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奶牛養殖過程中,要想養好牛、擠好奶,靠得不再是盲目的熱情和傳統的養牛法,學習科學的養殖方法和技巧才是關鍵。在記者多次下鄉采訪過程中看到,很多奶農都在忙忙碌碌地干活,談到學習養牛的方法時,他們都是以自己的經驗為主,逐步養牛、逐步學習,不過奶農趙云剛并不是這樣,他總是會提前看一些關于養牛的書籍來學習一些科學的養牛知識。
家在呼和浩特市賽罕區黃河少鎮太平莊村的趙云剛飼養奶牛已經6年了,最初養牛的想法是因為看到別人養牛養得不錯,所以自己也想養,沒想到這一養自己竟成了“業余專家”。
想養好奶牛,費心費力是必然的,但掌握科學的飼養方法更重要,這是趙云剛這幾年養牛所體會到的心得,“不能像以前老一輩的傳統養法,也應該跟上現實形式掌握科學技術了,這樣奶牛有些小毛病自己就可以處理,不用請獸醫,能省不少麻煩,而且還可以學些提前預防的知識。”很多養牛人總是把辛勤的勞動和豐富的養牛經驗作為養好奶牛的關鍵,剛開始的時候趙云剛也一直這樣認為,但是一次小事情改變了他的觀念。在某天早上,趙云剛在把剛擠完奶的奶牛趕回家的途中發現,其中有一頭奶牛走路的姿態和平時不一樣,有些煩躁。趙云剛開始懷疑是不是牛生病了,正巧當時手邊有些急事,回家了也就沒太注意。但是晚上趙云剛愛人回來后感覺到了奶牛有些反常,仔細觀察后發現奶牛得了感冒。但并不嚴重,夫妻倆就按書上介紹的知識對牛做了簡單的診治,結果第二天奶牛明顯好轉了。通過這件事趙云剛覺得,要想養好牛,光靠辛苦和經驗是不行的。漸漸的,家里的窗臺上堆滿了一些關于奶牛養殖的書和資料,閑暇之余,趙云剛就會拿出來看看。
趙云剛最多的時候養過9頭奶牛,今年春天的時候賣了3頭,盡管在賣出去的價錢上會高于別人500到1000塊錢,但是來看牛或者選牛的人依然絡繹不絕,這也是因為趙云剛仔細琢磨養牛方法之后養出健康、高產牛的原因。書本上的知識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活學活用,理論結合實際,這牛養起來比起以前更科學、更輕松了。村子里也有人打算把牛放進小區或是牧場里養,這樣既省事又不用那么辛苦。但趙云剛卻從沒這樣想過,家里雖然只有6頭奶牛,但是一直都是自己照顧的,養了這么多年,要是放到牧場里他還真是不放心。用他的話來講就是 “牛必須得自己養。”
本文來源:乳業時報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