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年人视频_国产一区欧美二区_色悠久久久久综合先锋影音下载_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查看: 13221|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豬] 豬水腫病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1-9-1 08:59: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簡介
    豬水腫病是由溶血性大腸桿菌引起的斷奶仔豬的一種急性、散發性、致死性腸毒血癥。也稱豬胃腸水腫或豬大腸桿菌腸毒血癥。主要以全身水腫和神經病狀為特征,表現為四肢運動障礙、行走無力、癱瘓、眼瞼、肛門水腫、體溫下降,叫聲嘶啞。潛伏期很短,病程為2–3天,死亡率很高。發病慢的病豬精神萎靡,厭食,盲目行走或轉圈,搖晃,對周圍環境十分敏感,觸之驚叫,口吐白沫,體溫升高,心跳加快。眼瞼、臉部、頭部、頸部、胸腹、耳部等發生水腫;急性病豬5-6小時即死亡。
2、流行特點
主要發生于斷奶后的仔豬.發病率5—30% .致死率高達90%以上.發病多是營養良好和體格健壯的仔豬:一般局限于個別豬群.不廣泛傳播:多見于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10月.病的發生與飼料和飼養方式的改變.飼料單一或喂給大量濃厚的精飼料等有關。
3、發病原因
3.1 病原因素
本病的病原為溶血性大腸桿菌,革蘭氏染色顯陰性.無芽胞,無莢膜,有鞭毛。值得注意的是引起本病發生的致病性大腸桿菌并不是外來的或“臨時參加”的。此類大腸桿菌在哺乳期間即有少量存在于仔豬腸道內,但在哺乳條件下并不致病.在適當誘因(如斷奶、飼料突變、天氣變化等)的作用下,引起機體抵抗力下降,特別是胃腸功能紊亂.腸內的微生態平衡破壞.促進了溶血性大腸桿菌在仔豬腸道內不斷繁殖,產生  毒素。經腸道吸收進入血液后逐漸在仔豬體內積聚.引起毒血癥,毒素積聚到一定程度,就引起仔豬發病,導致死亡。
3.2 母源性大腸桿菌性抗體因素
仔豬出生后,母源抗體的傳遞是通過小腸吸收以母乳而獲得.母源性大腸桿菌性抗體在仔豬體內維持時間是7—35天.所以斷奶后易發病
3.3 消化功能不健全
在仔豬階段.豬胃腸內缺乏胃蛋白酶和游離鹽酸,難以消化蛋白質。特別是植物性蛋白質。如飼料中添加過多的豆粕.由于豆粕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植物凝血素.后者會損傷小腸絨毛.一旦絨毛被損傷便會降低蛋白質的吸收,前者則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引起蛋白質分解吸收,一般情況下初喂這些飼料還不至于發病,到中后期,由于蛋白質不能徹底分解,使腸內容物腐敗、發酵,刺激腸末梢感受器蠕動增強,從而引起腹瀉、消不良。繼而發生水腫病,因營養過剩而引起的水腫病多數歸于死亡。
3.4 斷奶對豬的應激
隨著日齡的增長.仔豬腸胃內的消化酶不斷增加,但由于斷奶應激,各種消化酶的活性有所下降。從而使消化生理功能失調,導致腸道菌落失調。而早期斷奶應激可降低仔豬體內循環抗體的水平。抑制細胞免疫力,從而導致溶血性大腸桿菌過度繁殖產生毒素.被機體吸收后而發生水腫。
3.5 飼料因素
3.5.1 飼料蛋白質過高
目前,有的飼料廠家為追求高蛋白、高產出的精飼料.使得飼料蛋白水平過高,而早期斷奶仔豬的消化生理特點決定了對植物性蛋白質的消化能力差.較多飼料蛋白進入腸道后發生腐敗.對消化器官組織發生傷害.導致消化不良和腹瀉.未消化的蛋向質或未被吸收的氨基酸進入腸道后.導致腸道微生物區系的紊亂而利于本菌繁殖產生毒素,誘發該病。
3.5.2 飼料中維生素E、硒的缺乏
維生素E和硒在機體內共同參與機體的抗氧化防御體系.保護細胞和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免受脂質過氧化物游離基的破壞.兩者有復雜的補償和協同作用,機體缺乏時,免疫器官正常結構遭到破壞,抗病力減弱,引起仔豬營養不良,消化酶活性降低,影響消化道正常生理機能,腸道菌群失調.從而為某些致病性大腸桿菌的增殖、附著和毒素產生與吸收創造了條件 。
3.6 飼養條件
仔豬的生活都有一定的規律性,嚴防突然改變飼養條件及飼養方式,尤其在某些關鍵時刻更應該注意,如:斷奶前后,生喂料突然改為熟喂料.或熟喂料突然改為生喂料.不定時定量,忽飽忽饑.偶爾喂一頓酸食或喝一頓涼水等。因為這些條件極易使腸道微生物群發生平衡失調,導致溶血性大腸桿菌過度繁殖產生毒素,被機體吸收后而發生水腫。
3.7 其他因素
其它誘因如過早斷奶、環境改變、疫苗接種、氣候突變、運輸、冷熱刺激等應激原刺激仔豬機體也能使其對病原菌的抵抗力減弱,就引發了消化不良和腹瀉.致使腸道正常菌群體系失調.也就導致大腸桿菌等有害菌大量繁殖.造成
水腫病的發生。
4、臨床癥狀
4.1 最急性型
本型少見,突然發病,臥地不起,全身肌肉及四肢抽搐,口角流涎,吐沫,呼吸極度困難迅速死亡。多數見不到癥狀,突然死亡,病程僅1—2h。
4.2 急性型
本型多見,常為急性發病,有的食欲減退或完全停止,體溫一般正常,有的高達40.5℃ ,共濟失調,無目的亂沖、亂撞或作轉圈運動,有的兩前肢跪地,后肢直立或四肢下臥,突然向前猛躍。不能站立或爬行,強迫行走時,四肢亂蹬。有時發生嘔吐,皮膚有水波動感。其主要特征是:眼瞼嚴重水腫,頸部、頭部發“胖”或水腫,其次是神經癥狀:精神迷亂、共濟失調。病程一般12—24h。
4.3 慢性型
本型少見,頭部、眼瞼水腫明顯,精神萎頓,臥地不起。病初時及時對癥治療可痊愈。最后消瘦、衰竭而死亡,病程2–4天。
5、病理變化
5.1 臨床病理剖檢變化
最急性變化不明顯或不見病變。急性型和慢性型基本相似。主要剖檢病變是胃壁水腫,胃大彎和賁門部水腫尤為明顯,水腫部位明顯變厚,切面見肌層和粘膜之間有無色透明的膠凍樣水腫液,胃底彌漫性出血。腸系膜特別是結腸系膜水腫,腸系膜淋巴結腫脹、充血、切面濕潤多汁。十二指腸及空腸粘膜彌漫性充血,大腸粘膜呈卡他性腸炎景象。心包、胸腔、腹腔有較多積液。肺臟隆膨,肺胸膜下有散在的出血灶,肝臟稍有腫大,色澤變黃,有時可見其表面有不規則的灰白色病灶。脾臟稍腫大,有時可見腦膜水腫,腦干部有兩側對稱的軟化灶其它組織未見明顯病變。
5.2 病理組織學變化
該病組織病理學比較突出的病變為漿液性非化膿性腦炎、漿液性心包炎、漿液性變質性肝炎、漿液性脾炎、漿液性出血性淋巴結炎、漿液性纖維素性出血性肺炎、漿液性胃腸壁炎等。
5.3 超微病理學變化
回腸絨毛排列紊亂、極性喪失,微絨毛稀疏和變性,有些部位的微絨毛脫落消失。腸吸收上皮的細胞膜起庖、破裂,偶見胞漿外溢;內質網擴張,線粒體腫脹,嵴明顯破裂,溶酶體數目增加;細胞核尚完整,核仁數目增多,染色質邊移。肝臟核仁增大,異染色質邊集,核周圍間隙增加。線粒體腫脹,滑面內質網彌漫性增生。淋巴細胞變性、壞死,并出現嗜酸性小體。淋巴竇極度擴張,其內網羅有大腸埃希氏菌及其殘骸。細胞膜結構出現損傷。這些變化都是大腸埃希氏菌所釋放的內毒素所致。
6、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特點、臨診癥狀、剖檢變化結合細菌學檢查進行診斷。
6.1 實驗室診斷
6.1 .1 鏡檢
取病料做組織觸片,鏡檢,可見有桿菌存在。
6.1 .1 細菌分離培養
分別無菌采取肝臟、小腸、頜下淋巴結、腸系膜淋巴結劃線接種于普通瓊脂培養基、麥康凱培養基、鮮血瓊脂培養基、三糖鐵培養基上,37℃培養24 h。在普通瓊脂培養基上,可見灰白色、光滑、濕潤、邊緣整齊、圓形、稍隆起的小菌落;在麥康凱培養基上,可見圓形、紅色的小菌落;在鮮血培養基上有溶血現象。將麥康凱培養基上生長的菌落穿刺接種到三糖鐵斜面培養基上,培養基呈黃色,并有氣泡產生。取菌落涂片,革蘭染色,鏡檢,可見革蘭陰性、平直、兩端鈍圓的小桿菌。
6.1 .2 動物試驗
取麥康凱培養基上生長的菌落接種到肉湯培養基中,37℃培養24 h。取0.2一O.5 mL肉湯培養物注射到3只健康小白鼠的腹腔內,結果第1天就死亡1只,第2天又死亡2只。死亡后觀察其病理變化,并分別取肝、腸、腸系膜淋巴結劃線接種于麥康凱培養基上。37℃培養24 h,菌落形態同3.2。取上述菌落涂片鏡檢,革蘭染色,可見革蘭陰性、平直、兩端鈍圓的小桿菌。
6.1 .3 生化試驗
將麥康凱培養基上的紅色菌落移植到普通瓊脂斜面培養基上進行純化培養,然后做生化試驗,結果該菌能分解葡萄糖、蔗糖、麥芽糖、甘露醇、阿拉伯糖、乳糖、鼠李糖、山梨醇等,并產酸產氣;不產生H:S;不利用枸櫞酸鈉;靛基質、M.R.試驗陽性;硝酸鹽還原試驗陽性;V~P試驗陰性;不液化明膠。生化試驗結
6.2 細茵學檢測
6.2.1    取病死豬肝、脾和淋巴結抹片染色鏡檢,會發現有少量散在的兩端鈍圓的革蘭氏陰性短桿菌。
6.2.2    取病料接種于培養基上37℃恒溫培養,24h觀察結果。
6.2.2.1    在普通培養基上長出光滑、灰白、濕潤、圓形邊緣整齊、稍隆起的小菌落。選擇的典型菌落,在麥康凱和5%的鮮血瓊脂培養基上。麥康凱培養基上呈紅色菌落,鮮血瓊脂培養基上菌落周圍有溶血環。
6.2.2.2    發酵葡萄糖、乳糖、甘露糖、麥芽糖,不發酵木糖、蔗糖、鼠李糖,不分解尿素,不產生H 。
6.3 鑒別診斷
依據本病的流行規律,臨床癥狀和剖檢變化,一般可作出診斷。但如果變化不明顯,而又有廣泛的充血或出血病變時則應與豬瘟、豬丹毒相區別。水腫病一般多發于斷奶后的仔豬,體溫不升高,而豬瘟可侵害各種年齡的豬只,丹毒多見于架子豬,并導致體溫明顯升高,剖檢豬瘟和丹毒都具有特征性的病理變化,故不難區別。本病可從小腸前段分離出大量溶血性大腸桿菌,而血液和實質器官一般無菌;豬丹毒可從血液和實質器官中分離出丹毒桿菌。
7、防治措施
7.1 減輕仔豬斷奶后營養應激的影響
合理的早期斷奶可提高母豬的繁殖能力,加快仔豬的生長。但早期斷奶對仔豬來說是一種應激,主要包括3個方面,一是母子分離的心理應激:二是仔豬從分娩舍到保育舍的環境應激;三是仔豬營養從母乳轉向飼料的營養應激。國內外專家對這3種應激都作了一些研究報道,其研究結果表明,這3種應激中以營養應激最為強烈,影響也最大,而心理應激和環境應激的影響則較小。為此,則應在斷奶前及早開始補料來過度適應。實踐證明,從7日齡開始,用乳豬料誘食,使仔豬在斷奶前能適應植物性飼料。胃腸消化機能得到適應、鍛煉和加強,斷奶后1周內不要更換飼料,1周后采取逐漸換成仔豬料的方法,可以減輕仔豬斷奶后營養應激的影響。
7.2 降低仔豬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
仔豬早期斷奶后胃酸分泌少。各種蛋白酶的活性低,尤其不適應植物性蛋白質高的飼料。因此,斷奶后3周內仔豬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不應高于19%,其中植物蛋白不應高于15%。
7.3 應用酸化劑
仔豬斷奶后1個月內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1.00%–1.50%的檸檬酸(乳酸和食醋也可),提高胃內酸度,既適合有益的乳酸桿菌的繁殖,又能抑制有害大腸埃希氏菌及其他病原菌的滋生繁殖,還可提高消化酶的活性,對控制水腫病和仔豬腹瀉都有明顯的效果。值得大力廣。
7.4 補鐵
仔豬常常發生缺鐵性貧血現象,缺鐵性貧血不僅影響仔豬的正常生長發育,還會引起繼發感染大腸埃希氏菌,導致腹瀉和水腫病的發生。為此,仔豬應在3日齡內股內側注射牲血素、鐵鉆針、豐血寶等補鐵補血劑。
7.5 補硒
在飼料中添加亞硒酸鈉一維生素E添加劑,或肌肉注射亞硒酸鈉注射液,亞硒酸鈉一維生素E缺乏,機體免疫器官遭過氧化物破壞,使機體抵抗力下降,并改善飼養管理,不僅可以預防白肌病、仔豬肝營養不良和桑葚心等病的發生,而且還對仔豬水腫病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7.6 藥物預防
常用的藥物有桿菌肽鋅、土霉素、金霉素、痢特靈、喹乙 醇、新霉素、喹諾酮類、一磺胺類等,使用藥物飼料添加劑,對預防仔豬腹瀉和水腫病有一定效果。
7.7 疫苗預防
    目前國內已有許多科研單位和廠家研制生產水腫病疫苗和預防仔豬黃、白痢的菌苗,所有這些疫苗都可預防仔豬的大腸桿菌病。我們采用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生產的K88、K99基因工程苗在仔豬斷奶前、后給仔豬皮下注射1/4頭份~1/3頭份,發現不僅使仔豬斷奶后腹瀉降低了90%以上,而且仔豬水腫病的發病率明顯下降。我國采用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微生物室研制的仔豬水腫、副傷寒二聯滅活菌苗(中試產品),給臨產20d的懷孕母豬和15日齡以上的仔豬每頭肌肉注射2ml,使仔豬水腫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下降了約30%。因此,應用疫苗預防該病效果明顯,費用也較低,值得大力推廣。
7.8 斷奶前后驅蟲
在仔豬斷奶前后使用各種驅蟲劑驅蟲,可以避免寄生蟲侵蝕腸粘膜,防止大腸桿菌侵人破損腸粘膜,從而可減少仔豬水腫病和腹瀉的發生。
7.9 消滅傳染源
    隔離病豬,搞好豬舍衛生,每天清理糞尿,定期嚴格消毒,圈舍內不積尿,不存污水,安裝自動飲水器等都有利于控制本病的發生和流行。
7.10 水腫病的治療
仔豬水腫病難治,但不是不可治,治療的關鍵是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臨
床實踐證明,使用抗菌消炎藥加維生素C,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同時要盡量減輕對病豬的,驚擾。
7.10.1   
控制全身癥狀將磺胺嘧啶鈉按每千克體重20–25mg和50% 葡萄糖10ml混合耳靜脈注射,硫酸卡那霉素2-4ml、維生素C 6ml、維生素B 2–3ml和50% 葡萄糖10ml混合一次耳靜脈注射,每天2次,連用2–3天。消除水腫應選用20%甘露醇100–150ml耳靜脈注射。保護心臟用10% 安鈉咖4 m1肌肉注射。
7.10.2   
鞏固預防對病情好轉的仔豬,為鞏固療效可選用氫化可的松20–50rag,或用氯霉素25萬單位或慶大霉素6–8萬單位肌肉注射,每天1次。為了預防同窩仔豬發病,選用磺胺嘧啶鈉片劑喂服,每頭每天1–1.50片,連服2–3天。
8、治療方法
可采用中西藥物結合和對癥療法,以抗過敏、消除水腫和抑制腸道致病菌協同進行,而且應及早診斷和早期治療方可取得比較好的療效。
8.1    用20%復方磺胺嘧啶鈉10ml或6甲氧磺胺嘧啶lOral,肌肉注射,每天2次,連用3—5天;5% –10%氯化鈣和4%烏洛托品各5 10ml,混合后靜脈注射;0.1%亞硒酸鈉注射液深部肌肉注射,5 1Okg仔豬2—3ml,20kg以上仔豬5ral,嚴重病例隔5—6天重復用藥1次。此外對病豬可應用敲類緩瀉劑通便,以減少毒物的吸收,對治療可起到積極作用。
8.2    蒽諾沙星4—6ml,肌肉注射,每日2次,連用3天;0.1%亞硒酸鈉3—4ml,深部肌肉注射1次,病重者隔5—6天重復注射1次。
8.3    硫酸卡那霉素按每千克體重用藥25mg肌注,每日2次,連用3天;5%葡萄糖200ml靜脈注射,按豬病情需要和體型大小加減,每日2次,連用2天;內服中藥:蒼術15g,白術、酒芍、茯毛、枳殼各10g,官桂、桂枝、麻黃、廣木香各6g、陳皮9g、甘草3g,水煎灌服,每日l劑,連服2天(30Icg體重豬的劑量)。
8.4    維生素Bl2 0.15mg–kg體重,板藍根注射液0.6ml/kg體重,鏈霉素30mg/kg體重,三藥混合肌肉注射;另亞硒酸鈉維生素E0.3ml/kg體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連用3天。配合中藥:芒硝50g、大青葉25g、大黃25g、牽牛子2og、茵陳25g、梔子20g、膽草15g、茯苓15g、郁金15g、陳皮15g、JIlSb 15g、車前子15g、蘆薈10g、瓜蒂10g,共為細末,開水3000rrd沖調,加紅糖250g為引(以上為10頭10kg重豬的劑量),一次灌服或讓豬自飲,隔日1次,連用2次。
8.5    中藥赤商姜蒜散:赤小豆100g、商陸16g、生姜1O片、大蒜6個,水煎,胃管投服,每日1劑,一般1—2劑可愈。同時采用西藥:肌注亞硒酸鈉維生素E,首次10ml,次日減半;磺胺嘧啶鈉、磺胺5甲氧嘧啶鈉、板藍根注射液各510ml,每天上下午交替肌肉注射1次;50%葡萄糖3O 6orTll、葡萄糖酸鈣20 40ml、烏洛托品10ml、混合一次靜注。便秘時可用肥皂水深部灌腸。痊愈后,為防止復發,除加強飼養管理外,可應用Bl2、維丁膠性鈣、三磷酸腺苷各2ml混合肌洼,一般隔4天1次,連續2次,效果很好。
8.6    鮮青棗葉10%、車前100g、糖30g、搗爛飼喂,病重無食欲者灌服,同時停喂飼料3—4天(只給喂藥及飲水),有條件的進行放牧,加強運動。日服3次,連服3~4天可愈。
9 、討論
9.1     仔豬水腫病的病原體一溶血性大腸埃希氏菌,存在于健康豬的腸道內,當斷奶后的仔豬因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在機體中的消失,和由于氣溫突變,飼料中的蛋白質、淀粉含量過高,而含植物性蛋白質低的青綠飼料、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供給不足,都是發生該病的誘因。
9.2     仔豬水腫病雖然在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但4~10月是該病的多發期。而氣溫突變是誘發該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每當北方冷空氣南下,氣溫變冷時,應當及時做好豬舍的保溫保暖工作。
9.3     在臨床實踐中觀察到,那些身體強壯、營養良好的仔豬先發病或死亡。我們認為誘發的機制主要是過食了高淀粉飼料和富含蛋白質精料,缺乏低蛋白的青綠飼料。由于斷奶仔豬胃腸道消化機能發育不完全,胃酸分泌量少,各種蛋白酶的活性,當胃腸道接受很多濃厚的優質飼料時,在胃腸道內會發生異常發酵并產生有害物質,導致消化機能紊亂,這樣,在抵抗力減弱的情況下,致病的溶血性大腸埃希氏菌乘機侵入,并大量生長繁殖,產生大量的毒素而致病。因此,斷奶前后的仔豬應減少飼喂高淀粉和富含蛋白質的精料,而要多喂些含植物蛋白質少的青綠多葉飼料,適當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是十分必要的。
9.4     對于仔豬水腫病的治療,目前還沒有特效的治療藥物。如果能夠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收到較為滿意的效果。
9.5     用仔豬水腫病疫苗預防接種是目前預防該病的重要方法,而采取綜合性預防措施效果更佳。
參考文獻: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11-9-1 09:30:36 | 只看該作者
總結的很詳細啊,樓主,謝謝奉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表于 2011-9-15 16:52:54 | 只看該作者
真是專家哦     學了    謝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毯
發表于 2012-9-17 16:37:51 | 只看該作者
學習了,3Q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4 21:45,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