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上午好!
好!很好!非常好!我們的明天會更好!大家開始運用老師上一節課所教的上課禮儀了。
鬼校長開始跟同學們分享一個前不久發生的真實故事。
在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市場營銷培訓班中有一個來自浙江的學員,他在湘潭九華開發區創辦了一家高科技公司。我告訴他正在創辦一所營銷職業訓練機構,定位于大學的實訓基地,公司的人才工廠。他很欣賞我正在做的事業,并跟我分享了一個前不久發生的故事:由于業務的快速發展,他面向重點大學招聘應屆大學畢業生。
他問應聘的大學生:你對薪水的期望是多少?
大學生回答說:每月至少3000元。
他反問道:你憑什么要3000元?
大學生表情有些不悅:憑我所學的知識和重點大學的文憑。
他故意刺激他:知識和文憑能否創造高于3000元的價值,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大學生有點不服氣:那您得給一個證明我值這個錢的機會。
于是,他與這位學生達成一個口頭協議,讓他開始在公司的銷售部實習。
結果這位秀才書生氣十足,除了理論說起來一套一套之外,連商務禮儀、電話溝通、人際交往、團隊協作和時間管理等都缺乏基本的素養,大學生自己也感嘆:大學里學的90%都用不上,用得上的都沒學。老板也感嘆:你不能創造一分錢價值,還要我花很大的力氣培訓你,應該是你要付給培訓費,這才符合市場經濟的等價交換原則啊。
我又不是商品,我不跟你交換,你這是侮辱我的人格。這位自恃有才的大學生顯然非常生氣。
同學們,從這個故事中你們看出了什么門道?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鬼教授好象很喜歡要同學們看出門道,而能看出門道的同學們實在是少之又少。
公司在資源市場(包括勞動力、原材料和貸款等)購買各種資源,員工通過工作把它們轉變為產品和服務,再將其售給客戶,員工通過出售自己的勞力和智力,然后得到工資和獎金。下一道工序是你的用戶,每一個員工都有自己要服務的客戶,它可能是內部客戶,也可能是外部客戶,或兩者都有。如果你的工作不能給客戶創造價值,雖然工作了,你做的就是無效勞動,而且消耗資源,不僅得不到工資和獎金,而且你還得支付企業培訓你的學費。
這意味著,你必須得接受等價交換原理的考驗,你的付出所創造的價值一定得大于你所得到的回報。在就業過程中,要求工作一步到位是不現實的,大學畢業生更多的時候是在作為青苗被選擇,能夠展現給用人單位的資本只有學過的知識和未來的潛質,從投資回報的價值來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負資產,用人單位肯定會選擇投資風險最小、回報周期最短的畢業生。
你最需要的是能夠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將潛質轉化為業績的工作機會。
說實在的,同學們聽了教授這番宏論,感覺有點高深,盡管教授已經盡其所能,用最通俗的語言做了詮釋,大多數同學還是有點似懂非懂,或許還停留在一知半解上,也許有待在實戰歷練中才能體會其中的道理。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