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技術服務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這樣的養殖戶:對于技術好的技術員或效果好的藥不愿向他人推薦,而對于技術不是很好的技術員或效果不好的藥則積極“宣傳”。我把這種現象稱作新的“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根據觀察,我認為原因如下: 好事不出門:一是“吃獨食”的心理,不愿與人分享,以免別人超過自己,此乃自私心在作怪;二是虛榮心在作怪,認為養殖成功是自己的功勞,是自己的水平高,不愿讓同行認為自己是靠好技術員或好產品才成功的。 壞事傳千里:一來可以把自己養殖失敗的責任推到技術員或獸藥身上,如果養的好則可以證明自己的養殖水平高;二來可以增進同行間的交流,為自己換技術員和藥作“調研”。 正所謂“千人千面”,作為技術員每天都要和不同性格,不同層次的養殖戶打交道,應該怎樣處理好和養殖戶的關系是每個技術員必須思考和實踐的事。 下面就談談我對如何把握與養殖戶的關系的想法。 第一:擺正自己的位置,認清與養殖戶的關系 技術員,就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臨床診療技術為養殖戶的養殖服務的人。技術員與養殖戶的關系從商業角度講就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從醫學的角度講是醫生與“患者家屬”的關系。 以“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來講,技術員與養殖戶是平等的,是可以雙向選擇的。作為一名技術員,決不能有自己是求著養殖戶接受服務的想法。以“醫生與患者家屬”的關系來講,技術員與養殖戶也是平等的,很多時候技術員甚至應該有一點“居高臨下”的感覺。古人講“醫不叩門”就是講醫者之尊嚴。為醫乃行善之高尚事也,切忌低下。 第二:盡快走出“激情期”,建立成熟的職業心態 剛進入一線,接觸臨診的技術員多是滿腔熱血、激情澎湃的,也幾乎都有過“曾經振臂高呼,為了祖國畜牧”的壯志豪情。會思想著養殖戶的艱辛與不易,想著好好為他們服務。 但現實會消解激情。激情短暫,沒有人可以僅憑激情干出一番事業。用不了多久你就會發現養殖戶的可惡甚至可恨之處,會很自然地“由愛到恨”,所謂“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其實,只要你從校園走向社會,無論干哪一行,你都會更多地看到人性中惡的一面,而不再是簡單地認為“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善良”,而且因為剛接觸的緣故,你會在潛意識里放大這種惡。于是,滿腔熱血也隨之冰涼。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閱歷的增加,你應該逐漸明白,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每個人都有著惡的一面也有善的一面,世間不存在絕對的善或惡、美或丑。只是有的人善的一面表露的多一點或惡的一面表露的多一點而已。 老子說“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任何偏激都是不能長久的,只有平實才能長久。而心態平實也是職業心態成熟的標志。 記住:惟平實者久遠。 不要因養殖戶的的美言而沾沾自喜,更不要因養殖戶的白眼而黯然神傷。無論是風和日麗還是疾風驟雨都以一顆平常心對待,淡定從容。 要與養殖戶搞好關系,但同時也要注意保持適當的距離,因為“距離產生美”,因為世間太多的誤會與仇恨是因關系太過親密導致的。 第三:謹言慎行 “開口言好事,壞事爛心間”。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談論養殖戶的失誤、失敗和短處,更不能談論養殖戶的家長里短。背后論人,只談好處,做到“好事傳千里,壞事不出口”。 但在弄清養殖戶之間關系的情況下,盡量不在養殖戶面前談論另外的養殖戶,哪怕是好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