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奶牛能吃上好草,產出好奶,黑龍江有位養殖戶專門承包了一大片草場,他養的這47頭奶牛,個個都是“精兵強將”、產奶量挺高,每年平均能達到7噸左右,可高產的奶牛卻并沒有給他帶來更豐厚的回報。
過去牛奶的正常價格應該是2.8元/公斤,而這位養殖戶養的牛產的奶才2.3元/公斤。
聽起來一公斤牛奶不過才差5毛錢,可要細算算,這場子里有將近50頭奶牛在產奶呢,累加起來還真不是筆小數目。那么,這位養殖戶的奶價低的5毛錢,究竟是低在哪兒了呢?
原來,牛奶是根據乳脂率和乳蛋白來定價格,正常的標準應該是乳指率是3.4,這位養殖戶牛奶乳脂率稍微低了點。
乳脂率是衡量鮮奶品質的重要標準之一,越接近3.4的標準,說這奶的品質也就越好。這位養殖戶的奶牛產的奶的乳脂率只有3.0,比標準低了0.4,所以奶價就低了點兒。
乳脂率高是牛奶的干物質高,正常情況下一般是7噸多鮮奶可以做一噸奶粉,如果乳脂率很低的話,做一噸奶粉用的鮮奶就多了,加工企業成本就增加了。
乳脂率高不僅對加工企業有益,更重要的是乳脂率也是衡量牛奶風味的一個標準,這牛奶喝起來香不香,就是要看這乳脂率高不高。
其實,這位養殖戶每天除了精料,給奶牛吃的都是它們愛吃的青草,養殖戶覺得這奶牛的營養應該均衡了,可這乳脂率怎么就會偏低呢?
這些奶牛擠出的奶里面都透著點兒綠色,維生素含量和蛋白質含量也都比較高。既然這所有的奶指標都正常,可到底什么原因讓養殖戶的牛奶乳脂率偏低了呢?奶牛專家給了養殖戶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
專家認為問題出在養殖戶除了放牧和給奶牛補飼一些精料外,他基本上沒有喂干草。
青草和干草比,不是更新鮮、更有營養嗎,其實,別看青草、干草都是草,吃到牛肚子里發揮的作用卻大不相同。
因為干草在瘤胃里面發酵產生的酸性物質60%以上是乙酸,乙酸是合成乳脂率的原料物質,所以如果乙酸含量高了,那么乳脂率含量就高。
其實,當奶牛吃草的時候,不怎么仔細咀嚼,就將這些草送進了瘤胃。瘤胃就像一個大的發酵罐,在微生物的幫助下,分解了這些草的纖維素,這樣奶牛才能真正吸收和利用這些草。
干草和青草相比,因為纖維素、木質素含量比較高,所以在瘤胃中發酵產生的乙酸的比例就比較高,乙酸被吸收以后,通過血液被輸送到乳腺,這樣,就會合成更高的乳脂肪,乳脂率也就會更高。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