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年人视频_国产一区欧美二区_色悠久久久久综合先锋影音下载_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樓主: 矮子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錯在昨天,痛在今天,悔在明天?(轉帖。原只搜錯在昨天,對原文含義做了點調整)

  [復制鏈接]
11
發表于 2011-6-30 16:26:3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矮子 的帖子

你引這些東西,是證明了司馬遷后悔,還是證明了你在“替”司馬遷后悔呢?

如果史遷真的后悔,那他是后悔受刑呢,還是后悔自己以往堅持真理的立場呢?----像司馬遷這樣,被儒家正統所沐浴,在漢朝的大環境下成長的讀書人,您以為他沒讀過《儒服》呢,還是沒讀過《論語》?

你要是繼續替司馬遷后悔,我就替司馬遷害臊了,呵呵。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發表于 2011-6-30 16:44:45 | 只看該作者
"那些理由在現代人看來幾乎都是'扯淡'"------"一個路子,即基本上都是以毀神滅圣的文化革命激情,將人物拉下神壇,所謂還原成人不說,還要還原成當下的人,還原成有情有欲,舍義逐利的人。這樣一來,他們才覺得真實,才對得起觀眾。我把這稱之為“利時代的文藝”——古話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一個用利結算一切的時代,就是一個小人價值觀占主流的利時代。這幾個爛片,為了張揚自己的利價值,在影片之外,還要找人、找專家分析那些被捧上神壇的人如關羽,其實沒資格上神壇,掀開關云長的老底。也就是說,他們不相信世上曾經有圣賢,也不愿意世上今后有圣賢"----說得多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樓主| 發表于 2011-6-30 18:08:31 | 只看該作者
葉赫娜蘭.孤城 發表于 2011-6-30 16:26
回復 矮子 的帖子

你引這些東西,是證明了司馬遷后悔,還是證明了你在“替”司馬遷后悔呢?



我采用的引文的確透露出司馬遷后悔的含義,勿需替司馬遷后悔!!!



人之所以是人,不是神,是因為人有七情六欲,要修身,先生存。何況世界上原本就沒有神!!!


歷史上有一些儒家,曾嚴格按圣人教誨,日夜實行,結果差點命喪黃泉,幸好還能幡然醒悟!!!還有一些儒家以成圣為名,道貌岸然,為己私欲!!!


孤城君飽讀圣書,需要我一一列舉嗎???


現在還有誰會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把錯留給昨天吧!!!


人本來就是矛盾體,有對也有錯,不是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樓主| 發表于 2011-6-30 18:30:13 | 只看該作者


對《司馬遷之死》及相關評論的一些看法 (轉)

    李陵為漢朝立下惟一的戰功是在對單于一戰中取得的,然而投降也正是在這一戰末。
   李廣利固為庸才,李陵亦不過猛將而非良將,比起衛青霍去病實在是差得太遠啊。至于品行,平素李陵對士卒似好于李廣利;戰時李廣利苦戰單于,后因其家人死于巫蠱案而降,李陵則雖在戰時屢有“丈夫一取單于”、“兵敗,死矣”、“吾不死,非壯士也”等豪言壯語,卻一諾值“零”金,兵敗便降,還因其投降并娶了單于女兒及武帝誤會他訓練匈奴軍連累家人被誅、司馬遷腐刑。兩人相較,李陵的品行并不強過廣利半分。李陵遠不配太史公“有國士之風”的評價。司馬遷對李陵的才能和品德都做了過高而且是錯誤的判斷,他在《報任安書》提到李陵軍被圍時講“旃裘之君長咸震怖,乃悉征左右賢王,舉引弓之民,一國共攻而圍之。”單于征左右地部分兵力可能是實情,然“悉征左右賢王”之說則是夸大其辭,并非事實。
  
   漢武衛霍固然不是完人,司馬遷同樣不是,他也會因為感情因素和判斷力問題犯錯誤。
   李國文先生將司馬遷因錯估了李陵為其辯護,說成是“為李陵主持公道”,我認為是錯誤的。
  
   深為不解的是,當代相當一部分人(從某些學者、作家到一些網友),對投降者李陵(還有名過其實的李廣)“維護”力度與熱情之大、評價之高。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們之于衛青霍去病特別是對霍去病的冷然、求全責備乃至雞蛋里挑骨頭。這出于何種心理,源自哪種文化思潮或社會風氣?頗耐人尋味。
  
   李國文先生認為,“在歷史的長河里,漢武帝劉徹者也,充其量,不過是眾多帝王中并不出色的一位。而寫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搔”的他,在歷史的文學中的永恒地位,是那個宮他的劉徹,再投胎十次也休想企及的。”
   個人認為,他對劉徹的評價是很不恰當的,將漢武帝與司馬遷作比,也是關公戰秦瓊——若吹漢武時,云漢武大帝作為帝王的“雄才大略”(班氏評語),史學家司馬遷“便是投胎十次也休想企及”,豈不無聊?
   “悉延百端之學”,改革制度,引領包括司馬遷在內的群星燦爛“于茲為盛”的時代;讓大一統思想深入人民心中,凝聚我民族我中華歷兩千年而不衰;遠見卓識,以軍事和外交的勝利開拓了偉大的陸上和海上絲路,造福人類,功在千秋……這樣的大事業豈是李國文先生所謂“并不出色”的君主做得出來的?
   漢武帝的文采是遜色于司馬遷的。然而,貴為君主,漢武帝能夠屢次公開承認并盡量改正自己的錯誤;作為太史令和中書令,司馬遷是否更勇于承認自己也有錯的時候?在這一點上,誰更出色呢?
  
   李國文先生還認為,司馬遷受腐刑,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黑暗的一頁,文人之受屈辱者,莫過于此。”“漢武帝異想天開,在‘刑不上大夫’的年代里,他不殺頭,也不判刑,更不戴上什么分子的帽子,而是采用‘宮’刑,來對付他的國史館館長,國家圖書館館長,使其喪失作為一個男人的尊嚴,既活不下去,也死不成。這一招,實在可謂既惡且損,加之下流下作。”這也不能贊同。腐刑是刑罰的一種,司馬遷判的是死刑,武帝準他用錢贖死或受腐刑,在漢律的范圍內,不是武帝專為對付司馬遷的“異想天開”。司馬遷由于為李陵說話受腐刑,可以抨擊這一法律的黑暗,可以講漢武帝的做法是錯誤的,但“最黑暗”是談不上的,文人受辱過于此者舉不勝舉,更扯不到什么“中國文化史上”最黑暗的一頁上去。
  
   今天我們讀《史記》,誰不深深佩服太史公直書從開國君主劉邦到當朝皇帝劉徹和權臣的丑陋面的勇氣?但我們也不應忽略,自秦至清直到今天,有哪個朝代幾個皇帝或最高領導者有這樣的度量,能夠容忍這樣尺度對其先祖甚至自身及寵臣的抨擊,并讓其流傳后世的?在這方面,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等不值得佩服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樓主| 發表于 2011-7-1 08:24:29 | 只看該作者



人生有三重境界 (轉)

    人生有三重境界,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滿禪機的語言來說明,這段語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這就是說一個人的人生之初純潔無暇,初識世界,一切都是新鮮的,眼睛看見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訴他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

  隨著年齡漸長,經歷的世事漸多,就發現這個世界的問題了。這個世界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經常是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無理走天下,有理寸步難行,好人無好報,惡人千年。進入這個階段,熱是激情的,不平的,憂慮的,疑問的,警惕的,復雜的。人不愿意再輕易地相信什么。人在這個時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嘆息,借古諷今,指桑罵槐。山自然不再是單純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單純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觀意志的載體,所謂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倘若留在人生的這一階段,那就苦了這條命了。人就會在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爭強好勝,與人比較,怎么做人,如何處世,絞盡腦汁,機關算盡,永無滿足的一天,因為這個世界原本就是一個圓的,人外還有人,天外還有天,循環往復,綠水常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有限的,哪里能夠去與永恒和無限計較呢?

  許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終點。追求一生,勞碌一生,心高氣傲一生,最后發現自己并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終生。但是有一些人通過自己的修煉,終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頓開,回歸自然。人在這時候便會專心致志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與旁人有任何計較。任你紅塵滾滾,自有清風朗月。面對蕪雜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這個時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便也是真正的做人與處世了。

  一輩子做人,怎樣算是做好了人?

  一輩子處世,怎樣算是成功的處世?

  不如闊達的心態,人生在世,無非是讓人笑笑,偶爾也笑笑別人。

  曾經滄海之后,再去看世情,無非是云淡風清,不過是日升日落般的泰然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
發表于 2011-7-11 00:32:02 | 只看該作者
非常奇怪,為什么要刪我的貼?這不是一個大家暢所欲言的地方嗎?難道我的發言得罪了誰,違反了國家法律?憑什么刪我的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發表于 2011-7-11 00:35:06 | 只看該作者
管事不管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發表于 2011-7-22 08:15:56 | 只看該作者
現在的社會幾乎已經沒有道德可言,很多人的行為已經把自己和禽獸等同起來,甚至是禽獸不如。而人是貪婪,永不滿足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發表于 2013-6-10 09:57:28 | 只看該作者
古文觀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7 08:23,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