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母雞也要進行一定的選拔,把病雞和體重過大、體形不好的淘汰掉。不過總體來說,種母雞的挑選沒那么復雜也沒那么嚴格,大多數都會順利過關。它們婚前準備的重點是另外一個字——補。
種母雞第一樣要補的,是鈣。道理很簡單,得在母雞生蛋之前,讓它們儲存足夠的鈣,來形成蛋殼呀!補鈣主要是要在母雞的飼料中添加兩樣東西——石粒和石粉。
石粒和石粉是通俗的叫法,實際上石粒和石粉都是由天然的石灰石,粉碎形成的碳酸鈣(CaCO3)。含純鈣能達到35%以上。
石粒是碎成粒狀的石灰石,石粉是由石粒研磨成的粉狀物,所以石粒和石粉在成分上是沒有區別的,那為什么要喂兩種呢?
因為它們在雞體內的存留時間不一樣。石粉吸收的時間比較短,在雞體內存留的時間也較短。石粒在雞體里面存留的時間長,能夠為雞持續地提供鈣元素。石粒還有另外一個作用,就是研磨食物。我們都知道雞是沒有牙的,所以它們吃東西其實并不是吃,而是吞。散養的雞為了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在平時覓食的時候會吞些細小的石頭子兒、沙粒,幫助自己研磨肚子里的食物。種母雞們從出生到產蛋一直生活在雞籠里,沒法自己找石子沙礫,那就得靠人來幫忙了。飼養員會在它們產蛋前期把小石粒摻進飼料里,幫助它們消化飼料。
種母雞的飼料中要添加的另一樣東西就是粗蛋白。
這蛋白質對于母雞是非常重要的。母雞發育成熟之后,每隔一到兩天就會生一個蛋,是件很辛苦的事,體力一定得跟上,蛋白質就是維持體力的最主要的成分。所以,從預產期開始,就得給它們儲備足夠的蛋白質。
充足的蛋白質對于母雞將來要生出的每個蛋來說,也很重要。別忘了,這是肉種雞生的蛋,也就是要孵出小雞的蛋。小雞在沒有出殼之前,唯一的營養來源是卵黃,也就是蛋黃。蛋黃的主要成分,就是蛋白質。雞蛋里邊的蛋白質充足,小雞就會發育得比較健壯,將來出殼之后,成活率就高。
所以說,給母雞進補,就要給它們添加足夠的蛋白質,一般要達到飼料總量的8%-12% 。
粗蛋白的含量要增加,喂食的數量也要增加。不過要掌握一個原則——循序漸進。每周給它們增加4克左右的飼料。這樣做有一個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控制它們的體重。種母雞的任務是生蛋,如果好東西吃得太多長得太胖,就有可能出現以下的問題:早產;蛋重大,生出的蛋過大過重;種雞總產蛋數降低;整個產蛋期飼料需求量加大;產蛋高峰時間短;受精率降低。
本文來源:科技苑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