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新西蘭乳業戰略看中國乳業戰略 | 信息來源:中國食品招商網 |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了乳業的繁榮,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新消費模式的改變成為乳業迅猛增長的持久動力。中國乳業市場的繁榮和潛力吸引了國際上的乳品商家,紛至沓來投資中國乳品行業,抑或是直接對中國出口相關產品和原料,逐漸的在中國乳業格局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比如在世界乳業的出口中占據重要地位的新西蘭、澳洲的奶粉,一度占據中國80-90%的奶粉進口量,這種勢頭有著更加強化的趨勢。但在液態奶、酸奶產品的滲透和競爭中,國外品牌所獲不多,帕瑪拉特、達能、卡夫均無建樹,主要原因可能和中國的消費水平和品牌定位有著密不可分的深度聯系。
在國際貿易的競爭中,加拿大乳業、美國乳業、歐洲乳業均很難對乳品出口大國新西蘭、澳洲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新西蘭在中國乳品行業有著一枝獨秀的優勢地位,其產品和價格的波動常常影響中國的乳品行業震蕩。多年來,我們也發現,新西蘭國家乳品的政策導向、產業布局、貿易規則、產品格局等等都圍繞著中國市場來設計和進行,中國也真的按照其戰略構想成為了新西蘭最大的海外市場。由此我們有必要精心研究一下新西蘭的乳業發展的現狀、戰略和趨勢,以資借鑒并促進中國乳業的健康發展和良性布局。
新西蘭乳業現狀
新西蘭國土面積只有27萬多平方公里,新西蘭國內人口僅有380多萬。但其乳產品國際市場貿易額卻位居世界第一位。新西蘭生產的牛奶制品國內只消費5%,其余的95%出口給全球140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經濟已經一體化背景下,我國乳業當前所發生的重大事件都與新西蘭有密切關系,我國乳業今后發展也會與新西蘭息息相關。
前年,我國乳業發生的三鹿事件的大股東就是新西蘭最大的乳品商恒天然公司。中國不斷發生奶農倒奶殺牛事件,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就是新西蘭‘工業大包粉’德低價傾銷,擠占了中國奶業的市場空間。目前新西蘭恒天然唐山牧場已經進入良性循環,對中國乳業的滲透更加具體和落地,值得中國乳品行業密切關注。
根據已簽署的中國與新西蘭互貿區協定,到2019年中新將實行零關稅,屆時中國乳業與新西蘭的聯系將更為緊密,新西蘭奶制品更可以暢通無阻地進入中國市場,中國乳品行業的危機感不可小覷。新西蘭牛奶成本低,其飼養成本幾乎就是零;新西蘭牛奶質量好,綠色安全放心;新西蘭奶制品產量大,即使中國一頭奶牛不養,新西蘭也能滿足十三億中國人喝奶。如果我們忽視對主要競爭對手新西蘭的關注,貽誤了寶貴的突圍時機,產業格局就會產生致命的缺陷,最終被新西蘭乳業所挾持,變成弱勢的被動依賴者。我們來梳理一下新西蘭乳業的發展戰略,洞悉其優勢,以參國家乳品行業研究:
1.產品戰略清晰,全力推廣工業大包粉。
新西蘭沒有選擇液態奶進攻中國市場,也不選中國市場需求量較小的奶油奶酪,而是精準地拋出“工業大包粉”這一戰略產品。
“工業大包粉”是雪糕冰激凌、奶飲料的主原料,還可以分裝成嬰幼兒奶粉,也可以還原成液態奶。液態奶、雪糕冰激凌和奶粉是乳業的三大支柱產品,大包裝工業粉一石三鳥,可以覆蓋三大支柱產品。可以說,只要工業大包粉在中國市場上營銷成功,新西蘭占據了中國乳制品市場的制高點,從而在源頭上控制中國乳業市場。
將牛奶由液態形式變成工業奶粉,既便有保存和運輸,成為全球銷售的工業化產品,又能發揮新西蘭奶粉的低成本優勢,同時因為產量巨大,供應充足,能有效控制一個產業的上游,逐漸對其產生原料戰略依賴,進而形成對價格的話語權。乳業大國創新出“工業大包粉”這一戰略產品,有效地提升了乳制品的生命力,提高了乳制品的市場覆蓋面。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新西蘭奶粉大幅降價。新西蘭恒天然集團向中國出口的奶粉價格甚至降幅近50%,直接降到中國奶粉成本價以下。在降價促銷的杠桿作用下,國內乳品加工企業紛紛選擇進口原料,不再有動力收購中國奶農的原料奶。
在我國乳品市場銷量下降的情況下,國內有責任心的乳品加工廠為保護奶農利益勉為其難仍堅持收奶。這些原料奶大部分被加工成保質期較長的奶粉形式,在當時銷售困難的情況下,這些奶粉產品大多以存貨形式放在企業的倉庫里。新西蘭搶在我國乳企的前頭“開閘放水”,以極低價傾銷,搶先一步把市場空間填滿,進一步把我國奶企推入更加困難的境地。當時我國奶農的原料奶銷售本來已經十分困難,其工業大包粉的傾銷,進一步擠占了我國奶農的市場空間,直接把中國奶農逼入絕境,生存環境更為嚴峻,賣奶難的呼聲不絕于耳,倒奶殺牛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同時也將中國乳企逼到走投無路的懸崖邊,資金鏈短缺和破產的傳聞不斷傳出。
中國乳業發生危機之后,海內消費者對國產乳制品發生動搖,新西蘭乳業抓住時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采取低價方式鼎力度地拋出工業大包粉。對中國乳業德整個產業鏈均產生了致命的波動,其做法實屬趁人之危,讓人心寒,但也暴露出我國乳品行業的致命短板以及對手的強大實力,讓我們產生整個產生如何布局和長遠發展的戰略性思考,也是這是巨大教訓的一個收獲。
2.利用自然環境優勢,發揮低成本優勢。
(1)新西蘭選擇放牧方式養牛,具有固定投入低的優勢
新西蘭擁有廣闊的草地資源,年平均降雨量為640—1500mm,雨量充沛氣候適宜,一年四季常青。新西蘭優越適宜的環境為奶牛場提供了得天獨厚的飼養條件,新西蘭的奶牛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在草原上生活。就是說,在新西蘭養奶牛,不必建牛舍,也不建設養牛小區,不需要投資建設水、電、排污、采暖等設施。而我國是設施化養奶牛,牛舍牛場都需要投資建設,而且是靠貸款投資建設的,奶牛場戶要承擔資金成本,有還本付息的壓力。我國乳業需要通過創新,變‘設施化’飼養方式為‘生態化’飼養方式,降低奶牛場固定投入。
(2)新西蘭奶牛場實行種養結合和自繁自養,具有飼養成本低的優勢
新西蘭草場實行私有化,牧場主自家擁有草場,不用投資租草場,也不用花錢買飼草。自家的奶牛吃自家草地上的飼草,不用花錢買飼草,飼草成本是最低的。在我國養奶牛,由于追求規模化經營,養牛戶自家沒有草場資源,也缺少種植飼草料的配套土地。因此,飼草需要購買,飼料也需要購買,提高了奶牛場的飼養成本和交易成本。我國奶牛業應借鑒新西蘭的做法,以農戶為單位實行種養結合,由養牛戶自家種植飼草飼料,以降低飼養成本和交易成本。
新西蘭奶牛場的牛犢是自家母牛生產的,不是從外部購買的,‘奶源’成本低。我國奶牛業實行規模化導向,奶牛場只有迅速實現規模化,才能獲得政府補貼等優惠政策。在這樣的政策導向下,奶牛場就會不顧條件迫不及待地上規模,選擇一步到位外購奶牛的發展方式。這樣,就需要貸款建牛場,貸款買奶牛,而且是大批量買牛,養牛成本提高。為降低成本,我國奶牛業也應選擇自繁自養方式,牛犢由自家母牛繁殖生產,一步步滾雪球發展壯大。
(3)新西蘭奶牛業具有人工成本低的優勢
由于放牧飼養方式比設施化飼養方式節省勞力,新西蘭根據自己地多人少的國情,就因地制宜地選擇了放牧為主的生產方式。利用草地放牧飼養奶牛,牧草是多年生的,不必年年種植,靠自然生長,較少人工灌溉施肥等投入。在人手短缺時,為了節省人工成本,新西蘭選擇用牧羊犬幫助管理羊群和牛群,亦能夠降低人工投入成本。
3.全方位保障乳業質量安全,建立信譽形象優勢。
新西蘭為確保牛奶等畜產品的質量安全,實施的是全方位系統工程。養牛的自然環境、奶牛的生產、生活環境等等都建立起綠色健康、人性化的標準。新西蘭通過樹立綠色國家形象,取得了世界人民對其乳品質量安全的信任。長期堅持不懈的標準化的管理和理念的灌輸,慢慢鑄就了新西蘭乳品品質卓越的品牌力量,也早就了新西蘭的乳業出口大國地位。
4.新西蘭采取差異化發展戰略,避免了惡性競爭。
新西蘭的畜牧業,堅持走新西蘭特色的發展道路。新西蘭與澳大利亞都是畜牧業大國,是唇齒相依的鄰居,又是英聯邦內的“弟兄”,自然條件相近又同文同種。它們雖然都是畜牧業的大國,由于成功地實施差異化定位,沒有跟隨模仿,避免了同室操戈般的惡性競爭。
在養羊業上澳大利亞主攻羊毛,是細羊毛的世界第一。而新西蘭則主攻羊肉,是羔羊肉的世界第一。盡管新西蘭也產羊毛,但以中粗羊毛為主,占世界粗毛產量的70%。澳大利亞以細毛超細毛為主,澳大利亞80%是美利奴細羊毛。由于實行差異化競爭,它們之間沒有發生你死我活的惡斗。從奶粉產品定位上,他們也有明顯的區別,首先新西蘭大包粉的價格靈活,而且供應更充足,供貨周期短,而且相對價格比澳洲奶粉略低,而澳洲奶粉注重產品檔次和細分,價格相對較高,常常季節性的漲價,同時貨源常常出現短缺問題。
新西蘭不盲目追隨世界畜牧第一強的美國,不搞規模化設施化的美國模式畜牧業,而是選擇了適合自己國情的放牧飼養方式。新西蘭本國不種植生產玉米大豆(只種植青貯玉米,以補充飼草資源),如果追求高產,就需要補飼精料,而補飼精料,就需要從美國進口玉米大豆,如果從美國進口大豆,就會受美國的制約。為防止被納入美國的全球產業體系之中,為保持產業發展的獨立性,新西蘭奶牛養殖放棄了‘高單產’,因而不用補飼精料,避免了受制于人。新西蘭奶牛業不僅原料奶成本低,還不受國際市場糧價波動的困擾,使新西蘭乳業得以穩定持續發展。這些做法盡管國情不同,不能盲目效仿,但其戰略思路值得我們思考。
關于乳業戰略的幾點思考
根據中國經濟的迅猛穩步發展的態勢和中國奶牛養殖的發展規模來看,中國乳業如果沒有三聚氰胺事件,那么中國乳業很有可能在五年內完成對國內市場的良好供給,形成東三省、內蒙、河北、陜西、河南、山西、新疆聯動的超大養牛帶。一如果由消費需求、民間投資和政績工程進入良性驅動的模式后,中國乳業很有可能成長為世界最大的中低檔奶粉出口國,一旦成為現實,中國將是新西蘭和澳洲雙寡頭的最大競爭對手。可惜這個進度被三聚氰胺事件和乳業不斷接踵而來的負面新聞不斷的無限期滯后,甚至變得更為遙遠起來。在中國乳業,政府難作為、協會無思路、企業不爭氣已經是人所共知。時至今日,兩大乳業巨頭還在忙于互相揭短和攻擊的內耗,居然還在低層次的挖墻腳,這種短視和不道德以及價值觀缺失在行業中的顯現,真是讓人遺憾和心痛。但我們一定要堅信,一切都會好轉,只是需要時間來慢慢醞釀。時下里,我們需要做的是群策群力,厘清思路,真正的為行業指點迷津。
1.政府引導規范奶牛行業的養殖標準,強化對養殖鏈條環境的監控和標準實施。
我國乳制品質量安全要從源頭抓起,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努力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乳業生產體系。通過樹立綠色國家形象,通過綠色的生產環境,通過綠色的生產方式,來取得消費者對乳品質量安全的信心。
在新世紀里,人們更加關心自身健康,更加關注奶產品的安全問題,同時也關注產區的生態環境、奶牛飼養方式及動物福利狀況等。這是全球化的大趨勢,代表著人類食品消費的未來。我國應抓住全球綠色和有機乳產品市場需求這一戰略機遇,以有機綠色奶產品為目標,構筑起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綠色、有機奶產業體系。
世界各國從事有機農產品生產的,都是小型化和低投入的農戶,不是企業化、規模化的大農牧場。德國、加拿大的有機農業,是以小規模的家庭式農戶為生產單位。以大型規模化著稱的美國,從事有機農產品生產的農場也是小規模。中國傳統農耕文化是有機農業的基礎,全球的有機農業,就是受中國傳統農業啟發而提出來的,這是我國農民的長項,是看家本領。這是我國從事有機綠色農牧業的傳統技藝,有深厚的文化資源。我國人多地少,以農戶為基本生產單位,是小規模的農牧業生產,非常適合發展有機綠色農牧業。有機綠色農牧業需要投入的勞動力比較多,能夠讓農民大量就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有機綠色農牧業,適合我國農村勞動力數量多的國情。
在政府的引導和貫徹下,逐漸形成標準化飼養、管理,進而達到綠色的品牌構筑力量。實現政府主導,協會作為,企業積極的良性氛圍和互動模式。
2.靠政策扶持和多角度運營模式,降低成本,確保行業競爭力。
目前中國乳業是全球最貴的原奶,3.5-4.0元/kg原奶的收購,幾乎比國際高質量原奶的收購價高出1.4-1.9元,這會促使中國的蛋糕行業、糖果行業、飲料行業大量用國際奶粉,也會促使中國乳業企業大量使用還原奶。這種行為,將進一步促使中國乳業在上游產業鏈的萎縮,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淡化奶牛養殖的動力,最終對國外奶粉形成惡性依賴。
進口原料價格的便宜是進口大增的主要原因,原料質量可靠是次要因素。不論內資還是外資企業,誰的原料奶便宜而且質量好,就選擇用誰的,這無可厚非。但是,國內奶農的原料奶誰來收?如果沒人來收,這奶牛還怎么繼續養下去?奶牛養殖環節是乳品產業鏈的基礎,如果奶牛養殖鏈條被斷檔了,就等于將中國乳業連根拔掉。屆時,中國的乳品廠就是新西蘭奶粉的加工車間,那對一個十幾億的國民來講是很可怕而又可悲的事情。如果中國乳品加工廠都選擇進口原料,中國乳品的包裝袋都是利樂公司提供的,那中國的乳業的產業格局就是殘缺的,在供給、價格面前變得毫無保障。
3.扶植城市型乳企發展巴士鮮奶,樹立競爭地利優勢。
城市型乳業要主攻巴士鮮奶,守住自己的地盤,提高老百姓的消費意識和信任度。在中國,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方乳業品牌,北京有三元,哈爾濱有完達山、上海有光明,南京有衛崗等,這些地域品牌的優勢是當地消費者的高度信任深厚感情!許多當地人是通過她認識了牛奶,有的人生下來所喝的第一口乳汁,就是她們給予的。很多人是喝著這些本地品牌的牛奶長大的。這些用幾十年時間沉淀下來的信任和感情,是外地速生品牌難以取代的。城市型乳業在當地已經扎根,同當地社會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城市型乳業能夠近距離地同當地消費者親密接觸,逐漸會產生連鎖的品牌效應。
城市型乳業在地域上布局在消費城市的周邊,擁有當地消費者“信任和感情”等市場資源。現在,一些城市型乳企選擇了差異化戰略,圍繞“新鮮”進行市場定位。如三元高舉“鮮”字大旗,光明也在玩“新鮮”這張牌。新西蘭乳品遠涉重洋,沒有條件玩“新鮮”這張牌。國人吃東西講究新鮮,吃雞講究現場宰殺的鮮雞,吃魚講究新鮮的活魚。“新鮮”二字,適合中國人的消費偏好。利用中國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守衛市場地盤,可以不戰而勝。中國乳業打鮮字牌,在產品結構上,以巴士奶為主,玩原汁原味的鮮奶,實行地產地銷,可以御敵于國門之外,把家門口的根據地牢牢守住。
城市型乳業以巴士鮮奶為主的產品結構,銷售半徑短,在當地飼養,在當地加工,在當地銷售。化整為零地在區域內實現產銷平衡,周轉快庫存小,不占壓資金,降低了物流運輸成本。城市型乳業實行飼養、加工、銷售一體化模式,產品質量安全能夠有效控制。在這次乳業地震,三元、光明等城市型乳業表現出極強的抗震能力,就有力地說明了這一點。
為防止惡性競爭,中國奶業協會應盡快制定乳企區域布局規劃,給城市型乳企劃地盤,分配市場資源,引導他們在各自的地盤上精耕細作。盡力避免惡性競爭而破壞市場資源,全力保護奶農利益。
4.引導基地型乳企開發工業大包粉,規避行業價格戰。
如果我們縱容新西蘭乳品趁虛而入,對中國本土乳品取而代之。人家用十幾年時間讓中國消費者對其產品產生適應,形成習慣,增進感情,產生信任,進而發生依賴。到那時候,強大的消費慣性已經形成,一切都難以挽回了。
美國大豆進攻中國市場時,最初也是采取低價滲透戰略。由于美國大豆價格低,相應地豆油價格也低廉,使豆油具備了低價傾銷的競爭優勢。豆油就不聲不響地擠占了菜籽油、花生油、葵花油這些國產油品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豆油的物美價廉還培養了中國人以豆油為主的消費習慣,造成國人對豆油消費的依賴。2007年中國豆油消費量高達863萬噸,為全球豆油消費量的1/4,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2007年我國大豆進口3082萬噸,為1996年進口量的30倍,為國內大豆產量的2倍。可以說,畸形的食用油消費結構是造成大豆巨量進口的重要原因。
基地型乳業要利用東北地區飼草、飼料資源豐富的優勢,利用東北地區肉牛、奶牛種群資源龐大的優勢,采取低成本、高品質的技術路線和組織體系,主攻工業大包粉這個戰略產品,為中國乳業發展壯大形成戰略支撐。
4.建設東北地區新型乳業基地,變成工業大包粉核心基地之一。
黑、吉、遼三省和內蒙古東部地區,擁有我國最大最好的森林,還有我國最大最好的草原,也是我國面積最大質量最好的耕地。東北地區是我國玉米主產區和大豆產業帶,擁有巨量的玉米秸資源,可以通過“免鍘就近青貯技術”,將其轉化為“數量大、質量優、價格廉”的飼草資源,就近就地解決飼料問題。東北地區是國際公認的最佳奶牛飼養帶,是我國排名第一的肉牛和奶牛基地。可以把當地數量龐大的西門塔爾肉用牛種群轉化為乳肉兩用牛種群,獲得成本低、質量優的奶源。
基地型乳業要圍繞低成本進行生產方式轉變,推行以農戶為單位的種養結合模式,放棄投入大成本高的設施型養牛方式,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態化養殖方式轉變。東北地區既適合發展肉牛業,也適合發展奶牛業。東北地區擁有數量龐大的西門塔爾種群,用來做母本,大規模引進乳肉皆優的德系西門塔爾做父本,采用凍精冷配等成熟技術,就能夠形成龐大的肉奶兩用牛種群。采取這樣的技術路線,在東北地區既可以形成龐大的奶牛種群,也能夠培育出龐大的肉牛種群。
1).推廣“玉米秸免鍘就近青貯技術”獲得質優價廉飼草資源
世界養牛業強國都擁有量大、價廉、質優的飼草資源。新西蘭擁有面積大、質量優的草場資源。美國擁有面積大、質量優的土地資源,可以大面積地種植飼草飼料。通過種植專用青貯玉米,高利用率地解決能量飼料問題。通過種植苜蓿草,低成本地解決蛋白飼料問題。不必補飼精料,就能滿足奶牛營養需要。還采取用機械化替代短缺價高的人力等措施,因而其飼養成本低廉。
我國五大牧區草原干旱寒冷草低矮,又退化沙化嚴重,無法參照新西蘭發展草原畜牧業的路子。同時我國東北地區承擔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不能將耕地大量用于種草養畜。在我國發展奶牛業,如果缺少低成本的飼草資源,就不能與新西蘭抗衡,就無法守住國門,必須根據我國的資源特點,開發出“量大、價廉、質優”的飼草資源,才能突破資源瓶頸制約,實現可持續發展。
東北地區的玉米秸資源,是數量巨大的飼草資源,也是價格低廉的飼草資源。玉米秸經過青貯,還是適口性好、營養價值高的優質飼草資源。青貯可以提高適口性,提高消化率,提高營養價值,是玉米秸利用的最佳方式,在全世界被普遍采用。但國外普遍推行玉米全株青貯,種植的是專用青貯玉米,連稈帶穗全株切碎,制成青貯飼料。這種方式提高了玉米的生物學產量,大大提-全球品牌網-高了能量、蛋白質的收獲量。
采取鍘切青貯方式,雖然能夠保證質量和飼喂方便,但在人手緊張、車輛缺乏的秋收大忙季節無法實施。待到收割時,玉米秸稈已經枯黃,喪失了玉米秸青貯地大好時機。玉米穗達到乳蠟熟期可以收獲,而玉米秸仍然青綠,適合青貯的這段時間極短,僅二三周時間。這段時間非常寶貴,轉瞬即逝,如果不能緊緊抓住,就會錯失良機。只有采取省人、省錢又操作簡單的“免鍘就近青貯”,采取極為省工簡便的不鍘切整株青貯、不長距離運輸的就近青貯。,才能夠在短短的兩三周內,將青綠玉米秸青貯入坑。
玉米秸免鋤就近青貯采取逆向操作的方式,由傳統的“先鍘碎后青貯”轉變為“先青貯后鍘碎”,對切鍘時間進行置換,把農忙時的工作轉移到農閑時來干。待到飼喂的時候,農忙季節已過,有充分的時間和人力來進行切鍘處理,實行邊鍘邊喂。玉米秸免鍘整株就近青貯好處多多,可以使玉米秸由地面堆放變為地下青貯,不占地面空間,不污染村莊庭院,減少火災風險,有利于建設村容整潔的新農村。
2 ).飼養“肉奶兩用牛”提高農民綜合收益
由于片面追求奶牛高單產,我國奶牛品種選擇清一色的荷斯坦,這種品種單一的養殖結構,這種追求高投入高單產的目標導向,這種推崇規模化的發展模式,導致養牛戶只能畫地為牢硬扛死守,缺乏彈性靈活,沒有應變能力,不能與市場變化互動平衡,在波動變化的市場環境中,陷入無法解套的被動困局。
東北農區如果轉型發展肉奶兩用牛,就擁有了彈性靈活。牛奶過剩時向肉傾斜,牛肉過剩時向奶側重,反之亦然。養牛戶擁有了微觀調控的主動權,能夠動態調節肉與奶的多與少,增強了適應市場波動變化的能力,擴大了養牛業的生存空間。在東北地區需要把乳肉結合起來,將肉與奶具體地結合在每頭牛身上,向肉牛要奶,實現乳肉結合一體化發展。飼養乳肉結合牛,奶農既獲得牛奶的收入,也獲得牛肉的收入,獲得的是綜合收益。
我國農業部已與德國有關部門合作推廣德系西門塔爾乳肉兼用牛項目,并確定了內蒙古、吉林等七個項目省區。推廣德系西門塔爾的號角已經吹響,東北地區要抓住這個機遇積極參與。乳肉兼用的德系西門塔爾牛肉用性能與專用肉牛品種接近,遠遠高于奶牛,產奶性能與荷斯坦牛不相上下(年產奶量可達7T)。
工業大包粉是乳品行業的原料,是戰略產品。丟掉了工業大包粉,中國乳業就會象鐵礦石一樣受制于人。在東北建設乳業基地的目的,就是要占領這個戰略要地,防止乳品行業主權失控。國產的工業大包粉,既要具備低成本優勢,也要具備高品質的優勢。新西蘭的工業大包粉比我國同類產品蛋白含量高出兩個百分點,而德系西門塔爾的乳脂率、乳蛋白率都超過荷斯坦。如果東北基地用乳蛋白含量較高的西門塔爾牛原料奶,則能解決這一質量差距,通過建立東北乳業基地,提升我國工業大包粉這個戰略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東北地區肉用牛種群基礎龐大,且多是西門塔爾改良牛,這是發展我國肉奶結合牛的寶貴資源,是現成的種群基礎。實行肉奶結合牛的戰略轉型,不用耗費巨資大量到國外購買奶牛,利用德系西門塔爾牛凍精冷配技術,東北地區奶牛業就能低成本迅速地大發展,成為世界級的牛奶生產基地。同時,還能帶動肉牛業低成本地迅速地大發展。
3) .實行“種養結合”讓農民降成本增收益
我國奶牛養殖片面追求大型規模化,奶牛場戶自家沒有足夠的草場進行放牧,也沒有大量的土地用來種植飼草飼料。所以,飼草需要購買,飼料需要購買,牛犢需要購買,勞動力也需要花錢雇傭。提高了交易成本,還導致整個飼養成本提高。實行種養結合,飼草飼料自家種植,勞動力來源于自家,牛糞由自家農田消化,牛犢來源于自家母牛,滾雪球式發展壯大。
所謂種養結合,就是種植也與養殖業在一個農戶種緊密結合。在種養結合模式里,奶牛養殖戶有配套的草場資源,或者有配套的土地資源,可以種植飼草和飼料。東北乳業基地要建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生產體系,采取種養結合模式,奶牛糞便直接進入農田資源化利用,減少了購買化肥的投資,降低了種田成本,費用低廉地實現了環保治污,提高了東北黑土地的土壤肥力。由于能夠廉價獲得飼草和飼料資源。牛犢也自繁自養由自家母牛生產,能夠利用實物資源替代短缺的貨幣,降低了農民從事奶牛業的資金門檻。
農戶實行種養結合,在糧食行情好價格高時,他就多銷售手中的玉米、大豆等,少養甚至停養畜禽。在玉米或大豆價格跌落賣難時,他就多飼養畜或禽。他不再盲目地飼養,而是根據市場行情飼養。他是種養結合的,農戶既賣糧又賣肉賣奶,兩條腿走路,可以腳踏種養兩只船,左右逢源,提高市場應變能力。
4) 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平臺實現產加銷一體化
基地型乳業遠離消費市場,產品結構是保質期長的工業大包粉及高溫液態奶等。工業大包粉是雪糕、乳飲料、分裝奶粉、還原液態奶的原料,客戶主體是工廠,不是終端消費者,而工廠客戶對價格比較敏感。國產的工業大包粉要與新西蘭的同類產品競爭,既需要有高安全度的品質保證,也需要具有低成本優勢。
基地型乳業在具備較低生產成本的同時,還要擁有較低的交易成本。需要在產業組織形式方面進行制度創新,以奶農為主體吸納涉奶成員單位組建農民奶業合作社。政府將乳品加工廠作為公共品提供給農民奶業合作社使用,讓奶農獲得加工銷售環節利潤。這樣,在奶農家庭飼養的基礎上,以農民合作社為平臺,形成產加銷一體化的產業組織體系,將外部收益內在化,從而降低交易成本。
在乳業地震之后,整個乳品行業都在轉型再造,乳業龍頭企業的生存方式也在調整轉變。轉型方向是由制造業向服務業轉型,向品牌運營商轉型。根據轉型的要求,把飼養環節回歸農戶,把乳品加工廠回歸農民專業合作社。由“大而全縱向一體化”向“小企業+大聯盟”轉型,由實物一體化向虛擬一體化轉型,由“大恐龍”向“小老虎”轉型。
在乳業龍頭企業轉型之際,當地政府可以采取贖買方式,把乳品加工廠掌握在自己手中,然后廉價轉租給農民專業合作社。由于乳品廠已由商業資產轉為公共品,政府在授權某一奶業合作社經營乳品廠的同時,可以讓地域內的乳業合作社共享加工廠資源。由于乳品廠產權在政府手中,也由于是采取租賃方式,當某農合社經營不善時,可以采取“擊鼓傳花”的方式轉租給其他有條件的農合社經營。
5).向東北乳業基地提供市場資源支持以降低市場風險
國家為東北玉米大豆提供政策支持時,由于終端消費者不能直接消費玉米大豆,必須途徑糧庫、油脂廠、飼料廠、肉乳加工廠等節點才能到達終端產品,而這些節點也需要國家逐一扶持。這樣,就增加了國家政策支持的內容和環節,也加大了操作難度。
如果采取種養結合方式,讓玉米大豆在農戶手中轉化為肉蛋奶,由原料產品轉變為終端消費產品,國家就可以變扶持大豆玉米為扶持肉蛋奶。國家就可以比照“家電下鄉”的操作方式,對購買肉蛋奶的城鄉消費者直接補貼,促進消費拉動內需。如果將玉米大豆等中間原料產品在產地變成肉蛋奶等終端消費產品,國家宏觀調控直接操作終端產品就可以了,扶持政策的好處直接給予消費者,同時也扶持了生產者。這樣,國家扶持位于種植、養殖的微觀經營主體時,把好處給予了種養結合型農戶。國家扶持位于加工、銷售環節的中觀經營主體時,把實惠給予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國家不論對‘分’的環節進行扶持,還是對‘統’的環節進行優惠,都能不折不扣地讓農民得到好處。
為推進玉米大豆通過畜牧業渠道轉化的進程,東北地區農戶要實行種養結合,把種養兩業在農戶中有機緊密地結合起來,讓東北地區的農民同時也是牧民,他們既種田又養畜,玉米大豆等飼料在農戶手中就地變成了肉蛋奶,國家把對糧食的托市變成對肉蛋奶的托市。在為農民解決賣難問題的同時,也讓全社會的消費者受益。這樣的操作方式,符合國家財政補貼的方向,也符合肉蛋奶的公益產品屬性。
關于解決玉米的轉化問題,可以由從事養殖的農民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由其建設小型飼料加工廠,具有投資小、見效快的優勢。如果利用閑置房舍做車間庫房,設備投資僅幾萬元。在玉米豆粕原料之外,占飼料總量的10%左右的微量原料,可以向專業飼料廠購買商品預混料來解決。這樣,農民用自家生產的玉米加工成飼料,而且是采取“帶料加工”方式生產飼料。種植玉米的農民就能夠免遭賣難之苦,飼養畜禽的農民也不必借貸款購買商品飼料。農戶通過種養結合方式,減少了多余的中間環節,降低了交易成本。
在東北肉蛋奶基地創建初期,政府主導輸入市場資源非常重要。建立東北乳業基地更需要提供市場資源方面的扶持。如將學生奶、扶貧奶、救災奶等政府采購項目定點在東北基地,將部隊軍需采購定點在東北基地,將大專院校肉蛋奶采購定點在東北地區。國家還要出面組織產區銷區對接,如建立產區銷區省際之間的產銷互助協作關系。黑龍江、吉林、遼寧與北京、上海、廣州之間建立定點產銷協作。
5.融入國際乳品行業,與對手貼身競爭。
今年七月,光明乳業快速出手增資控股新西蘭五大獨立牛奶生產商之一的Synlait Milk公司,這是中國乳業首次實施海外并購,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乳業的自信。從這場“速決戰”中,可以傳遞出不少值得揣摩的消息:海外乳企對“中國資金、中國需求、中國市場”的選擇;國內乳企希望借“外板”打破同質競爭的藩籬,并以海外平臺預設未來格局的謀劃等等,需求的交合使得他們迅速走在了一起。
中國乳業首次實施海外控股并購,竟然一點預兆也沒有。光明乳業7月18日晚間的一則公告讓人大呼“突然”:光明乳業將以增資的形式認購新西蘭Synlait Milk公司新增股份,持有其股本總額的51%股份,取得控股權。相關資料顯示,Synlait Milk公司是新西蘭五家獨立牛奶生產商之一,其董事局成員包括前恒天然副總裁、前新西蘭財政部長及前新西蘭乳品集團總經理等。
此次收購中,光明將出資約3.82億元人民幣,以部分自有資金加上部分銀行貸款方式解決。
對此,業內人士的評價是,光明此次收購,近看是“落子”,遠看是“謀勢”。專業人士認為,在原奶、包裝材料、輔料、物流等相關成本居高不下、銷售費用大幅上升的雙重擠壓下,中國乳品行業的平均毛利率日漸微薄。而利潤相對豐厚的中高端嬰幼兒奶粉市場,將是拓展競爭空間的一個方向。光明此次收購,在產品“落子”上的考慮,就在于此。
Synlait Milk公司已形成“亞洲市場配方奶粉主要供應商”的戰略定位,其新建的二號工廠將專門用來生產高端配方奶粉,預計將在明年正式投產。但光明圍繞此番收購,考慮得可能更遠。據光明乳業高層人士透露,公司和Synlait Milk原股東還另外達成協議,光明認可Synlait Milk在本次交易完成之后5年內上市的計劃,上市地點可以選擇香港或新西蘭;并且光明有權在其上市發售新股時認購一定量的股份,以維持51%的控股比例。分析人士認為,搭建海外融資平臺,這對于光明來說,將在未來顯示出深遠的戰略價值。
我國乳業的首要競爭對手是新西蘭,同時也是最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國家和老師。他們是世界乳業強國,而且主要目標市場也是中國。對侵蝕中國乳品市場,它們既有整體戰略部署,又能按部就班的具體實施,同時不放棄隨時隨地抓住商機,對此我們不能有輕視的心態和懈怠。相反,中國乳業了解新西蘭,讀懂新西蘭,學習新西蘭。針對新西蘭乳業的戰略制定適應國際化新形勢的乳業發展戰略,爭分奪秒地構筑防御工事,建立中國乳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搶在2019年實施零關稅之前,構建起布局合理健康發展的乳品產業體系。
|
|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