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痘 本病是由豬痘病引起的一種急性發熱接觸性傳染病。 診斷要點: (1)流行特點 多發生于4~6周齡乳豬及斷乳仔豬,以春秋陰雨寒冷天氣、豬舍潮濕、衛生差等情況下易發生,主要由豬血虱、蚊、蠅等傳播,發病率高,致死率不高。 (2)臨診特征 病豬體溫升高,精神和食欲不振,鼻粘膜和眼結膜潮紅、腫脹、粘性分泌物。在鼻鏡、眼皮、下腹、股內側等皮膚上,發現很多紅斑,在紅斑中間再發生丘疹,2~3天后則轉變為水泡,然后變成膿泡,其病灶表面很象臍狀突出于皮膚表面,最后變成棕黃色結痂,這種有規律的病變是本病特征癥狀。其發病率可達30~50%以上,少數嚴重病豬可發生出血型或融合型痘,在口、咽喉、氣管粘膜上有病灶,或發生腹瀉、全身感染,敗血癥而死,死亡率1~3%。 防制方法: (1)搞好飼養管理、環境衛生工作,消滅豬血虱,殺滅蚊蠅有利預防。 (2)患部可選用1%龍膽紫溶液、5%碘甘油、5%碘酊涂抹,有些病例并要配合抗生素等抗微生物藥,以及對癥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