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改革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為盡可能減輕調價影響,國家加大了對成品油價格的調控力度,進一步壓縮了成品油價格調整幅度,加大了企業自行消化的比例,并適當推遲了調價時間。
這位負責人強調,當前國內通脹壓力依然較大。這次調整成品油價格,主要是為了充分發揮價格杠桿的調節和引導作用,滿足國內正常合理的市場需求,抑制石油消費過快增長。面對居高不下的高油價,要確保正常供應,保障經濟穩定運行,只能采取“政府補一點、企業虧一點、消費者承擔一點”的辦法。
這位負責人表示,由于煉油板塊全線虧損,中石化等國有企業可以通過上下游補貼煉油板塊,維持生產,但兩大巨頭全部產能只能滿足全社會需求的九成。產量占全國成品油總量一成的地方煉油廠沒有上下游產業鏈,在進口原油價格大幅度上漲的情況下,不相應提高成品油價格,這些企業就會因虧損停止生產。這將會影響全國成品油供應,加油站就會出現“油荒”。適度調整成品油價格,可以確保地方煉油廠做到保本微利,維持生產。
發展改革委表示,這次成品油調價后,國家將按照2006年石油價格綜合配套改革時建立的對種糧農民等部分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補貼機制,繼續對種糧農民、漁業(含遠洋漁業)、林業、城市公交、農村道路客運(含島際和農村水路客運)給予補貼,對出租車行業給予臨時補貼。
業內分析人士稱,過去一個月以來,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如不控制提價幅度,按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我國汽油每升應再增加約0.4元。
歷次成品油價調整一覽表:
2011年02月19日 | 汽柴油銷售價每頓提高350元 |
2010年12月22日 | 汽油、柴油每噸分別上調310元和300元 |
2010年10月26日 | 汽油、柴油每噸分別上調230元和220元 |
2010年6月1日 | 汽油、柴油每噸分別下調230元和220元 |
2010年4月14日 | 成品油價格每噸均上調320元 |
2009年11月9日 | 汽、柴油價格每噸均上調480元 |
2009年9月30日 | 汽、柴油價格每噸均下調190元 |
2009年9月2日 | 成品油價每噸上調300元 |
2009年7月29日 | 成品油價每噸下調200元 |
2009年6月30日 | 成品油價每噸上調600元 |
2009年6月1日 | 汽、柴油價格均上調400元/噸 |
2009年3月25日 | 汽油價格每噸上漲290元;柴油價格每噸上漲180元; |
2009年1月15日 | 汽油價格每噸降低140元;柴油價格每噸降低160元; |
2008年10月7日 | 北京93號汽油最高零售價上漲0.17元 |
2008年6月20日 | 上調汽油、柴油價1000元/噸; 上調航空煤油價1500元/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