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不育癥是指奶牛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生育能力受到嚴重損害或被破壞而導致的絕對不能繁殖,但通常把各種因素引起奶牛暫時性的繁殖障礙,也包括在內。
引起奶牛不育或繁殖障礙的原因很多,一般有先天性或遺傳性因素導致的生殖器官異常或畸形引起的不育;因飼養管理不善引起的不育;繁殖技術性不育如發情鑒定、配種、妊娠檢查等失誤造成的不育,因奶牛衰老及環境因素如高溫,水、飼料污染等引起的不育。疾病性不育等等。生產上以飼養管理不善引起的不育和疾病性不育常見。其中影響奶牛不育的疾病較多,常見的傳染病有布氏桿菌病、結核病、李氏桿菌病、彎桿菌病、鉤端螺旋體病、支原體病和顆粒性陰道炎(病原為病毒、細菌或支原體)等;寄生中病有滴蟲病;非傳染性疾病有因流產、難產、胎衣不下、子宮脫等引起的子宮內膜炎、陰道炎,以及卵巢炎、卵巢發育不全、卵巢萎縮及硬化、子宮積(蓄)膿、子宮頸炎、內分泌失調等疾病引起的不育。另外,公畜的生殖系統疾病或精液品質不良也會引起奶牛不育。
不育癥的臨床表現有多種情況,但病畜主要表現為不發情或發情表現不明顯;有的持續發情或發情周期不規律;有的奶牛雖發情但并不排卵;直檢時卵巢或子宮有病變,屢配不孕;有的奶牛即使懷孕也容易流產,最終導致不孕。嚴重病例全身癥狀明顯,消瘦或內分泌失調。
因為不育癥的病因非常復雜,給診斷和治療造成很大困難,所以在生產實踐中對不育癥治療主要是加強飼養管理,保證奶牛身體健康,促進奶牛正常發情排卵。在管理上嚴格遵守人工授精操作規程,提高發情鑒定、配種和妊娠診斷技術。對長期不發情或發情正常但屢配不孕的奶牛,要請獸醫認真查明原因,及時治療影響奶牛不育的疾病;對隱性暗發情的奶牛要仔細觀察70%的奶牛在晚上發情,以防漏配;對已配種受孕的奶牛在配種后30天左右和90天左右分別進行妊娠檢查,以防空懷。對因子宮、卵巢等生殖系統疾病引起的不育癥,在用激素治療時用藥必須規范,以防因用藥不當影響奶牛生殖功能。為了防止子宮、產道感染或損傷子宮、產道,在奶牛分娩過程中出現難產時,一定要請有經驗的獸醫將胎兒的胎向、姿勢、大小及其與母體產道的關系診斷清楚,再采取適當的助產方法。
助產,切忌在未診斷清楚的情況下,強行把胎兒往外拉。產后護理好母牛,嚴防子宮感染或其他疾病發生。平時注意保持牛體、牛舍及周圍環境干凈衛生,定期消毒,減少疾病發生。夏季注意防暑降溫,為奶牛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以提高受胎率。在有條件的地方,可推廣應用奶牛同期發情、胚胎移植等新技術,開發奶牛生殖潛力,提高奶牛繁殖率。(陜西省儀祉農校)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