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水腫病 豬水腫病是由病原性大腸桿菌的素引起小豬的一種急性、致死性傳染病。常發于斷奶前后,小至數日齡,大至3、5月齡也偶有發生。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病、頭部水腫,共濟失調,驚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剖檢以頭部皮下、胃壁和腸系膜顯著水腫為特征。在豬群中的發病率約為10~35%,其致死率可達80~100%。 診斷要點: (1)流行病學特點 發病多見是營養良好和體格健壯的斷奶前后的仔豬,常突然發生,病程短,迅速死亡。發病往往與斷奶、改變環境、分群、運輸、驅蟲、防疫注射、氣候突變、改變飼料等應激因素有關系。另外,本病是傳染病,但是發病一般局限于個別豬群中,并不廣泛傳播。 (2)臨診癥狀 最早通常突然發現1-2頭體壯的小豬死亡,未見到癥狀。細檢查則發現有些豬先累度腹瀉(后便秘),食欲減少或廢絕,呼吸快而淺表,心跳加快。多數病豬先后在眼瞼、結膜、齒齦、臉部、頸部和腹部皮下出現水腫,此為本病特征癥狀。有的病豬突然發病,作圓圈運動或盲目運動,共濟失調。有時側臥,四肢游泳狀抽搐,觸之敏感,發出呻吟聲或嘶啞的叫聲。站立時拱背發抖,有的前肢或后肢麻痹,不能站立。 (3)剖檢病變 主要是水腫,可見眼瞼、顏面、下頜部、頭頂部皮下呈灰白色涼粉樣水腫;胃的大彎、賁門部水腫、胃的粘膜層和肌肉層之間呈膠凍樣水腫;結腸腸系膜及其淋巴結水腫,腸粘膜水腫。 (4)實驗室檢查 從腸內容物和腸系膜系膜淋巴結分離溶血性大腸桿菌,并進行血清學鑒定。 防制方法: (1)乳豬7日齡即開始誘食,必要時人工用手喂飼或擦摸乳料糊狀物,每天喂3-4次。使其訓練采食而達到習慣適應乳料和能獨立生活能力。 (2)設法消除或減少斷奶轉群的各種應激因素;如斷奶不要太突然,頭幾先減少吃奶次數,然后把母豬移開,使乳豬在原圈舍內適應幾;然后,再原整窩仔豬一齊轉入網上!在網上第1、2天要減料,用自動飲水箱,飲0.05%高錳酸鉀水1~2天,再換口服補液鹽水飲服。斷奶后10~14天逐步把好的乳豬料料換成育成豬料。此期間防止個別大個子豬吃食過多。 (3)添加“斷奶安”保健藥可使乳豬斷奶平安;此保健品含有抗各種應激、抗過敏、抗休克、助消化、消炎、防腹瀉等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