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凝眸注視商業時代,漸悟它的本質其實是寂寞的,是一種大寂寞。
商業時代使我們幾乎每一個人的靈魂都有一半兒像商人。
商業使商人像馬克·吐溫說的那一種人——“如果金錢在向我招手,那么無論是《圣經》、地獄,還是我母親,都絕不可能使我轉回身去。”
一個成熟的商業社會是這樣的——有人想掙大筆大筆的錢并不容易,而大多數人要想掙足夠花的錢,又不那么難。
每一個事實,只要存在過,無論被怎樣地歪曲,終究會留下點痕跡。
“原始積累”使人欲膨脹,人心貪婪。它使腐敗現象如同倒片機將蝴蝶變成毛毛蟲的令人厭惡的過程放映給人看。它使一小部分人那么不可思議的暴發,使他們中的某些人暴發之后為富不仁。
如果一個時代為了“造”出一個富人,不惜以產生三個甚至數個窮人為代價,那么不管它是不是商業時代,不管多少有思想的人極力加以贊頌,它總是要完蛋的。
現代人在匆匆忙忙地擁抱現代文明的同時,靈魂將無處逃遁。現代人與現代文明之間的深刻關系在于,與其說現代人擁抱現代文明,毋寧說現代文明糾纏住現代人。
商業時代的一切負面影響,只有通過商業的進一步發展才能療治。好比一個在冰天雪地中決定何去何從的人,思考必須變得極為簡單——哪里生氣炊煙哪里就是繼續前行的方向。
人類進入了商業時代,任何一個國家“公民”只能“跟著感覺走”,遷移不到外星球去。
中國的某些暴發戶,一旦暴發就窮奢極欲,這是丑惡。要看到他們成為文明的資產者,需要時間!
現今太多的人被物欲所誘,似乎已經不大能被什么所感動了。我們曾見過被什么感動的驢、鴨子、蚯蚓或蟑螂嗎?
印刷機每天都不停地轉動。成噸的紙被印上無聊的無病呻吟的玩世不恭的低級庸俗的文字售于人間,那么多的人貪婪地看著,如同非洲鬢狗和禿鷹貪婪地啄食著腐尸……
“花邊兒”被炒成大塊兒新聞的事例比比皆是,中國已進入泡沫話題泛濫成災的時代。城市人被這些泡沫淹沒,誰都煩得要命,但是無處逃避。
時代淘汰某些事物,真仿佛秋風從樹枝上掠下落葉。
為了盈利之目的,以對他人不利的廣告詞招徠的方式,是不道德的。
有時我百思不得其解,社會越文明,人心對真誠的感受應當越細膩才是,為什么反而越來越麻木不仁了呢?
我不認為商業時代文學就徹底完蛋了。
有錢的開始有閑,有閑最能生出寂寞之感。缺錢的疲于奔命地掙錢,也就顧不上寂寞。
如果不是時代跟著人的感覺走,而是人跟著時代的感覺走,那么人是可悲的。人終究不過是時代的奴隸。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