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螨病是由疥螨和癢螨寄生在體表而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膚病。螨病又叫疥癬、疥蟲病、短期內可在羊群中傳播漫延,危害嚴重。通過接觸傳播或通過被螨及其卵所污染的廄舍。用具所間接接觸引起感染。主要發生于冬季、秋末和春初。
1. 病原
疥螨蟲體呈圓形、微黃白色,雄蟲長約0.2-0.23毫米,雌蟲長約0.33-0.45毫米。二對前肢發達,二對后肢較小并不超出體緣;癢螨蟲體呈長圓形,灰白色,雄蟲長約0.5-0.9毫米,雌蟲長約亦為0.5-0.9毫米,四對肢均發達,都超出體緣。
2. 生活史
疥螨寄生在牛、羊的表皮內,在表皮內挖鑿隧道;癢螨寄生在牛、羊毛密部位的體表,在其中移動。疥螨和癢螨的發育過程均包括卵、幼蟲、若蟲和成蟲四個階段。完成這四個階段,疥螨需要8-22天,平均15天。癢螨需要2-3周的時間。
3. 流行病學
螨病的傳播主要是病畜與健康家畜的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使螨蟲寄生到健康家畜的表皮內或體表,而發生螨病。因螨蟲的生長發育期很短,所以,螨病的發生是很迅猛的,另外螨病多發生在寒冷的季節,病畜消瘦,被毛脫落,常常引起病畜的死亡,給養牛業,特別是養羊業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疥螨離體后可在畜舍等處生存3周,癢螨離體后可在畜舍內生存兩個月。疥螨的宿主特異性不強,可造成人畜之間,家畜之間的相互感染。
4. 臨床癥狀
疥螨病一般寄生于皮膚柔軟且毛短的部位,癢螨則發生于被毛稠密的部位。發生該病時,可見病羊不斷在圍墻、欄柱等外磨擦,由于磨擦和啃咬,患部皮膚出現丘疹,結節、水皰甚至膿皰,以后形成閘皮和龜裂。綿羊患疥螨病時,因病變主要在頭部。患部皮膚如干涸的石灰,故有“石灰頭”之稱。羊患癢螨病時,可見患部有大片被毛脫落。
5. 病理變化
疥螨引起的螨病,病變部皮膚先出現丘疹、水皰和膿瘡,以后形成堅硬的灰白色橡皮樣痂皮。癢螨引起的螨病,病變部皮膚先出現淺紅色或淺黃色粟粒大或扁豆大的小結節以及充滿液體的小水泡,繼而出現鱗屑和脂肪樣淺黃色的痂皮。
6. 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發病季節、患部皮膚的變化,對該病的確診并不因難。但最后的確診尚須找到病原。疥螨的查找應在病、健皮膚的交界處,此處疥螨最多,用消毒的外科刀刮取該處,直到見血為止(見血才證明已刮到皮膚的真皮層)。將刮取的皮屑放到培養皿中,加蓋之后放到裝有70℃左右熱水的杯口上,熱熏15分鐘左右,在培養皿的底部可見到移動的疥螨。癢螨的查找應在毛密處,該處的瘙癢部位毛間,可發現灰白色,不斷活動的癢螨。在寒冷的冬季清晨,走進羊舍發現羊被毛結霜明顯處,將該處羊毛拔下幾十根,用手抖動,會有大量的癢螨落下。可用器皿將其接住,進行檢查。
7. 防治
本病的預防措施如下:①保持畜舍清潔衛生,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畜群不擁擠。②引進家畜時要嚴格檢疫,防止引進帶有螨蟲的家畜,引進后要隔離觀察一個月,沒有螨病癥狀方可合群。③對綿羊建立定期藥浴制度,是防止羊螨病流行的一項極為重要的措施。藥浴不僅對病羊(螨病)是一種徹底療法,而且也是對健康羊防止螨病發生的一項重要的預防措施。藥浴可用蠅毒磷,將藥物配成0.025-0.05%乳液,藥浴時間1分鐘。也可用除癩靈藥物,用常水將其320倍稀釋即可。
螨病的治療:用上述的藥浴可以治療,但螨病多發生在寒冷的冬季,用藥液噴灑不方便,現多采用注射藥物進行治療。①20%碘硝酚注射液,劑量為每千克體重10毫克皮下注射。②螨凈,劑量為250ppm外用。③溴氫菊酯,劑量為50ppm外用。④1%的伊維菌素注射劑每千克體重0.02毫升一次皮下注射。⑤蟲克星注射液,每千克體重0.02毫升的劑量皮下注射。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