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業熱情全球居首的中國,盡管80后的創業意愿最為強烈,但其創業成功的概率不足10%。對于80后創業者而言,現在,是最好的時代,也可能是最壞的時代;是希望之春,也可能是失望之冬。
替別人打工,不如自己當老板。如今,越來越多的80后選擇在大學畢業后創業。然而,現實卻異常嚴酷。相關調查顯示:在創業熱情全球居首的中國,盡管80后的創業意愿最為強烈,但其創業成功的概率不足10%。
對于眾多的80后創業者而言,現在,是最好的時代,也可能是最壞的時代;是希望之春,也可能是失望之冬。創業路漫漫,80后要走的路還很長。
創業熱情高漲
“創業能帶給我的最大的快樂,就是對自己的肯定。老板只是給你一個位置,不能給你未來。我不**上班,但是**一輩子上班。我不**奮斗,但是**一輩子奮斗。趁著年輕,我覺得必須要自己做些事情,”畢業之后選擇自己開店的于惠說。對于不少80后而言,創業也許并不僅僅只是解決經濟來源的途徑,能夠擁有一份屬于自己的事業,也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
創業,其實并不是小董一開始就想要走的路。2008年畢業于浙江傳媒大學的小董,本科學的是廣告,畢業之后一心只想要繼續深造。然而2009年的考研失利,讓她放棄了讀研的想法。“也有想過再考,不過我越來越覺得自己不適合讀研,還不如自己開個店,自己當老板的感覺也挺好的。”小董在中國傳媒大學附近開了一家服裝店。
不同于小董的退而求其次,創業是賴超從大學開始就一直堅定的信念。2008年從南昌工程學院畢業之后,賴超先后干過服裝批發、網上賣鞋,他一直執著地在尋找創業機會。“我就是喜歡自己干事情的感覺,創業掙錢快又不用看別人臉色,從上大學開始,我就想好要創業了,”賴超說。
“創業能帶給我的最大的快樂,就是對自己的肯定。老板只是給你一個位置,不能給你未來。我不**上班,但是**一輩子上班。我不**奮斗,但是**一輩子奮斗。趁著年輕,我覺得必須要自己做些事情,”畢業之后選擇自己開店的于惠說。對于惠而言,創業也許并不僅僅只是解決經濟來源的途徑,能夠擁有一份屬于自己的事業,也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 創業基本上可以分為主動創業和被動創業,主動創業者是那些主動選擇創業的人,而被動創業者是那些一開始并沒有將創業作為第一選擇的人群,很多大學生畢業之后找不到工作,只好選擇創業。智聯招聘人力資源高級顧問郝建認為,導致80后以創業代替就業的因素有很多,有80后的原因,也有各方面的社會促成因素。
郝建進一步指出,之所以目前80后創業熱情高漲,還有三方面的外在因素推動。第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讓眾多創業者有了更多的創業信心。高速的經濟增長帶來了更多的市場機會及更強的創業信心。其二,政府加大了支持創業的優惠政策。“2008年以來頒布了《就業促進法》,號召各地政府為創業人員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并放寬了注冊條件,展開創業培訓并給予創業人員系列補貼”。其三,近年來,社會對于創業成功者創業故事的大量傳播,極大地鼓舞了80后的創業意愿。“馬云、李開復等人創業故事的廣泛傳播,為80后樹立了榜樣”。
80后,拿什么創業?
與父輩相比,80后成長的經濟環境更好。國家對于創業的政策優惠,為80后創業提供了重要支持。大多數80后創業者能夠獲得父母的資助,創業資金相對充裕。同時,80后視野開闊,善用創意創業。但80后普遍缺乏挫折教育,往往因一次失敗而一蹶不振。此外,缺乏經驗也是80后創業失敗的主因。
王斌的創業之路并不順利。2007年從濟南大學畢業之后,王斌陸續在小鴨集團、長春一汽工作過。工作1年后,王斌背著父母辭了工作,和同事籌資加盟了一家汽車養護公司。“聽同事說,汽車養護很賺錢,想了想就辭職了,決定自己干。”在北京培訓了1個月后,王斌和同事在濟南租了個店鋪,開始創業。但汽車養護店干了1年就關張了。“我們當時的店面租金特別貴,本來想選擇一個人流多的地方,但是卻沒有考慮到資金周轉的問題。加上我們錯誤估計了汽車養護市場,1年下來,虧了近10萬,這還不算9.8萬的加盟費,實在做不下去了。”
首次創業的失敗,對王斌的打擊很大。“我把創業想得太簡單了,”但王斌說,自己最大的收獲是學到了教訓。“我后來總結了失敗的原因,一是太高估自己,沒有在公司學到足夠的經驗就匆忙創業;二是沒有選對路,對汽車養護并不了解,只聽別人說好就盲從;三是對于創業的考慮不夠周全,缺乏必要的市場調查,”王斌說。
創業的艱辛和失敗的滋味,小蔡也嘗到了。盡管現在的小蔡在別人眼中也稱得上是個成功的創業者——1982年出生的小蔡,年紀輕輕就已經在廈門擁有了一家生意很好的LED創意燈具公司。2004年大學畢業后,小蔡在ABB工作了4年,2008年起步創業至今,小蔡也有過兩次坎坷的創業經歷。“第一次創業,做的是戶外顯示屏,正好遇到金融危機;2009年4、5月份,轉型做LED創意燈具,一開始,我們的新產品沒有選對合適的銷售市場,產品根本推銷不出去,”小蔡說。
遭遇了兩次創業險境,小蔡都沒有放棄。“第一次遇到金融危機,資金根本周轉不過來,后來絕處逢生,想到了轉型做應用性產品。第二次更是可以用生死一線來形容,產品賣不出去,幸好后來選擇了出奇制勝的一招,”小蔡說的出奇制勝的方法,其實就是產品推銷沒有局限在福建一帶,而是積極地走出去。“我們去了義烏、廣州,發現那里的人非常喜歡我們的產品,就這樣打開了市場。”目前小蔡公司的產品銷路很好,“以前,我們要拿著產品一個店一個店地推銷,但現在是客戶打電話來要產品。”小蔡說:“創業最重要的,就是要選擇正確的路。選對市場,效果會事半功倍。創業應該學會化被動為主動,這樣才能獲得別人的認可。當然,創業需要堅持,不是你一個人堅持就可以,要想成功,需要整個創業團隊的堅持。很多時候,熬過來就好了。”
盡管創業艱辛,但80后創業還是擁有自己的優勢。郝建指出,與父輩相比,80后成長的經濟環境更好。大多數80后創業者能夠獲得父母的資助,資金相對充裕,是80后創業的堅強后盾。國家對于創業的政策優惠,也是對80后創業的重要支持。同時,80后視野開闊,善用創意創業,這也是他們獲得成功的法寶。例如80后生產創意巧克力蛋糕、水果拼盤,做寵物護理、寄養,也會創新地提供上門洗車服務等。
創業失敗,其實是難免的。但80后普遍缺乏挫折教育,往往因一次失敗而一蹶不振。郝建指出,80后絕大多數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一路走過來也比較順利,沒有遇到過很大的挫折。這會讓他們在困難面前難以抗壓,更不用提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困難了。此外,缺乏經驗也是80后創業失敗的主因。郝建進一步指出,經驗對于創業者而言非常重要,要了解一個行業,首先要先進入這個行業,并且在行業中積累一定的人脈資源。
有些缺失可以從實踐中慢慢習得,但有些卻是單憑80后個人努力難以克服的。一個適宜創業的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鼓勵政策,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創業環境的營造。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不少創業優惠政策,包括稅收優惠和創業培訓,也簡化了創業的申請程序,放寬了創業的注冊條件。對于創業便利,很多創業人員都有親身體會。“我申請開店一點也不費事,從看到店主的轉租信息、打電話咨詢、交轉讓費到申請開店,只用了3天時間,”小董說。王斌也表示,開店的申請程序不麻煩,“去工商局領個營業執照,一個星期左右就弄好了。”
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人才國際競爭力”報告表明,中國的創業環境并不如人意,在58個樣本國中,中國的創業服務體系指數排名56位。該報告將創業環境細化為7項指標:創業激勵、創業便利、就業市場、法制環境、政府監管、服務體系和基礎設施。其中,我國的創業激勵、創業便利和政府監管3項排名靠前,分別排在第11、第8和第3位。但其他4項指數的排名均不理想。創業環境的制約,已經成為創業者創業道路上的攔路虎和以創業促就業的軟肋。
報告指出:我國的法制環境排名靠后主要是因為我國的誠信環境還不完善,同時法律強制基礎較為薄弱。而創業服務體系排名落后,是從融資便利度和最新技術可得性兩方面來衡量的。一方面由于我國的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開放度和成熟度都還不高,創業型企業的融資難度較大;另一方面,我國將科研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的渠道還不暢通,由于企業不是我國的科研主體,企業獲得最新技術的難度也較大。創業環境中的基礎設施主要是從每百人電話主線和每百人手機數兩方面來計量的。報告指出,由于我國地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使得我國創業環境中的基礎設施整體較差。
“創業環境要如何改善,如何更好地為創業者服務,這是一個需要謹慎思考的問題。其實,國家出臺的創業鼓勵政策已有很多,但是部分地方的執行力不夠,影響了政策落實效果,”郝建說道。
三思而后創業
不得不承認,我們正處于一個激情的時代。馬云們和李開復們締造了傳奇,樹立了時代榜樣,也激發了人們的創業夢想。
我們也可以感受到80后創業者對于成功的渴望,這些充滿了創業熱情的80后,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復制成功,成就一份屬于自己的事業。
然而,殘酷的現實一次次證明:單憑熱情是無法成就創業的。盡管創業需要熱情,但想要成功創業更需要的是創業者冷靜的分析和判斷。“創業切忌沖動冒進,對于創業前景不可單純樂觀,一定要評估好創業的風險,”郝建說道。
針對目前創業環境的不足,需要政府繼續加大對創業的扶持力度,采取針對性的舉措進行優化。但年輕的80后創業者,在創業路上還需多加考量和評估。郝建指出,80后創業者需要在創業之前作好心理上和性格上的建設,要學會怎樣與人相處,要懂得如何與自己的團隊合作,要有包容心,并在工作中學會積累人脈資源。
郝建建議,對于心懷創業夢想的80后,可以先選擇到正規的公司積累經驗,熟悉行業規則,并建立自己的社交圈,積累人脈,耐心地等待自己各方面的創業資源到位后,再行創業。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