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牧場,養殖戶喂的最多的干草有兩種,一種是羊草,一種是苜蓿。不管是什么草,都要經過晾曬才能變成干草。表面上看只是曬曬就行,可要想做成合格的干草,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就拿曬苜蓿來說,不少養殖戶是越曬心越涼。
苜蓿草在收獲的時候,總是葉子先干,葉子干了以后,一翻就很容易掉葉子,葉子掉了,就剩光稈了。
養殖戶之所以心疼,倒不是因為這苜蓿成了沒葉的光桿,而是因為這掉下的葉子里全是奶牛需要的營養。因為苜蓿中蛋白含量最高部分的全在葉子,沒有了葉子苜蓿,營養價值基本上損失了50%以上。
如果曬過了頭,有營養的葉子在翻曬或打捆的時候特別容易掉。雖然給牛吃的是干草,可這草也不是越干越好。從割草的時候就得注意要保證一定的水分。
一塊苜蓿地,有30%的花開了,就可以割了。開30%花時收割,苜蓿的含水量恰好在85%左右,這時苜蓿不僅葉長的好、桿細嫩、好消化,而且蛋白質含量也很高。為了防止掉葉,除了要把握住最好的收割時機,晾曬后打捆的時機也要把握好。
一般的情況下,苜蓿的含水量在20%時,葉子還不是很干,不易掉葉,打捆也容易。
按照這個方法制作的干草,有桿又有葉,因為水分合適,營養成分也能更多的保留下來。每天適當的加喂一些干草,就能解決牛奶里乳脂率低的問題。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