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水泡病 本病是由豬水泡病病毒引起豬的一種接觸傳染性的病毒病。臨床特征是在蹄、鼻、口腔粘膜和母豬的乳頭周圍出現水泡。臨床上很難與口蹄疫、水泡性口炎、豬的水皰疹區別開,易發生誤診。此病在70年以后相繼在國內不同省區屢有發生。 診斷要點: (1)流行特點 只是豬感染,各種年齡、品種、性別的豬一年四季都可發病。在潮濕天氣,特別是豬群密度大、衛生條件差、調 運頻繁等情況下易發病,發病快,發病率高,可達70~80%,而病死率很低。 (2)臨診特征 有三種類型: ①典型的病初體溫升高至40~42度,在蹄冠、蹄叉、蹄踵出現水泡,水泡約米粒至黃豆大小,數目不等,經1~2天破潰,露出紅色的破潰面,病蹄局部有熱疼,踴行。若有細菌感染、局部化膿嚴重的可使蹄殼脫落,病豬趴臥。另外,約有5~10%病豬的鼻盤、口腔粘膜、齒齦有水泡和潰瘍。部分母豬房有水泡出現。本病一般經10~15天多趨自愈恢復。 ②輕型的只有少數豬,僅在蹄部發生幾個水泡,全身癥狀輕微,傳播緩慢,不易察覺。 ③隱性型的豬不表現任何臨床癥狀,但是,血清學檢查,有滴度相當高的中和抗體,能產生堅強的免疫力,這種豬可能排出病毒,對易感豬有很大的危險性。 (3)實驗室檢查 盡快將病料送至有關檢疫部門,進行動物接種,病毒分離培養與鑒定,血清學的補體結合試驗、反向間接血凝試驗和免疫熒光試驗,以便及時確診。 防制方法: (1)無本病的非疫區,禁止從疫區調入豬只與肉產品。盡力做到自繁自養。 (2)受威脅區和疫區要進行定期的免疫接種。 ①豬水泡腎傳代細胞弱毒苗,用于預防接種,對大小肥豬,均可在股部深部肌肉注射2毫升,注苗后3~5天,可產生堅強免疫力,免疫期暫為6個月。該苗也可在發病疫區進行緊急接種,可迅速控制疫情。 ②豬水泡細胞毒結晶紫疫苗;對健康的斷奶豬、育肥豬遠親中肌注2詫,免疫期暫定為9個月。 (3)對病豬要隔離,加強護理,對癥治療,防止繼發感染,大多可自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