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產地與分布
蕩腳牛,又名“塘腳牛”,是我國大型黃牛品種之一。主要產于上海的川沙、南匯、奉賢等區、縣。
2、外貌特征
體型大,體軀豐滿,前軀大于后軀。公牛鬐甲高,母牛較平坦。頭較短,額寬、嘴大,腿高體長,尾短,被毛隨季節而變化,秋天為紅黑色,其他季節均黑色。
3、品種性能
蕩腳牛成年公牛體高135厘米,體斜長162厘米,胸圍183厘米,胸深75厘米,十字部高129厘米,管圍18.5厘米,公牛體重為499.59千克。母牛體高126厘米,體斜長149厘米,胸圍176厘米,胸深68厘米,十字部高121厘米,管圍17.6厘米。母牛體重為427.27千克。蕩腳牛1.5歲開始使役,日耕田2000-2700平方米。屠宰率一般為40%~50%。泌乳期3~4個月,產奶量為168~224千克。初情期2~2.5歲,持續期24小時,發情周期21天,3歲左右初配,繁殖率為80%以上。
4、綜合評價
塘腳牛主要為役用,使役能力較強,力大持久。
本文來源:北京農業數字信息資源中心
蕩腳牛1.jpg (49.35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2-11 11:12 上傳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