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指數”或產活仔數可以幫助我們極好的評估自然交配/人工授精和直至分娩時經產/青年母豬管理的成功率。
1.仔豬指數
“仔豬指數”或產活仔數是一種較普及且非常有效的母豬繁殖性能的測量方法,它已被中歐各國廣泛使用。
在采用分批次分娩的生產系統中,正是總體產活仔數決定了產仔設施、飼養工人以及母豬是否能配給所合適的產活仔數以供其飼養至斷奶。
這意味著我們需要一種能夠測量出分批次配種的經產母豬和小母豬產仔成功率的方法,以提高平均窩產活仔數這一最重要繁殖參數的監測值。
產活仔數這一仔豬指數(Piglet Index,PI)可以幫助我們極好的評估自然交配/人工授精和直至分娩時經產/青年母豬管理的成功率。仔豬指數是指每100頭進行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的經產或小母豬所產活仔的總數,其計算方法為平均窩產活仔數乘以產仔百分率再乘以總母豬(100)得到,如:平均窩產活仔數為11,產仔率為90%,則仔豬指數(PI)=11×90%×100=990.
每100頭自然交配/人工授精的商用繁育母豬,它們的仔豬指數正常范圍從700頭起,至1400頭,有些甚至可超過1400.
圖1列出了分娩百分率與平均窩產值數之間的關系。
該仔豬指數為評估至分娩結束時母豬管理的總體成功率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同 養豬生產中所使用的其它所有評估方法一樣,我們需要設定一個目標值。當仔豬于25~28日齡斷奶時,每頭母豬每年試圖獲得30余頭仔豬的母豬群所需的仔豬數介于1300頭與1400頭之間,具體數值主要取決于仔豬出生到斷奶時的死亡率。
分娩指數(即每頭繁育母豬每年所產的仔豬窩數)和每頭母豬每年所產的斷奶仔豬數只能告訴我們可影響母豬繁殖力的部分因素。每頭母豬每年所產的平均斷奶仔豬數最終由仔豬指數(PI)和仔豬出生到斷奶期間的死亡率共同決定。
2.較大的繁殖群
養豬生產方式向采用分批次分娩方案的較大繁育群方向發展的趨勢,使我們需要依據分娩空間和仔豬飼養能力,規劃好進行人工授精的每批母豬的群體大小,使其能夠與產仔設施相匹配。擬定好實際可行的仔豬指數(PI)并對此指數進行持續的監控已成為現今一種重要且非常必要的測量手段。
優秀的養豬生產者能夠使每頭繁育母豬每年所產的斷奶仔豬數達30頭以上。
不論某一母豬群每頭母豬年平均生產斷奶仔豬數是否接近20頭,該仔豬指數(PI)仍可為監測母豬群繁殖管理及制訂目標提供一種簡單易算的方法。
3.每頭母豬年產25~30頭斷奶仔豬是可行的
目前大多數養殖場老板都認為:每頭母豬年產20頭斷奶仔豬是商業生產中不能接受的低生產力,然而至少年產25頭甚至30頭優質斷奶仔豬才是實際可行的目標。
以經過25d或28d的哺乳期后的斷奶母豬為基準,這些數值可以分別轉化為一個至少為950(>20頭)或1300(30頭)的仔豬指數,這取決于廠房的仔豬死亡率。
現代雜交系母豬可取得的仔豬指數遠超過當前大多數養豬生產者所取得的成績。母豬必須加以管理方能發揮出其最佳的繁殖力。這可根據產仔的完成情況使仔豬指數(PI)受到積極有效的監測。當仔豬指數(PI)低于目標值時,母豬利用其乳腺中巨大的可利用飼育資源的能力就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