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由禾谷鐮刀菌、三線鐮刀菌、尖孢鐮刀菌、黃色鐮刀菌(F.culmorum)、串珠鐮刀菌、木賊鐮刀菌、燕麥鐮刀菌、雪腐鐮刀菌等菌種產生的有毒代謝產物。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污染玉米、小麥、大麥、燕麥、小米、芝麻、干草和青貯飼料等。畜禽攝食被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谷物和飼料后,可引起動物的類似雌性激素中毒癥。
豬:臨床表現為繁殖障礙。初情前期后備母豬假發情,外陰和陰道腫脹和水腫,直腸脫垂;發情中期母豬的休情;妊娠母豬感染玉米赤霉烯酮后發生流產死胎,每胎產仔量減少,成活率低,產下乳豬八字腳,生殖器和子宮肥大,新生后備母豬外陰及乳頭腫脹;公豬接觸玉米赤霉烯酮后表現為包皮增大,睪丸萎縮,乳腺腫大等雌性化影響,精子數減少,精子成活率降低。
雞:臨床表現為卵巢萎縮,雞冠腫大,產蛋率下降,區域性腫脹,產蛋率大幅下降。受影響的母雞血清孕酮水平降低,腹水并伴有輸卵管囊炎。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