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nihaozhanghu 于 2011-9-20 09:10 編輯
江蘇地區鯽魚暴發大紅腮,前幾年大多是寄生蟲引起,而今年除寄生蟲外,還有一部分是由腮霉引起。
文/江蘇省東臺市林華水產養殖場黃福祥
江蘇鹽城地區是養殖鯽魚全國最大的一個養殖區,每年都有許多養殖戶發生鯽魚“紅鰓病”,俗稱“大紅腮”。鯽魚一旦發生該病有以下的特征:魚體發黑,體質變弱,膽囊變大,腹水離群漫游,鰓早期發紅,后期大紅,離水后很容易變白。同時伴有腹水、腸炎、出血等其他癥狀。死亡主要分布在魚塘四邊。發病時期在5月到6月和后期9-10月為多。
今年引起大紅腮的病因很多,不像前幾年大多是寄生蟲引起的,而今年有一部分的大紅腮是由寄生蟲引起的,還有一部分是由于腮霉引起的。
由寄生蟲引起的“大紅腮”一般早期檢查在鰓部都或多或少有指環蟲,潑殺指環蟲不能完全被殺死,寄生在腮部破壞鰓組織從而引起鰓部病變。在顯微鏡下就會看到魚鰓外面有一層比較厚的白色壞死組織,因為有這層組織導致病魚無法呼吸,魚體的內外滲透壓的不平衡。所以病魚一般都有腹水,越到后期越明顯。
這種大紅腮現在比較好治療了,先用刺激性比較小的消毒劑全池潑灑,再殺蟲,同時內服藥餌。上午用消毒劑一般用苯扎溴銨、戊二醛,聚維酮碘等全池潑灑,下午用溴氰菊酯或伊維菌素殺蟲藥全池潑灑,第二天內服恩諾沙星、硫酸新霉素、磺胺二甲嘧啶等,內服藥餌劑量一定要夠。
今年發生的一部分“大紅腮”,是由于腮霉引起的,癥狀和寄生蟲引起的差不多,前期沒有發現有寄生蟲寄生的現象,但用藥后死亡率增加,無論抗生素還是殺蟲消毒藥都沒有效果。有個養殖戶在今年4月10號殺蟲后每周都會用顯微鏡檢查魚鰓,一直沒有發現有寄生蟲,但他的魚塘在5月20號暴發了大紅腮,死亡率很高,30畝的塘每天死亡400-500條,一開始按照以前的老方法治療不但沒有效果反而死亡率增加,找了無數廠家的技術員都沒有解決,后來送到初步診斷是有腮霉引起的。
因為前期用藥太多,第一天用解毒劑全池潑灑解毒,VC+VE全池潑灑抗應激,下午用硫醚沙星外潑,第二天用苯扎溴銨和戊二醛合計潑灑,第三天用聚維酮碘全池潑灑,同時內服磺胺二甲嘧啶納和阿莫西林,內服量為常規量的一倍,周期為7天。用藥后死亡量降了下來,但由于前期的用藥不對癥,造成了大量的魚死亡,總共死了近30%的魚,損失慘重。
(本文摘自《水產前沿》雜志8月刊,了解更多,請登錄“中國水產頻道”,http://www.fishfirst.cn/)
z11111111111111111111111.gif (148.46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9-20 09:10 上傳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