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唐朝2009 于 2011-8-22 19:19 編輯
關于牛奶的謊言 夏日炎炎似火燒。但過去的一個月中,關于奶業“國標”的爭論顯然比天氣更熱。 某專家一句“中國乳業標準全球最差”的論斷,引發了生奶國標之爭,又被媒體演繹為商業道德之辯,若再進一步,還會有人從利益群體操縱生奶國標演繹出惡意毒害消費者的“黑手”。
自古至今,儒道佛、詩酒茶,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一向和茶水密不可分。如今在不知不覺之間,茶變咖啡,水變牛奶,越來越多的人有了喝牛奶飲咖啡的習慣。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把企業家推動創新的行為偏好視為經濟發展的原動力。而在創新概念之中,最重要的創新是生活方式的創新。今日中國,從茶水到牛奶咖啡的升級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變革,而奶品的標準和價格理所當然應參考國際標準制定。
關乎于創新的奶品“國標”,已經不再是一個被大眾口誅筆伐的社會問題,而是成為切實的企業家命題。
自然法則前的兩難選擇
不久前看到一篇報道,某生態企業在山東萊陽租地養奶牛,結果多年持續虧損。種地不用化肥,除草不用藥劑,鮮奶不合格就倒掉,直接導致該公司銷售的產品都是“天價”。其大門內豎著一個循環型農業的流程圖示:奶牛產糞—糞肥土壤—產糧喂?!3越斩挕邩松獭R谥袊耐恋厣袭a出高標鮮奶,這是一項非常奢侈的試驗!當人們高調追求喝牛奶的高標準權益之時,卻漠視了一個兩難選擇的悖論:高奶價,還是高國標,二者相互輝映。用優質土壤生產的飼料喂養奶牛,才能讓奶牛同時產出高肥效的牛糞和高品質的牛奶!
每一種生活方式的食物鏈,都有或隱或現的客觀約束,企業家推動的創新一旦碰到食物鏈的客觀約束,就會面對兩難選擇:或者讓消費者讓步,或者讓自然界讓步。主客觀雙方若無法妥協,企業家就沒轍了。這不是什么利益操縱的黑手,就是無可奈何!古往今來,中國人吃豬肉,喝茶水,殘羹剩飯是豬的美食;歐美人吃牛肉,產牛糞,糧食秸稈是牛的美食。突然間,主要吃豬肉的民族改喝牛奶了,傳統的食物鏈變異,自然界也要跟著變異,才能讓中國的土地養出歐美品質的牛,中國的牛場再大批量提供歐美品質的生奶。當食物鏈的約束浮出之時,自然界的主宰會莫名其妙地問:咦!原來吃豬肉的人也喝奶了,他們為什么不喝豬奶而喝牛奶呢?
坦誠重于“善意”
企業家的創新和食物鏈的約束是人與自然的矛盾,而非商業道德之爭。如果認為消費者的需要永遠是不可抗拒的,人們就會重蹈“戰天斗地”的覆轍,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去挑戰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在生奶國標之爭的背后,是生活方式的變革碰到了食物鏈的約束。消費者在維權的義憤之余也要妥協,或者接受高奶價的產業鏈,或者接受較低的生奶標準。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已經有6億多人進入了城市,只要有20%的城里人有了喝牛奶的習慣,奶品需求就會超過任何一個歐洲國家,而中國的土壤質量和數量絕對無法支持大批量生產高標生奶的產業鏈。
從前述那家公司的經營模式中,我們可以看到高標生奶的產業鏈是何等奢侈。哪家企業能以如此奢侈的生產方式大批量提供低價位的大眾奶制品,那一定是“善意”的謊言!企業家的創新永遠始于善意,而創新的生活方式一旦遭遇食物鏈的約束,行業領袖的表態不應該是善意的謊言,而應該是坦誠的無奈。只有這樣,奶品行業才能坦然面對無知者的道德譴責,進而獲得消費者的理性諒解。
作者;金巖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