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雞們的工作就是兢兢業業地下蛋。雞群里會不斷地補充進新鮮血液,而那些蛋下得越來越少的,或者干脆不下蛋的母雞,就會被淘汰下來。按說,這也是挺合理的事??捎袝r候,這種更新換代的火候如果掌握不好,整個雞群的產蛋率不但不能提高,反而還會下降。
原來,大規模的散養雞場,基本上是個龐大的“母系”社會,也就是說,絕大多數都是母雞。于是,有一些母雞就會充當統治階層,也就是說,這個“母系”社會并不是“人人平等”的,而是有等級的。比如說,在食物面前,等級和矛盾就會顯露出來,等級高的雞多吃多占,處處優先,等級低的,就只能吃殘羹剩飯。
在這樣一個等級社會里,如果被人淘汰掉的下蛋少的母雞偏巧是母雞社會里的高層,那麻煩就來了。剩下的母雞們會重新排序,而新成員也要確定自己的地位,就會發生爭斗和消耗。爭斗和消耗是需要體力的,有時候還難免發生傷亡,這么一來,母雞們不能專注于下蛋這件事,總的產蛋量就有可能下來。
本文來源:科技苑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