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9日,發改委發布報告稱國內價格總水平仍可能高位運行。如何緩解經濟通脹、減緩CPI上升?有專家開出的“妙方”是穩定農產品價格。言外之意,通脹壓力大都是豬和農產品惹的禍。
實際上,我國現在CPI商品分類,按用途劃分為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居住等八大類,把物價上升的原因,統統歸咎于食品類商品并不合理。豬肉、農產品漲價,的確推高了CPI,但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原因。
今年上半年,12家上市銀行半年凈賺4000多億元,其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幾乎占半壁江山;三大石油公司日賺8億元;前7個月,我國移動通信收入超4000億元……諸如此類的行業暴利,對于CPI的上漲,有沒有推波助瀾?還有房價一直居高不下,也會增加通脹壓力。
統計表明,今年上半年國企收入增幅達到24.2%,同期 國 家 財 收 增 長 卻 達31.2%.相比之下,城鄉居民收入增幅只有7.6%.如此尷尬現象,頗令人糾結。
所以,抑制CPI上升,除了穩定農產品供給外,像房價、油價以及通訊、銀行服務價格更要“擠水”.政府也應該減少稅費以減輕公眾稅負。
來源:青島晚報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