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成本上漲、下游養殖效益銳降、毛利潤不斷被壓縮,飼料企業面臨著開工產能不足5成、產量嚴重下降的困境。受困于目前的尷尬處境,部分企業在拓寬銷售渠道的同時,積極更改飼料配方,選擇價格較低的小麥來代替部分玉米做原料。 原材料成本上漲、下游養殖效益銳降、毛利潤不斷被壓縮,在這個夏天,飼料企業面臨著開工產能不足5成、產量嚴重下降的困境。
進入6月份后,我國生豬價呈現加速上漲之勢。6月中旬,中國豬肉價格為每公斤24.67元,同比漲幅高達75%。河南省生豬價格大幅上漲,達到近10年來最大漲幅。
“近段時間明明豬肉價格不斷上漲,為什么飼料還是賣不出去呢?”面對糧油市場報記者,鄭州市飼料經銷商何某發出自己的疑問。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生豬價格大幅上漲的背后,河南省大部分飼料企業的銷量卻急劇下滑,有的企業產量下降一大半左右,小型飼料企業更是出現了關門歇業的現象。 對于這種情況,河南飼料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并不奇怪:“根據往年的經驗,豬肉價格越高,說明生豬存欄量越小,造成飼料需求量下降,飼料企業的效益就會越差。” 飼料企業的困境 “目前河南省的飼料企業中,滿負荷生產的企業寥寥無幾,從整個飼料行業來看,開工產能能達到6成已經算不錯了。”河南百盛飼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龐洪偉表示。 從2009年5月到2010年中期,生豬價格一路走低,造成大批生豬散養戶以及一部分養殖規模較小的養殖企業退出市場,因此在今年春節過后,仔豬補欄不足,生豬存欄量迅速下滑的現象開始顯現,不少養殖戶甚至空欄觀望,需求不足導致大部分飼料企業實際開工率不足一半。 就河南省的生豬養殖來說,過去散戶養殖能占到40%~50%的比例,近年來,豬肉價格如坐過山車般的震蕩,迫使廣大的散養戶不得不退出生豬養殖市場,進而對目前猶如股市的生豬養殖產生敬畏心理,不敢再輕易涉足。對于規模型養殖企業來說,想擴大養殖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從培育母豬到生豬上市也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時間。 除了生豬存欄量低造成產能不足的原因外,原料上漲也是造成目前飼料廠家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據龐洪偉介紹,飼料的主要原材料是玉米,一般豬用配合飼料中玉米的用量要占60%以上。然而今年玉米價格一直在漲,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甚至高達30%以上。相比于玉米成本的大幅上漲,飼料中所用的豆粕成本、勞動力成本和運輸成本的上升,同樣是不能忽視的重要環節。 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的飼料價格一路走高,目前飼料廠家的中大豬用配合飼料的出廠價更是達到了2750元/噸的高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接近20%以上。 “小企業停產關門是迫不得已,因為他們幾乎是"兩頭受氣",養殖戶的積極性并未因為飼料企業的"犧牲"而有所增加。”河南某小型飼料廠經理王欽很是無奈。 飼料企業更改配方 受困于目前的尷尬困境,不少飼料企業開始尋求新出路。 “目前,我們一方面拓寬銷售渠道進行"開源",另一方面我們正積極更改飼料配方,用價格較低的小麥來代替部分玉米作原料,進行"節流"。”周口永欣飼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磊向糧油市場報記者表示。 進入4月以來,受到玉米庫存量下降及需求上升等因素影響,山東部分地區小麥、玉米價格出現倒掛。據山東省高唐縣糧食局監測顯示,該縣玉米價格達到1.10元/斤左右,而小麥價格則在1.04元/斤左右。 “本周在安徽市場拍賣的國家移庫玉米成交均價在1962元/噸,比河南市場臨儲小麥成交均價1889元/噸貴了73元/噸。”萬達期貨有限公司谷物分析師丁孫亞介紹,“一般來講,當小麥與玉米價格相差50~100元/噸時,加工企業可以用小麥替代玉米進行飼料生產。” 近年來,臨儲小麥拋售堅持順價原則,從市場價與托市價的價差看,最低為50元/噸,2009年以來,兩者之間的價差已擴大至150元/噸之上。中華糧網分析師張智先認為,按照目前150元/噸的差價,在無其他影響因素刺激下,預計后市小麥價格將保持在2050元/噸之上。 “近期玉米市場價格堅挺,下游廠商采購謹慎,由于玉米存糧逐步減少,預計后市玉米價格將高位盤整。”張智先表示,近期新麥陸續上市,且質優價廉,多數飼料企業開始采購部分小麥來滿足禽料生產。 以河南牧原食品公司為例,受近期豬價迅速上揚的影響,企業季節性原料儲備意愿強烈,新麥收購態度積極,日收購量在200噸左右,成為當地的收購主體。“從目前小麥跟玉米的價格比來看,小麥顯示比玉米更有價格優勢,而且關鍵在于,小麥近期貨源相對玉米來說比較充足。”張智先說。 小麥玉米價格的倒掛,主要表現是其在飼料領域的替代作用。從一定程度上來講,由于當前小麥庫存相對充足、玉米供給偏緊,小麥適當進入飼料領域是有利于糧食市場整體平穩運行的。張智先表示,如果小麥和玉米價格倒掛成為一種常態,則會引發玉米播種面積的不斷擴大,小麥播種面積縮小,不利于糧食產業的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