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前述國際飼料分類原則,粗飼料(roughage)是指自然狀態下水分在45%以下、飼料干物質中粗纖維含量≥18 %,能量價值低的一類飼料,主要包括干草類,農副產品類(殼、莢、秸、秧、藤)、樹葉、糟渣類等。粗飼料的特點是粗纖維含量高,可達25 %~45 %,可消化營養成分含量較低,有機物消化率在70 %以下,質地較粗硬,適口性差。不同類型的粗飼料,粗纖維的組成不一,但大多數是由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果膠、多糖醛和硅酸鹽等組成,其組成比例又常以植物生長階段變化而不同。雖然粗飼料消化率低,但它是各種家畜不可缺少的原料,不僅是草食家畜不可缺少的飼料種類,同時對單胃動物也有促進腸胃蠕動和增強消化力的作用。
粗飼料來源廣,數量大,主要來源是農作物秸稈秕殼,總量是糧食產量的1~4倍之多。椐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每年農作物秸桿產量達20多億噸,我國每年產5.7億t。野生的禾本科草本植物量更大。在這些無法為人食用的生物總量中,卻蘊藏著巨大的潛在能源和氮源。因此,若對其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并運用于畜牧生產,必將獲得巨大的生產、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長期以來,如何開發利用這類飼料,是眾多畜牧學家和動物養殖經營者都關注的問題。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