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飼料行業穩步發展,實現了飼料產量、產值、利稅和就業人數的增長,完成了從手工作坊式生產到世界第二大飼料生產大國的飛躍。原料是飼料生產的源頭和基礎,也是飼料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和關鍵。當前,國際市場飼料原料價格一體化趨勢明顯,國外資本利用資金、區位和信息優勢,擁有玉米、豆粕、魚粉等大宗飼料原料的定價權,使得我國飼料原料長期受制于人,導致了近幾年國內飼料原料價格大起大落,增大了我國飼料企業的生產經營風險。 國內飼料行業發展狀況 近年來,我國飼料行業穩步發展,實現了飼料產量、產值、利稅和就業人數的增長,完成了從手工作坊式生產到世界第二大飼料生產大國的飛躍。飼料行業的發展對于促進糧食高效轉化增值和農產品精深加工起到了重要作用,并為畜牧水產養殖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和戰略保證。作為我國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飼料行業發展水平的高低已成為衡量現代農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 產品質量穩步提高 飼料的質量安全是保障養殖產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關口。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對畜產品安全要求的不斷提高,目前飼料質量安全的概念已有所延伸,不再單指違禁藥物的添加、瘦肉精的使用等,而是已納入到整個社會發展的安全體系中。首先,需保證入口畜產品的安全,反映在飼料應用上就是使用后不產生殘留,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其次,保證社會環境的安全,主要指不會污染環境;再次,對禽畜動物本身要安全,即保證營養全面。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不斷加強對飼料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飼料企業也付出了極大努力,使我國飼料產品質量穩步提高,安全狀況不斷改善。1987年,第一次全國抽查飼料產品質量樣品合格率僅為20%,2006年達93.8%。自2001年開始,農業部組織開展的飼料質量監督例行檢測和飼料中違禁藥品監測結果顯示,飼料和禽畜產品中違禁藥物檢出率逐年下降,從2001年的3.83%下降到2007年的0.67%。 產品結構不盡合理 一方面,我國許多飼料廠商的生產仍停留在以生產混合飼料和單一飼料為主的階段,濃縮飼料、精料補料和飼料添加劑及預混合飼料所占比例有待提升,飼料的利用率及禽畜的營養效果難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另一方面,我國畜牧業的生產結構導致飼料產品結構中,耗糧較多的豬料比例占到40%,禽料43%左右,牛羊料約20%左右,與世界平均水平豬料31%、牛料26%、禽料17%仍有一定的差距。近年來,大量企業投資于飼料業導致我國飼料產能迅速增加,出現了開工不足、生產設備閑置的現象。以2008年為例,我國飼料企業總產能約3.64億噸,但實際產量僅1.31億噸,產能利用率36%,產能嚴重過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