徑主要有:呼吸道傳播、直接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病源菌只感染豬;感染初期豬肺炎支原體存在于氣管和支氣管表面,并損害黏膜-纖毛屏障,使支氣管及血管周圍淋巴樣細胞增生(免疫反應明顯參與病變發展致使肺臟發生實變);感染豬對豬肺炎支原體的免疫應答主要發生于疾病的后期(感染后15~20周),證明豬對支原體免疫處于非排異狀態而不是免疫抑制。值得研究的是豬喘氣病在肺上形成“動態的不可修復性肉樣”實變往往被養豬人認識不到造成巨大損失。筆者經過多年解剖在健康仔豬21日齡在肺的心葉上就有針尖大肉變,25日齡有大拇指大肉樣實變,30日齡有雞蛋大肉樣實變,38日齡當天氣變化或早晨與傍晚咳嗽豬發現整個心葉和大部分膈葉都呈肉樣實變,這種豬往往呈僵豬。特別近年來“高熱病”的不斷發病造成大葉性肺炎加重了豬只死亡。筆者發現嚴重的肉樣實變豬只與任何大葉性肺炎混合都會造成耳后、臀部、腹下發紫,甚至全身發紅發紫,同時肉樣實變的大小程度決定豬的轉歸。其實筆者認為是氧氣交換不足決定全身的顏色是當前看到的“藍耳病”的樣子,因此正確認識喘氣病動態病變過程將有助于推論豬發病程度。 三、近年來對養豬場造成的危害 筆者在2001年解剖發現一般呈單純性肉樣實變,豬表現消瘦。筆者在2005年就剖發現肉樣實變夾雜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這說明有副豬嗜血桿菌混合感染,筆者對大量感染副豬嗜血桿菌豬解剖發現必有肉樣實變,也就是說喘氣病與副豬嗜血桿菌病混合感染是經常地現象,筆者對喘氣病預防良好的豬場診斷幾乎沒有副豬嗜血桿菌病(常德毛杰初、邵陽周麗輝、安化龍燦輝等),因此筆者認為喘氣病是繼發副豬嗜血桿菌病的重要誘因之一;筆者在2007年解剖衡陽愛民豬場死亡中豬豬發現肺心葉、膈葉和中間葉嚴重肉樣實變,整個肺呈大葉性肺炎,胸膜與肺粘聯,可以肯定是喘氣病與傳染性胸膜肺炎混感(鄧明樹等)。喘氣病加劇傳染性胸膜肺炎的死亡是毋庸置疑的,筆者對未死亡解剖發現肉樣實變沒有;筆者在2012年4月份河南淮陽(高啟明等)某豬場解剖一頭25日齡仔豬發現肺心葉有拇指大肉樣實變,整個肺呈大葉性肺炎,可以斷定為傳染性胸膜肺炎與喘氣病混合感染;筆者2012年5月在衡東縣某豬場(肖偉等)解剖體重30公斤豬表現大葉性肺炎、肺間質充滿帶血的液體,肺心葉、膈葉和中間葉嚴重肉樣實變,心包液沒有,心肌表面有膠凍樣物質,部分豬皮炎,耳朵腫大肥厚。由于是全群發病并且在發病前用井水沖豬筆者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推斷為喘氣病嚴重,豬高熱病發病,繼發副豬嗜血桿菌病病,健康豬在高熱病發病前未感染支原體后逐漸康復,但是喘氣病嚴重的豬死亡或消瘦呈僵豬。 小結 研究喘氣病動態病變過程對副豬嗜血桿菌病、高熱病、傳染性胸膜肺炎防治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也是降低豬死亡的重要疾病之首。 四、動態病變的喘氣病防控措施 根據喘氣病的新特點,注射治療取得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筆者根據喘氣病發病特點認為注重防(提前用藥預防)控(發病豬用藥控制)喘氣病是預防最重要的方法。筆者認為慢性消耗性疾病(喘氣病、腸道病、寄生蟲病)是養豬場藥物預防的基礎,特別是喘氣病為豬場藥物預防的重要線索,一般在母豬哺乳期、仔豬斷奶后連續低劑量給藥是重要手段。控制支原體可選擇藥物筆者篩選看看還是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林可霉素、泰樂菌素、替米考星、泰妙菌素、酒石酸乙酰己戊酰泰樂菌素、鹽酸沃尼妙林等)是有效的,氟苯尼考沒有看出很大的效果。許多獸藥廠推行的如阿奇霉素和氟苯尼考復方制劑,最多的是泰樂菌素和氟苯尼考的復方制劑雖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氟苯尼考的使用延緩了出欄時間;許多專家推薦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與四環素類抗生素聯合使用效果明顯,但是效果明顯是可以肯定的,因為四環素類抗生素確實對支原體和衣原體有控制效果,然而我國法律規定四環素類抗生素適用于飼料添加,同時四環素類抗生素副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這樣沒有章法使用會給養豬戶帶來嚴重的傷害,并且危害到人類的健康;目前獸藥廠炒作的、酒石酸乙酰己戊酰泰樂菌素、鹽酸沃尼妙林價格相當高,效果怎樣是需要考慮的問題,筆者對大環內酯類抗生臨床試驗和喘氣病自生特點可以斷定沒有特效藥可以三兩天見效;筆者對養雞場使用發現很多雞場20多年了一直使用泰樂菌素作為主要預防支原體的藥物,說明泰樂菌素等藥物是不易產生耐藥性的抗生素;這類抗生素副作用小反而有促進生長的功效是值得推廣合理使用的重要抗生素。其他類抗生素如卡那霉素、磺胺類、恩諾沙星等一些專家推薦但是筆者認為這些藥有更重要的用途而不要在此大材小用。 喘氣病與其他疾病往往是混合感染,單純感染的豬只也很普遍。筆者對單純感染豬只使用泰妙菌素一周效果明顯(雙峰縣朱海南等);筆者對喘氣病與傳染性胸膜肺炎混感的豬場采用替米考星和阿莫西林合用拌料一周效果明顯,也有替米考星與氟苯尼考合用兩至三天效果顯著;筆者對喘氣病與“高熱病”混感豬場采用替米考星與阿莫西林合用一周確實效果明顯,同時補充電解多維和葡萄糖飲水,然而“高熱病”發病豬一般都有支原體混合感染,因為豬幾乎100%感染支原體肺炎。如果養豬者重視喘氣病的防控,對發生高熱病和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豬場減少死亡率,使病情簡單化。 結論:認識動態病變喘氣病合理藥物防控將是規模化豬場可持續發展的革命性的進步,可以減少散養戶豬只死亡,為我國規模化豬場發展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為我國養豬業又快又好發展方向找到了根本性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我國養豬業濫用抗生素找到了新的思路,為遏制我國抗生素資源浪費邁出了新的步伐。
本片發表在《獸醫導刊》第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