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年人视频_国产一区欧美二区_色悠久久久久综合先锋影音下载_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查看: 2810|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分析] 廣東畜牧業產業化思考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1-6-10 14:21: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至今,我國畜牧業快速發展,產業化進程加快,產業化的概念逐漸清晰,即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依靠龍頭帶動和科技進步,對農村經濟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和企業化管理,形成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農村經濟的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畜牧業的產量及產值大幅增長,肉、蛋、奶的供給能力穩步提高。2008年全省肉類總產量達411.96萬噸,比上年增長6.8%;工業飼料產量1645萬噸,比上年增長17.1%。生產體系不斷完善,貿、工、農一體化經營基本實現,外向型格局已初步形成。但長期保持快速成長也是有代價的。彼得·德魯克曾說過:與適當地予以引導和管理的行業相比,(快速成長的行業)有著緊張、脆弱以及隱藏的問題。其實,隨著規模化養殖水平的提高,以及一體化經營的推進,廣東的畜牧業已經暴露出一些矛盾,比如產業化基礎薄弱、經營運作機制落后、社會化服務體系落后等。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將放大這些矛盾:消費市場增長乏力導致畜牧、水產品價格下行壓力加大,養殖效益下降,部分企業的經營將陷入困境,甚至面臨生死抉擇。

在形勢不甚樂觀的形勢下,如何加強畜牧業的協作聯合,齊心協力度過難關?如何提高競爭力,解決畜牧業平衡、協調、健康發展等問題?已經引發了行業人的思考,也引起了政府、企業、農戶的共同關注。


一、廣東畜牧業產業化現狀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廣東畜牧業產值及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都持續增長:2007年我省畜牧業總產值775.62億元,是1978年的48.5倍,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8.59%上升至27.49%。畜禽品種結構日趨合理;畜產品產量大幅增長,質量顯著提高;區域化進程加快,優勢布局初步顯現。


廣東畜牧業歷史悠久,畜禽品種資源豐富,具備畜禽生產養殖的優越條件。進入新世紀后,廣東畜牧業生產結構進一步優化,生產區域化態勢明顯:珠三角地區主要是發展豬、禽和奶牛;粵西地區及粵北地區主要發展豬、禽和草食家畜;粵東地區則主要發展家禽和特禽。其中生豬和家禽占的比例較大,但豬肉產量在肉類產量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86.7%下降到67%;禽肉的比重則由12.7%上升到32%;而牛羊等草食動物類的比重也由0.6%上升到1%
2000年,全省已有各種形式的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組織326家,總資產達48億元,實現銷售收入82億元,稅收16.6億元,產品出口創匯6.5億元。廣東畜牧業由傳統型向現代型加速轉型,應當以2000年為界。現代畜牧業具有品種優良、飼養集約化、生產經營產業化、防疫體系網絡化、產品營銷市場化等五個基本特征。廣東畜牧業向這一目標挺進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下特征:

一是畜禽良種繁育體系日趨完善。廣東省現有原種和一級種豬場37家,二級種豬場近200家,豬良種覆蓋率達95%;全省種雞生產企業141家,其中原種和祖代種雞場14家,父母代種雞700多萬套,全年產父母代種雞3000多萬套,孵化商品雞苗超過10億只,主要家禽良種覆蓋率大85%。農業科技貢獻率由八五期末的45%提高到5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二是畜禽市場具備一定規模,但發展空間仍然很大。廣東的養豬專業化、集約化程度相對較高,規模化養豬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據不完全統計,全省每年生豬需求量達6000萬頭,但自產只有3500萬頭左右,自給率約53%,說明生豬產業化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相對來講,我省養禽業市場供求彈性較大。由于禽類品種多,個體收益小,防疫成本高,易受疫病影響,市場價格需求波動相當明顯,小型的養殖場往往難以經受考驗。集約化、產業化程度較高的大型養殖場在市場上優勢明顯。如廣東溫氏集團重視科研開發,集成本控制、疫病防制、市場把握和經營管理等多項優勢于一體,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養雞龍頭企業。至于牛、羊業則由于廣東的氣候炎熱,易發乳房炎等疾病,而且飼料成本高、產量低,多年來在廣東難以形成大的養殖規模,必須通過品種改良和飼料環境的改善來挖掘生產潛力。

三是廣東飼料業發展迅速,但創新能力不足。2008年全省年產10萬噸以上的飼料企業有34家,總產量高達703萬噸,占全省飼料總產量43.94%。產量最大的五個市分別是佛山、廣州、湛江、江門、云浮,產量分別為398萬噸、241萬噸、118萬噸、112萬噸和101萬噸。廣東省飼料業正邁向生產科研一體化的集約化發展道路。以恒興集團為例,企業與農戶通過合同、科技指導、股份合作、專業合作等多種方式聯合,走集團化+農戶的發展道路。其中飼料企業貫穿整個產業鏈,從產品優化、客戶選擇一直到渠道建設等方面,都實現了精耕細作,通過并購重組實現橫向和縱向一體化,成為農工商聯合體。不過從整體上看,盡管省內領航企業重視科技創新工作,但由于飼料行業準入門檻較低,大多數企業產品同質化嚴重、特色少、專業化程度不高。少部分企業自律性較差,以次充好,破壞了行業的誠信經營環境。應該說,如何培植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做強做專,是中小企業當前必須思考的問題。

四是獸藥行業發展迅速,但需延伸服務。截至20089月底,廣東省通過農業部GMP認證的獸藥企業共有92家,珠三角地區一共有59家。隨著畜牧業的現代化、集約化和規模化生產,獸藥行業已成為現代畜牧業不可缺少的一環。但廣東獸藥行業存在管理水平低、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等問題,而愈演愈烈的同質化競爭使行業掀起整合風潮的可能性加大,現在許多獸藥企業開始思考如何將獸醫衛生要求延伸到畜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進一步做好養殖產業服務,以此提高企業參與激烈競爭的能力。


二、廣東省畜牧產業化存在的問題

廣東畜牧業產業化經營克服了產銷脫節的弊端,有力地促進了全省畜牧業的發展。但客觀來講,基地與企業聯系不甚緊密、不甚融洽;農民與企業的關系更像是一個利益博弈的過程,并不十分和諧;產業化基礎薄弱,產業鏈生命力不強等。這些矛盾雖然暫未影響到畜牧業的發展大局,但如果不引起重視,則很可能成為畜牧業產業化進程中的絆腳石



1.產業化基礎相對薄弱

制約廣東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從事種苗、養殖、防疫、加工、銷售一體化發展的綜合性企業少,龍頭企業在新技術和新產品的開發、產業鏈的不斷延伸上表現得還不夠活躍,由于缺少龍頭企業的帶動,生豬養殖等產業化程度不高;二是畜產品的后續加工,存在產中、產后加工嚴重滯后的格局,絕大部分都是以初級原產品參與市場流通,不能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三是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競爭能力弱,除具有價格競爭力外,質量和信譽競爭力還比較薄弱;四是集約化(如生豬)養殖帶來的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和嚴重,大大增加了規模養殖疫病的防治難度,重大動物疫情時有發生。
事實上,農戶作為產業化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組織化程度還比較低,仍沒有擺脫經營規模偏小、生產單位分散、專業化與集約化程度不高的格局,難于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廣東畜牧業由分散養殖向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快速轉變,并在養殖的安全、環保、銷售、資金需求、技術管理以及盈利控制等方面執行國際標準和要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企業邁向產業化經營,也需充分評估風險。一些企業雖實行公司+農戶產業化經營,但加工能力和農業附加值都比較低,產業鏈條比較短,整體效益不高。廣東海大集團薛華董事長認為:從中國養殖現狀可以看出,散戶逐步走向集約化的過程,是相當漫長的。企業若想一步到位,走一條龍,風險還是很大。


2.運營機制與市場體系不健全

目前畜牧業的生產、加工、銷售和貿、工、農仍分屬不同職能部門管理,這與產業化的基本運行機制存在矛盾和沖突。從畜牧業與工業的關系上看,加工企業與生產基地或農戶基本上仍是簡單的現貨買賣關系,龍頭企業與生產基地還未能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優勢難于互補,劣勢難于相抵消。
另外,廣東的畜產品收購、運輸、批發、銷售的初級市場體系仍未健全,畜產品大流通的渠道不順暢,缺乏綜合性的專業市場,導致資源配制效率低,使畜產品供求和價格波動大。只有加強畜產品市場體系的建設,不斷完善運營機制,才能促進畜牧業產業化的健康發展。


3.社會化服務體系落后

據資料顯示,廣東畜牧業產業化服務的組織尚未真正健全,尤其是鄉鎮社區的服務組織存在斷層現象。一些鄉鎮獸醫工作特別是基層獸醫站普遍存在設備簡陋、技術落后和疫病撲滅無足夠物質保障等問題;在生產方面,一些地方在畜禽良種、疫病防治、技術推廣、飼料和產品檢測的投入仍顯不足;從服務內容上看,無論是產前或產中的信息、金融、技術等服務,還是產后的儲運、銷售等服務仍跟不上發展的需要,產銷信息服務網絡不完善,難以適應市場經濟形勢下畜牧業發展的需要。


4.利益生成和分配不均衡

在畜牧業產業化經營中,農戶作為畜牧業生產的主體,數量多而分散,對市場信息掌握不充分,與加工、流通企業打交道時,經常處于被動地位。由于流通渠道和經營權均掌握在企業,農戶既要承擔自然風險、市場風險,又得不到市場平均利潤,降低了參與產業化經營的積極性。正是因為企業與農戶之間尚未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機制,導致存在經濟合同不規范、利益主體雙方不守信、違約追索成本高等問題。同時,市場風險時刻存在,在利益的驅動下,公司或農戶均可能會選擇不履行合約,比如畜產品市場價格上漲,超過與公司簽約的協議收購價格,農戶很可能會選擇不履行合約,而是誰的價高就賣給誰,使公司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反之,如果市場價格低于公司和農戶的協議收購價格,公司可能會直接在市場上購買,不按保護價收購或不按合同規定進行系列服務和利潤返還,使農戶蒙受損失。這種利益的博弈,經常導致企業與農戶惡化了合作關系。


三、積極推動畜牧產業化發展

廣東畜牧業強省的主要衡量標志是:科技含量高;產業化程度高;有發達的加工業;有暢通的流通、銷售網絡體系;有完善的市場監管體系。《廣東省生豬生產發展總體規劃和區域布局(2008~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等政策已經提出了明晰的戰略目標,即由分散型、數量型、速度型向集約型、質量效益型和可持續發展型轉變,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供給能力,滿足廣東城鄉居民對畜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廣東畜牧業應牢牢把握住建設畜牧業強省的機遇,深入改革,提高整體競爭水平,推動產業化的健康發展。


1.政府需給予更多的支持與引導

在今年38日舉行的廣東畜牧獸醫六大行業協會聯誼會上,李容根副省長指出,在新時期,我省畜牧業的改革發展,使命光榮,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全省各級農牧部門需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解決突出問題,大力引導畜牧業的健康發展。

毫無疑問,政府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中依然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在抓好畜產品質量安全和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拓寬產品流通渠道,推動產業聯合和畜牧業產業發展等方面,需要政府給予更多的支持與引導。第一,根據資源比較優勢和市場需求,科學制定產業政策,確定各類地區的區域主導產業或龍頭產品;第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包括提供優良的基礎設施,建立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競爭秩序等;第三,加強對龍頭企業的培育,但應以遵循市場經濟規則為基礎,適度地給予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扶持;第四,調節利益分配關系,在稅收、利率等政策給予農戶適度的傾斜,以增加農民收入;第五,全力推進畜牧業標準化建設,建立健全從田頭到餐桌的畜產品良好生產規范、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體系及產品可追溯制度,增強畜牧業抗風險能力;第六,強化加強信息引導,為農戶和企業免費提供各種生產信息和市場信息,實行全方位服務。
2正確處理經營體制與產業化經營關系
處理好經營體制與產業化經營關系,首先是建立在地使用權不變和自愿原則的基礎上,鼓勵土地使用權依法適度集中,但規模基地建設與土地經營權流轉必須緊密結合。畜牧產業化經營,對畜禽生產的數量和質量都有嚴格的要求,這一方面可通過統一標準、分戶生產、聯合加工和銷售的方式,實現一定區域范圍內的規模生產和集約化經營;其次是鼓勵和推動農戶在不改變土地占用規模的條件下,實行一定的產前、產中和產后聯合,逐步實現經營規模的擴大,而且農戶也可以通過打工等獲得其他收入,實現雙增收。三是完善土地股份合作制,引入按入股分紅的辦法,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業率;四是大力發展小城鎮和鄉鎮企業,促進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3.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
沒有健全的社會化服務水平,農業產業化經營將步履維艱。龍頭企業要得到穩定和優質的加工原料,必須強化對農民的技術指導和信息引導服務,為農業科研成果的推廣和科技創新注入新的活力;在穩定政策的同時,全省各級農牧部門應加強良種繁育和動物防疫體等基礎設施建設,以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為契機,以農產品加工、銷售企業為龍頭,科研部門積極參與,逐步建立起一種專業化強功能互補、網絡完善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4.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
協調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龍頭企業和農戶兩大利益主體的利益關系,是農業產業化經營能否健康順利發展的關鍵。在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的起步階段,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要重點發展和規范合同契約、訂單農業,加強產銷銜接,規范產銷雙方各自的權利和責任;在產業化經營基礎較好的地區,可通過建立風險基金、實行最低保護價收購、返還一定利潤以及提供良種和設備、資助周轉金、進行技術培訓等形式,確保農戶在產業經營中得到實惠;農戶可聯合組建類似的經濟合作組織,在法律法規的支持和保障下,增強談判能力,也可以實行土地的使用權、產品、技術和資金入股等多種形式與企業結成共同體;在利益分配問題上應遵循效率原則,使整個產業鏈創造的效益最大化,而針對市場波動情況下的利益摩擦,在不激化矛盾的前提下,應合理利用法律和政府的力量,做到規范化和制度化。
5.有效解決融資難題
建立健全投資機制,多渠道籌措發展資金,是推進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保證。政府應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積極創造條件啟動和引導民間個人或組織的資金進入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積極吸引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進入產業化經營,有意識地提高產業化經營的外向度;鼓勵畜牧企業聯合、兼并,做大做強,創造更好的融資條件,倡導公開、公平競爭,促成一批具有不同優勢的畜牧企業迅速發展,并成為不同地區的具有不同核心競爭優勢的龍頭企業,通過示范作用,形成各具特色的不同畜牧產業地域集聚,為畜牧企業融資提供良好氛圍;最后,應健全畜牧業市場體系,規范融資交易機制。
6.企業需理性對待產業化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已經明確提出,通過淘汰一批落后企業,轉移一批勞動密集型企業,提升一批優勢企業,培養一批潛力企業,推動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大力推進企業信息化,切實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鼓勵和支持優勢企業圍繞主業實施行業并購和重組,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世界級品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這些政策的頒布,同樣有助于畜牧業誕生更多像溫氏集團這樣的龍頭企業,進而帶動中小企業發展,形成以大企業為龍頭,中小企業專業化配套的協作體系。

以飼料行業為例,從種苗、養殖到終端產品的加工,飼料行業在整個鏈條里面是目前市場化最徹底,組織功能最強大,人才相對最集中的一環。廣東海大集團董事長薛華認為:飼料企業有能力來承擔創造更大價值的功能。也就是說,(飼料企業)應當向下游進行價值再造,幫助農戶創造更大的價值;向上游提高應對原料全球化配置的能力。在這個定位下,飼料企業首先應搞好內部組織結構、內部資源配置、科研創新、人才儲備等工作,確保在產業鏈里面獲得相對具有優勢的位置。必須明確的一點就是,飼料企業延伸產業鏈,擴展到養殖、動保、屠宰行業是一個大趨勢,但沒有核心的競爭優勢,沒有強大的資金支持,沒有合適的人才推動企業戰略,成功的機會將十分渺茫。溫氏模式一條龍有很大的優勢,實際上整整經歷了20多年的探索與積淀,已經改進了傳統模式的流程,進行資源的有效整合,能夠根據產業鏈各流程之間的技術、資金、勞動強度等情況進行合理的分工與合作,在內部實現了高效的流程管理。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11-6-11 08:34:56 | 只看該作者
不錯,學習了,呵呵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有獎答疑,系統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4 08:11,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