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國飼料經濟與企業發展的特點將呈現為:飼料經濟發展穩步上升;政府對行業的監管力度和行業生產標準化力度加強;行業整合繼續加強,飼料企業數量將繼續減少;企業上市融資步伐加快,資本運作企業激增;一條龍大企業主導行業經濟作用繼續增強;畜產品終端經濟繼續加速;有機飼料、功能性飼料、環保飼料將成為主流。 飼料原料的缺乏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其中伴侶動物食品原料的競爭亦將更加激烈,以滿足寵物主人對寵物健康和人類本身健康需求的事業發展將在發展中國家凸顯,進一步推進飼料原料的開發。 飼料產品結構出現明顯調整,配合飼料增幅較大;市場競爭加劇,企業利潤率下降;企業整合速度加快,新一輪投資推動產業化發展。 飼料高效利用技術與資源開發 馬鈴薯、木薯、甘薯等及其加工副產物的高效利用技術,包括生物發酵關鍵技術、產業化生產工藝及安全控制技術與標準; DDGS等發酵工業副產品和果渣等食品加工副產品的低成本加工,多菌種混合發酵技術,產業化生產工藝及安全控制標準; 動物屠宰副產物微生物發酵和酶解生產飼用產品水解工藝、功能分析及安全性評價; 新型生物蛋白飼料的開發 在保證充分提高現有蛋白質飼料資源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低質蛋白源如棉菜粕的利用率。通過微生物的作用將高纖維素原料等工業副產物轉化為單細胞蛋白飼料是人們一直追求的目標。安全新型飼料添加劑產品研發 通過對功能性寡糖、天然植物活性組分、特異性多糖、短鏈脂肪酸、微生物活菌制劑等進行分子結構修飾,研發可替代飼用藥物及飼用抗生素的生物活性物質添加劑; 研發能夠減少動植物蛋白使用和提高動物胴體蛋白質合成的功能性氨基酸,減少微量元素排放的多糖和蛋白微量元素化合物等的產業化關鍵技術。 廣譜型飼用霉菌毒素脫除劑研制與開發 重點針對幾種主要的飼料微生物反應器,如重組酵母、曲霉、芽孢桿菌等,優化發酵參數,建立高效的高密度發酵生產,包括果膠酶、淬滅酶、幾丁質酶等在內的酶制劑生產平臺技術,并進行產業化示范。 飼料精細加工與產品性能動態預測技術研究 飼料生產過程質量安全可追溯技術;飼料加工質量穩定性控制技術;幼齡動物飼料加工的最佳工藝及工藝參數的研究;研究構建根據飼料配方和營養水平預測動物生產性能、胴體性狀和氮磷等污染物排放的數學模型,研制能夠預測飼料產品有效性。 飼料質量高精度多模式檢測與評價技術 飼料中生物分子類添加劑檢測和體外細胞代謝評價新技術; 飼料質量安全快速檢測技術研究及相關設備研發; 飼料快速無損檢測技術研究;飼料中化學污染物的篩選與確證分析技術的研究; 飼料原料、飼料添加劑和飼料產品指紋圖譜庫的研究及建立; 畜禽水產飼料評價技術研究等。生態環保飼料生產技術 有效消除飼料抗營養因子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技術研究; 飼料中超量添加微量元素和重金屬元素的控制技術研究; 低碳、氮、磷排放畜禽平衡日糧的研究。 功能飼料的研究 功能飼料是指能促進動物生長,增強免疫力,改善動物產品品質,并可減少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的一類飼料。研究的目的是使產出的畜禽產品安全優質并具有獨特風味和特殊功能,改善人們的膳食結構,提高畜牧業經濟效益。 主要研究領域: 功能飼料生產的技術標準和配套技術支持體系研究:研究提出相應功能飼料的營養成分標準、允許使用的添加物的生物安全標準等。 優質冷鮮豬肉和風味雞肉功能飼料生產技術:集成利用天然植物如中草藥提取技術、優質飼料原料控制技術、嚴格按生物安全標準要求來配制優質無殘留的營養強化功能豬料和可以提升雞肉風味的功能肉雞料,同時提出應用技術。 功能蛋飼料生產技術:通過營養強化技術,研制出可以生產低膽固醇、高不飽和脂肪酸、高維生素含量等種類的功能飼料。 功能牛奶飼料生產技術:通過營養調控技術、生物活性物質強化技術等研制出可以催眠、防感冒等種類的功能飼料。 優質兔毛兔皮功能飼料生產技術:通過精細的營養配制技術、營養強化技術,研制出可以生產特級、一級皮和毛的高檔優質兔功能飼料。 腸道衛生與健康飼料產品:保障動物腸道衛生與健康的功能飼料配制技術;調控動物免疫機能的功能飼料配制技術;調控動物機體氧化還原狀態的功能飼料配制技術。 不同類型日糧配制技術 不同地區飼料原料營養價值特點及其高效應用技術; 研究“小麥-雜粕”、“木薯/甘薯-雜粕”、“稻米-雜粕”、“大麥-雜粕”等類型日糧的功能特點及其營養平衡技術,并進行產業化示范; 研究不同養殖模式和不同類型日糧條件下主要畜禽營養特點、營養素需求參數變化及其動態平衡技術。 幼齡動物飼料配制技術 早期和超早期斷奶子豬飼料配制技術;早期斷奶犢牛、羔羊飼料配制技術;雛禽早期飼料配制技術;肉食性魚類開口飼料配制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